郑亚旭
叶县自然资源局4672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想要乡村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规划体系和发展方向,其次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相互努力,共同打造出一个新时代现代乡村。虽然我国在发展乡村规划乡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根据村民的需求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指导和规划,完成乡村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现代农村;乡村建设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出和推进,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成为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乡村规划执行难的现状,从法律、技术、乡村规划人才与事业匹配、监管与执行等层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完善法律体系、优化管理格局、聚集编制重点、提升人才素质和拓展研究体系等对策建议。
1美丽乡村规划目标
美丽乡村规划目标主要包括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文化目标。就经济目标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活力,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以及精准扶贫战略,因此,美丽乡村经济目标的有效实现应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为基础,各地区需要整合乡村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就生态目标而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中央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推进的基本遵循,在美丽乡村规划推进和落实过程中应致力于实现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工程,全面优化乡村环境;就文化目标而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深入挖掘乡村特征以及乡村地域文化,呈现人文、自然有机相生的地域环境,实现历史文化的延绵和传承。
2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2.1乡村建设上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有一系列的法律是针对规划管理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地方政府部门也依据中央的法规颁布了地方性规章制度和部门规章制度,用以约束和管理乡村规划。但是在实际中,仍旧有部分村民将房屋建造于田埂之上,随心所欲,这不论是法律意识的浅薄还是知法犯法造成的恶劣后果,都是在阻碍乡村振兴。因此,在农村用地的规章制度方面,基层政府应该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并且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意识到违反规章制度的危害,杜绝各种影响乡村规划的问题频繁发生。
2.2对农村历史遗迹造成了破坏
从本质角度来说,农村遗迹的改造并非坏事,但是如果不考虑农村的传统文化,一味地进行大面积遗迹拆除是非常不合理的,这不仅会造成农民情感上的抵触,还会形成人文破坏,约束经济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历史遗迹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已经与人们的生活相融合,属于不可撼动的文化,需要尽可能维持原貌。
2.3缺乏乡村建设亮点
虽然美丽乡村建设有所规划,但多数缺乏鲜明的亮点,没有核心竞争力。乡村振兴背景下,许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项目设计思路相似,原则相通,大同小异。例如,打造同一元素的特色文化乡村,大多项目设置均比较相似,且停留在初级阶段。多数乡村以农家乐为主,开展农产品种植、采摘以及餐饮住宿等基础项目。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大部分乡村没有准确定位自身特点,缺乏对周边优势资源的整合与挖掘,特色品牌塑造效果较差。
3乡村规划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3.1完善法律体系
完善立法是编制和执行好乡村规划的基本前提。有冲突的法律法规应尽快修订,使其相互协调。例如,建议修订《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使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协调。另外对不健全但又急需作为规划依据的应尽快补齐,例如,农房建设质量方面的法规欠缺、农房建设的标准欠缺不利于编制高质量的乡村规划,建议将两层以上农房建设纳入建筑法管理范围。强化执法是乡村规划执行到位的基本保障。应严格执行《宪法》规定,发挥好村民委员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委员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的条款。《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明确由乡镇政府作为农房质量安全监管主体,但是,近阶段乡镇一级并无行政执法队伍,对于规划之外加盖、改扩建的行为无力加以制约,建议县一级的行政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
3.2设计科学化的乡村布局规划
对于乡村布局规划来说,其必须具备科学性,具体的实施途径有两个:首先,乡村布局规划应该以乡村的实际状况为基础,熟悉村民的生活习惯,了解村民的文化习俗,随后开展有效的空间规划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村民的生活需求,为后续的经济提升打好基础;其次,乡村布局规划需要进行全面的信息宣传,让全体村民明确布局规划的内容,从而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切实实现乡村的每一处角落都得到合理建设。另外,村民在乡村布局规划中担任着质量监督的角色,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要及时做出调整,最大化确保乡村布局规划的科学性。
3.3特色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提供文化支撑,全面深化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同感。同时,乡村文化建设是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也是集体文化根源意识的追寻。农民精神风貌焕发新气象、乡村文化建设意识逐渐增强、农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教育状况得到改善,是我国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对乡村文化建设提出的全新要求,应全面强化领导,坚持乡村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挖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文化建设方案,以产业为依托,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重视乡村教育,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观照乡村现代文化,开辟乡村未来文化,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发展平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4全方面统筹城乡发展
在大力发展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方面,政府应积极宣传与扶持乡村居民勇于自主创业,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增加财富。美丽乡村不仅要进行城市化建设,还要加强机械化建设,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加文化娱乐场所,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美丽乡村建设需改革村民户籍制度、乡村基层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充分助力现代化乡村发展。在发展新型城镇的同时,工作人员应充分协调农村现代化发展工作,以确保二者能够相辅相成、均衡发展。
结语
乡村振兴的主要意义在于缩小农村和城市的距离,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可以根据村庄的特点、位置等进行合理的农村规划安排,使得村民能够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深入了解农村结构和农村经济,多方统筹协调,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我国的乡村振兴,从乡村的实际出发,合理规划乡村,落实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罗维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J].福建建材,2020(11):31-33.
[2]肖扬.城乡规划方法与技术[J].城市规划学刊,2020(06):121-124.
[3]陈鸿,简兴,吴伟东,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要点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33(3):80-84.
[4]赵毅,张飞,李瑞勤.快速城镇化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探析——以江苏苏南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2):98-105.
[5]叶裕民.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管理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6(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