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子博 刘帅宏
洛阳华艺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科技与创新的手法层出不穷,有些建筑师甚至将高层建筑的设计作为个人审美与炫技的舞台,不断打破城市原有风貌,夺人眼球的同时过于标新立异。而高层建筑综合体作为被人工赋予功能的“庞然大物”,如何最大程度地契合地域环境,整合城市与山水间的关系,重塑本土地貌,这才是新时代建筑创作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域性;地域建筑;发展概况;多元化;建筑设计
引言
自20世纪初至今,我国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总体经历了民族形式的探索与自我萌芽、地方风格的集体探寻与局部繁荣、批判反思与多元探索、理论建构与环境意识的觉醒、多样表达与理论创新、边缘到主流与社会性强调等过程。建筑地域性的表达也从单一的对历史传统的回归扩展到如今多样化的表达与对社会性的强调。
1建筑地域性构成要素
地域因素大致可粗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种。气候、地形、地貌、建筑资源材料等属于有形因素,它们主要影响着建筑的形态、材料、结构;文化与经济因素等则属于无形因素,它们主要对建筑的形式、内涵和意义诠释上产生作用。更重要的是,现代建筑之所以能在全世界普及,是因其理念及思想具有相当的普适性,而正是这种普适应割断了建筑与地域之间的联系,建筑如浮萍一般漂浮,而不是像大树一样有机地扎根于土地中,汲取营养,生长成最合适的模样。现代建筑创作,大到超高层公共建筑,小到住宅,其设计原理和建造方式不尽相同,甚至有天壤之别,要想找到适合所有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之法可谓难于登天,本文就现代建筑如何表达地域性提出几点原则,以期指导当代建筑地域性创作。
2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
2.1以人为本
一般情况下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该建筑物的实际用处,以及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根据设计的相关原理,室内设计满足人的需要,使居住其中的人身心健康身心愉悦,这样才能体现设计的价值。因此,以人为本是进行建设室内设计的主要原则,首先要考虑人的需要,还要考虑其居住的最佳空间范围。要从视觉、感官、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出发进行优化,通过室内设计搭配好光与影的变幻,给人视觉上的舒适感。在嘈杂的地方装上隔音材料,在声音上做出相应的处理,同时,在嗅觉上也要予以优化,避免各种刺激性的气味影响了居住者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房屋使用的功能不同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最后,在设计过程中要将室内设计和周围的环境统一起来,促进居住房屋和环境的协调才能带给人更舒适的感觉。此外,要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考虑人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房屋使用者个人的爱好进行相应的优化,换言之,室内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体现出设计的协调性,避免将三者割裂开来弱化居住的体验。
2.2适应地域气候
当今社会能源紧缺,为紧跟时代的步伐并提升建筑品质,在地域传统的表达之外还应力图追求现代绿色建筑的实践,积极回应地域气候,以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当地气候实现合理改善。顺应地域气候,应从建筑全方位出发,在总平布局、设置生态空间、细部节能构件等多个角度,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高层建筑。途径一:适应建筑外环境。在实践中可根据城市的最佳建筑朝向分析图找到建筑的最佳朝向与最不利朝向。规划布局时选取有利朝向,避免冬季冷风入侵的同时充分利用夏季及过渡季节自然通风,以降低建筑采暖空调能耗。途径二:空间生态优化。
进行空间优化时,注意改善微环境,在建筑体量中设置生态缓冲空间,如空中庭院、中庭空间、下沉庭院等以调节室内外环境。局部的空中庭院与相应的遮阳设计可用以调节建筑微环境,通过建筑剖面的控制尽可能地达到最佳的自然通风与采光效果,同时将公共空间与绿化景观向上延伸,形成的空中庭院也是垂直化的立体公园。在兼顾景观视线的同时,获得“夏季遮阳、冬季透光”的良好整体效果。途径三:细部遮阳构件。基于“夏季遮阳、冬季透光”的原则,结合当地地域气候深化设计水平向遮阳构件。通过白色遮阳板的漫反射效果优化室内采光,调整局部空气环流,优化微环境,在建筑立面中大范围铺开,以达到节能与造型一体化设计的理想效果。
2.3注重新材料应用
在建设过程中,要深刻体现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新材料和环保材料的应用,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使地区的室内设计体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应用新型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适宜性,满足室内设计需要的新材料才能得到应有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说,应用新材料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投资成本,一般情况下居民的室内设计投资成本有限,他们更加注重建筑物的外观,因此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资金的使用成本,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新材料的应用进行优化,使房屋主人使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优室内环境。
2.4对自然环境的回应
建筑师们不再仅仅局限在形式表现层面,而是更加深入地对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活方式等进行思考,对传统建筑技术进行保护与提升,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解读等等。自然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等非人为的因素和条件。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回应可以说是地域性建筑的显著特征之一,这也是地域性的关键所在,所谓一方水土养一人,建筑也应如此。在现代建筑的创作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到环境因素,将其和功能作为设计的主要因素来考虑。一般情况下,应该尽可能通过建筑的形式、空间和表皮等进行有机回应,再辅以适当的技术手段,而不是滥用技术,将建筑包装成炫耀技术的集合体。
2.5提取地域文化原型
在建筑设计层面,可以尝试以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的要素作为线索,从当地丰富的文化,如海洋文化、客家文化等中找到具备普遍意义又彰显特性的原型符号,通过将其几何化、具象化从而转变为一种具体的基因植入建筑中。例如在沿海地区的实践创作中,可采取海浪这一原型,应用于建筑的空间造型与立面设计中,将其肌理通过提取、糅合、拟态等具体操作,形成水平向的波形条纹,同时在纵向上根据造型的不同倾斜角度渐变,以打造层层叠浪的韵律感,便可演绎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沿海城市韵味,从而兼具自然美学与地域风采。
结语
建筑技术取决于当地的文化水平,建筑材料除了要看当地资源,也需要看当地的经济水平,而经济水平又和文化挂钩,相同的建筑材料又因为技术的差别而导致建筑形式的不同,同样的地形和气候又会因为不同的建筑材料和文化孕育出不同的建筑文化,所以,切不可孤立地看待其中任何一点。时代在变化,地域性也在跟着变化,现代建筑如何与地域性达到最终的契合,仍需不断的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帅.会展建筑外部形态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2]涂慧君,李嘉乾.当代体育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简述山西芮城文化体育公园的创作思想[J].新建筑,2019(3):54-57.
[3]陈业鹏.地标性建筑的地域性思考[J].城市住宅,2020,27(12):183-184.
[4]付翘楚.中国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5]李磊.丽江拉市海旅游环线建筑更新中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