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水土保持和精准扶贫的协作与共赢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月4卷10期   作者:刘雷
[导读]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
        刘雷
        平邑县水土保持中心,山东省临沂市 273300
        摘要: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山区群众经济民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农村,而水土流失治理与脱贫攻坚息息相关;在长期水土保持治理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对水土保持和精准扶贫统筹协作和共赢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关键词:水土保持;精准扶贫;协作与共赢
        引言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为解决贫困村及时脱贫提供了决定性保障。介绍了水土保持和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1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会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该村的经济发展。
        (1)冲毁土地,破坏良田。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2)土壤剥蚀,肥力减退。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据试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土层1cm,每年每平方千米的土地就要流失腐殖质200t,同时带走N6~15t、P10~15t、K200~300t。
        (3)淤积水库,堵塞河道。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进入库区,导致水库被迫淤积,降低水库调洪能力。每到汛期,都要组织人工和机械进行清淤,增加了水库的运行费用。
        2新时期水土保持和精准扶贫的协作与共赢优化策略
        2.1创新水土保持工作思路
        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把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贯穿于水土保持工作始终,齐抓共管,同步推进;聚焦精准扶贫工作,以精准扶贫促进水土保持,通过贫困人口所获取的效益,以及脱贫程度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效果进行检验。以水土保持促进精准脱贫,夯实农村产业和基础设施;探索、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与精准扶贫协作共赢的有效工作机制,解决民生贫困的迫切问题,调动农民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注重治理模式与产业脱贫的协调统一,水土保持、精准扶贫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提高水土保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使水土保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2.2始终坚持与精准扶贫相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项目规划优先考虑贫困户集中的重点区域,围绕《平邑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将水保项目投放到连片扶贫区域和贫困村,并与扶贫、旅游、农业、国土、林业等项目资金集中打捆使用,旅游部门负责旅游总体规划,水保部门负责流域治理,交通部门负责道路与重点场镇连通,住建部门负责农户危房改造,林业部门负责重点片周边国有林场建设管理,农业部门负责产业规划,企业负责项目建后管理。在工程建设中,优先满足贫困户参与务工;在区域内有产业项目的,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助推贫困户产业增收致富。
        2.3始终坚持与绿水青山相融
        充分保护项目区原有地形地貌和植物资源,依山就势规划沟、渠、池、凼、路、坎等工程措施,让工程措施融入绿水青山之中,既达到了治理目标,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在工程材料选择上,尽量就地选取,在植物措施方面尽可能选择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乡土树种,既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又做到了工程措施与自然生态相融。


        2.4以水土保持工程助推产业扶贫
        水土保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改善项目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在规划落实水土保持项目时,结合产业脱贫工作,以贫困村、社为单元,采取水土保持治理开发与脱贫产业有机结合的模式,使水土保持项目发挥治理水土流失和实施产业脱贫的双重作用。以水土保持促进产业脱贫和贫困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着力打造水土保持与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有机产业链。与此同时,将贫困区(户)富余劳动力转换成非农输出,发展脱贫特色产业,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有机衔接,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和贫困区经济发展的融合。水土保持管理部门与扶贫管理部门要通力协作,协同水利、林草、发改、农牧、扶贫等部门,集中资金,扶贫搭台,部门唱戏,实现水土保持、产业扶贫“三同时”,即同时规划、同步实施、同期检查验收。同时,积极鼓励贫困区农民群众、社会各界共同投资参与,以专业合作社和入股分红的行之有效方式,开拓多元投资、共同生产致富的新格局,促进水土保持和产业扶贫又快又好发展。
        2.5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在水土保持和产业扶贫工作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确保贫困区及水土流失治理区域既有的植物资源不受损坏,因地制宜对水土保持工程(产业脱贫)项目进行规划建设,努力实现水土保持工程(产业脱贫)项目与绿水青山的有机融合,既实现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又确保了生态环境不受损害。在落实植物措施时,选择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树种,实现与自然生态的有机融合。在脱贫攻坚结束后,政府也需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管养和维护。
        2.6实现水土保持和精准扶贫“双赢”
        在“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和具体项目实施中,要紧咬精准扶贫不放手。一是在水土保持梯田建设上,要围绕贫困村、社安排项目,集中连片新修梯田或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从根本上改善贫困村农户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二是在水保生态林、经果林建设上,要按照“因地因树”原则,选择适宜树种,尽可能满足贫困村村巷道路、家庭庭院绿化,以及经济林果产业脱贫,在新修梯田栽植核桃、花椒、中药材,在村庄道路、休闲广场、农户庭院栽植长青或观赏价值高的花木,从而达到既提高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又美化乡村、农户庭院环境的双重作用。三是在水土保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中,要利用项目和资金支持,着力解决脱贫攻坚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建设群众休闲娱乐中心(广场),硬化村庄巷道、入户道路,绿化、美化村庄和农户庭院环境,帮助贫困户改灶、改厕等。通过水保、扶贫等部门项目和资金整合,集中资金办实事,推动水土保持和精准扶贫同步发展。
        结语
        做好水土保持和脱贫攻坚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水土保持工作“经济扶贫”和“生态扶贫”并行并重的指示精神,创新水土保持工作机制,优化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尽快改善传统治理措施的不足之处,有效改善贫困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注重加强水土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同时还应该从实际出发,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使人民群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大有作为,以此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奋力实现水土保持工作“十四五”开门红。
        参考文献
        [1]新时代生态扶贫工作效能机制探究[J].陈怡帆.福州党校学报.2019(01).
        [2]新时代下非营利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研究与思考[J].赵菁.市场周刊.2019(07).
        [3]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的基本经验[J].樊如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3).
        [4]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创新与实践探索——以高校“第一书记”扶贫工作实践创新为例[J].郭加书,云兵兵,张禄军.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