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希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绿色建筑技术是新型的建筑理念,能够有效保护建筑环境,使各类资源最大程度地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环节中得到有效利用,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历史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需求量越来越大,促进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历史建筑改造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绿色建筑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应用
引言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迅速。虽然建筑业与经济呈现了协调发展的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将会阻碍我国建筑行业的稳步、可持续发展。因此,便有必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绿色改造,尤其是历史建筑,通常体系庞大,涉及的专业、学科内容繁多,所以需设计合理科学的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并重视其设计方案可行性、科学性的有效评价,保证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绿色”、“节能”、“环节”等优势。
1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
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耗量的较大比重。确保人居环境的健康、安全,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消耗量并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是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技术的两大核心内容是节能和资源管理,具体可通过以下三方面实施。(1)进一步优化能源供给系统。为了降低公共建筑的资源消耗量,首先应改造和优化公共建筑的能源供给系统,这是因为公共建筑能源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能源供给。(2)进一步优化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对公共建筑能源的消耗具有直接影响,可以利用公共建筑的墙体保温技术,或选择具有环保特性的楼板地面材料实现建筑结构的优化与改造。(3)进一步优化建筑设备系统。优化公共建筑的设备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率。
2绿色建筑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1)节约性。在设计实践中,侧重点是凸显出“节能省地”的原则。实现省地就要从规划阶段着手处理,科学调配生产、生活、绿化、交通等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提升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节能技术的使用原理是利用蓄热等方法去降低能耗量,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加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力度,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用量。建筑设计中参照不同的气候特征,结合太阳运行及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与自然通风减少建筑的能耗。(2)舒适性。在建筑建设、运维管理领域中,舒适度要求始终和资源占用及能源消耗是一个矛盾体。绿色建筑设计中强调舒适性原则,并不是以牺牲建筑的舒适度为代价,而是尽可能地以满足人类对居住环境提出的舒适要求为基础,利用建材的蓄热或绝热属性改善维护结构的保温与隔热能力,利用太阳能可以冬季取暖、夏天降温,通过设计安装遮阳设施解决夏季室内过热的问题,提升环境舒适度,使用人们获得更好的体验。
3绿色建筑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策略
3.1保护理念上的拓展和创新
可复原改造策略强调空间改造,是保护理念和准则在新时期面对新问题的拓展。首先是对象的拓展,即从以往的文物建筑,拓展到更大范围和数量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尤其是大量仍需要承载普通群众生产生活的建筑遗产;其次是措施的拓展,即从以往针对静态维护中的修复、整饬、加固等措施,拓展到为了利用而进行的内外部空间改造。这两个指向中的对象和措施的拓展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对象类型、性质的不同和扩大,才可能需要采取更多样和更开放的应对措施。
更重要的拓展,是从关注建筑本身到关注建筑中使用者的需求。建筑遗产作为一种艺术品,修复和加固是针对其自身存续的基础措施,但建筑遗产同时又作为一个空间容器和承载文化与历史的载体,必须使其内在适应于空间的使用者,在有效的使用中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因此,可复原改造策略是在对象、措施和关注点的拓展上鼓励创新,注入时代精神,丰富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
3.2建筑道路改造
根据建筑学理论的基础得出,道路对于建筑的布局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城市意象理论中关于道路的设计表达出道路元素是共识度最高的图像元素,即“中心区域+径向”道路布局设计概念:有多个主干,街道方向清晰,路网处于同质状态。但是目前在历史建筑改造过程中,一些被历史建筑物遮挡的街道和车道与主要道路之间没有连接。因此运用建筑设计手法,合理的对道路进行改造,增添桥梁和道路网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必要对这些支路进行分类,合理地组织交通网络,并建设出多层次的道路类型,以便将来改善道路设计,进而让历史建筑的周边道路因素变得清晰自然。
3.3外部附加建构物
外部附加建构物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增加使用空间,包括覆盖、连接、添加等手法,对外部风貌会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需要评估。具体做法为:添加局部屋顶,将外部露天空间转为内部空间,增加空间使用功能;添加连廊等构件联通原有的独立分离空间,并增加室内空间;直接添加一个独立的外部模块,完善空间功能。采用附加模式的改造措施,应注意使增加的构件与原有建筑有一定的分隔,在安装和拆除时不对原有建筑构件和材料产生破坏和干预,如增加轻质隔断等。外部附加建构物这种方式除了增加空间之外,往往还起到整合空间的作用,通过这些新增的部分将原有分离的建筑体连接为一个整体。但外部的添加会直接影响建筑的外部风貌,需要在一定的风貌管控下进行。这种影响应是可复原的,并尽量寻求新旧之间的平衡,使得历史层叠的信息真实地呈现。
3.4对改造效果的分析
在历史建筑改造工程中使用绿色建筑技术取得的改造效果如下:(1)增设历史建筑外墙的保温层和进行绿化改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历史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还能利用墙体绿化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历史建筑美观性和观赏性。(2)对历史建筑内部的非承重墙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布局,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这样还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建筑空间,有效地改善建筑的通风和采光性能。(3)经过绿色建筑技术改造的公共建筑,能够在保持原有建筑的正常功能基础上,有效降低建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合理增设历史建筑的通风设备,能够有效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为居住者和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4)对历史建筑进行节水系统和太阳能系统的改造,应用绿色建筑技术进一步降低建筑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历史建筑在冬季供暖期和夏季制冷期所需要的能源消耗。
结束语
历史空间可复原改造策略,本质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历史的尊重以及与现实发展的共生,更是对未来进步的信心和对后代多元选择的尊重;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历史建筑的传续,与时俱进,鼓励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注入和对新时代人民大众追求美好生活需求的积极回应,也保障了历史建筑价值的传续,并丰富了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总而言之,可复原改造策略符合历史建筑发展的规律,应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保护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徐龙娟.历史建筑更新改造及其环境艺术设计分析[J].居舍,2020(34):85-86.
[2]陆秋平.城市更新工程中的建筑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J].建筑施工,2019,41(09):1701-1703.
[3]干申启,张宏,杨一振.我国当代建筑维护与改造更新的发展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08):180-183.
[4]蓝枫.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发展路径[J].城乡建设,2018(20):22-25.
[5]邱思.项目管理视角下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与更新[D].深圳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