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玲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深圳市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对规模以上水量用户施行用水计划管理。建设项目具体节水成效需要在运营期(投产后)体现,运营期做好节约用水管理,才能保证设计阶段节水措施的全面落实到位,也是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城市和社会建设理念,从而实现节水长效工作机制,提高了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计划用水;运营期
深圳市是全国第五批节水型城市之一。深圳市的节约用水管理通过在项目前期、施工图设计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运营期的具体管理,确保节水三同时的落实。本文重点分析在经过节水设施验收后,如何在运营期做好节水工作。本文结合深圳市水资源现状、建设项目运营期实施节水工作的必要性、如何做好节水工作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运营期做好节水工作,可以有效节约和利用水资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深圳市水资源现状
深圳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国土总面积为1997.47平方公里,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830毫米,深圳市地形地貌的特点决定了深圳能形成的径流与承载的水资源相对较少。深圳人均水资源量为154m3,仅为广东省人均水平的1/11,全国人均水平的1/13、世界平均水平的1/50。深圳境内没有大江大河,七成以上的供水高成本地从东江流域引入。随着深圳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深圳市水资源缺乏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因此建设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社会迫在眉睫。
2.建设项目运营期落实节水工作的必要性
2.1主要用水发生在运营期。
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包括:项目的前期策划和确立阶段、项目的设计与计划阶段、项目的实施阶段、项目的使用阶段。项目用水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和运营期,而施工期由于施工工期以及施工工艺的影响,施工用水量总体较小,且除了施工人员用水可以控制外,其他施工用水均是施工工艺需要,难以通过节水管理进行节约。运营期内,不论是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等,整个生命周期持续40-70年,如果不做好日常的用水管理工作,整个生命周期的用水量将严重增加,因此建设项目节水管理的重点是运营期的用水管理。
2.2管强于建,管建结合的需要
《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用水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设施的设计、施工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标准、规定和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水源、供水、节水和水务发展等专业规划。”因此深圳市内2011年之后开工的建设项目,全部依照要求,在前期阶段编制项目用书节水评估报告,对于项目运营期的节水工程措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如:
节水器具普及率要求达到100%;给水管网渗漏率≤2%;水表计量率中,一级水表计量率为100%,,二级表计量率≥90%,三级表计量率≥85%。
但是所有的节水措施,均需要在运营期通过规范高效的管理措施来保障。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来保障,所有节水的投资将浪费;且合理的管理可以保障用水设施的良好状态,提高节水效率。
2.3节水有助于降低用水成本
《深圳市计划用水办法》对于项目超计划用水的加价水费有明确的约定:对工业用水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水价超额加价和节水奖励等内容都有涉及。按照《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居民用水超计划将最高按基本水价5倍付费。
如果在运营期不能做好节约用水管理,月度用水量超过计划值,将会产生高额的超额水费,对于运管单位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
2.4提升全民节水的意识
深圳市于2010年成为第五批全国节水型城市之一,但节水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巩固,使深圳朝着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社会良性发展。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不论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均会有大量的人员生活或生产,通过管理单位做好节水各项工作,并通过节水宣传,可以持续的提高全面的节水意识,让全员行动起来,节约用水。
3.建设建筑项目运营期落实节水工作的方法
3.1成立节水管理机构和指定专人负责节水管理工作
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所有节约理念的推行,均需要强大的执行机构来督导完成。因此在运营期推行节约用水理念,需要成立由单位负责人牵头组建的节水管理机构,通过单位负责人的重视,确保节水工作得到重视,节水措施及投入得到落实。同时除机构负责人外,还需要成立多级的管理体系,每一级均由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将节水责任层层落实,确保节水理念的强力推行。
3.2建立完善的节水管理制度
项目策划阶段设计的节水措施,运营期对于节水的各项要求的执行,全部需要强有力的制度的保障。对于运营期,需要制定节约用水工作责任制、用水计划制度、用水统计台账制度、节水宣传制度、节水监督制度等。将节约用水的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将用水定额的理念深入人心,根据生产计划申报用水计划;定期检查节水台账和用水实际情况,通过奖优罚劣的方式进行鼓励和惩处;通过定期的检查,确保节水工作的严格落实。
3.3开展管理人员节水知识培训和宣传
在完善节水管理机构并制定节水管理制度后,向节水管理机构主要人员宣贯节水制度的内容,并将最新的节水的理念、节水技术、节水工艺、节水器具等进行宣贯和传达。并利用厂区课堂的方式,向全员普及节约用水的理念。
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的宣传栏和公告栏,定期公布节约用水的相关知识,将最新节水的理念和技术进行宣传,通过宣传的方式,让住户和工作人员在潜移默化中接收节约用水的意识,树立全民节水观念。
3.4定期对用水器具和设备设施巡检、运维
在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评估中,要求新建项目节水器具普及率为100%,较大用水单元均有水表计量,管网漏失率≤2%,因此需要管理单位定期开展用水设施的巡查工作,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及时处理;同时严格用户的管理工作,发现使用非节水器具的行为及时纠正。
3.5建立用水统计台账,落实用水分析
由管理人员对一二级(部分需要抄表到三级)水表定期抄表并记录,将每天总的用水量、各用水单元的用水量进行计算,建立用水台账。通过台账可以分析如下情形:
1)日用水量变化趋势:是否和生产产量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并出现较大差额,分析是否存在管网漏损;
2)一二三级水表水量差:可以分析一级、二级和三级水表之间的管网是否存在漏损及是否有私接用水管道;
3)每个单元用水量:每个单元用水量与产能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如果不匹配则分析是否有漏损。
因此建立用水统计台账,可以便于开展用书分析管理。
3.6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
水平衡测试是指,对用水单元和用水系统的水量进行系统的测试、统计、分析得出水量平衡关系的过程。
通过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能够全面了解项目管网状况,各部位(单元)用水现状,画出水平衡图,依据测定的水量数据,找出水量平衡关系和合理用水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挖掘用水潜力,达到加强用水管理,提高合理用水水平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本文结合深圳市水资源情况,分析了项目运营期开展节约用水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运营期节水工作的几条思路:设立节水管理机构、完善节水原理制度、开展节水培训和宣传、开展用水设施巡检和建立用水台账、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等方式,提高运营期用水管理水平,狠抓节水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提高全民的节约用水意识。。
参考文献:
[1]钱惠康.做好当前节水工作的几点思考[J].江苏水利,2001.08.019.
[2]徐斌.关于宿迁市开展节水"三同时"工作的思考[J].城镇供水,2016-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