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1期   作者:韦晶晶
[导读] 我国园林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推动我国整体环境的不断改善,
        韦晶晶
        柳州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1

        摘要:我国园林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推动我国整体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我国基础建设贡献力量。高校校园作为一种多元文化的载体,承担着社会与文化的双重属性。校园景观人文精神的缺乏影响大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所以,校园景观在造景过程中应突出景观的人文性与文化性,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相结合,形成以“保护、创新、传承”为主线的景观空间,以此展现高校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有效地营造特色人文景观,从生态到空间全面展现地域文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于各行业的发展力度,经过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和成果。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将其与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有机结合,可以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特征,充分展示出本土文化的魅力。
        1校园景观概述
        校园景观作为景观设计中一个特殊的空间形态,不仅要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还承担着教化育人的重要功能。这种特殊空间造景,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要能够体现出丰富的教育与文化价值。在造景过程中不只是简单罗列景观构成元素,更需要通过景观深层次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价值。高校这种特殊空间的景观营造更多是需要从文化属性入手,将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创造具有文化特色、舒适宜人、活泼的校园景观空间。
        2地方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地域发展的精神动力,它与地域经济相互融合,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提到:“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它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乡观念,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地方高校的校园景观规划必然会受到所在区域文化氛围的影响,离不开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形成共生互融的关系。地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日本学者市川博曾将其教育价值概括为三种:一是丰富人的体验;二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三是促进人性的形成。从对学生的成长价值上看,地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校园景观规划的建设上看,地域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内涵丰富,这些鲜明的特点能够有效拓宽校园景观规划的内涵和外延,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担当起弘扬地域文化的使命,同时可以塑造其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文化。从文化的样态上看,地域文化和校园景观规划都属于一种亚文化,地域文化进入校园,二者互动交流,能够形成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这也是文化样态的一种升级。
        3地域文化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3.1植物配置方面
        高校景观设计中在植物设计方面应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尽量选用当地乡土树种,既可以保障成活率,也可以体现地方特色。在具体设计中,教学区应选择树形优美,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建筑物周围要考虑植物的高度,避免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休闲活动区可以选择树形优美、季相丰富的乔木,再配以花灌木和色彩艳丽的草坪花卉,丰富植物形态;学生生活区多采用自然式配置法,多选用具有季相变化的花灌木,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观,忌栽植有毒、带刺、刺激性气味的植物;体育活动区应栽植高大乔木,配以花灌木,起到一定的遮阴作用。


        3.2可以继续加强在校园人文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历史元素
        如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广场、食堂和宿舍等区域内布置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人画像,画像下面附有名人名言;在展示窗里还可以张贴反映当地历史发展的图片或师生的摄影作品,定期进行更换。另外,校园内的道路、亭台建筑等也可以在命名中注入地方特色。除了继续延续传统的“视觉植入”以外,融入的方式应与时俱进,这样融入才不会停留在表面。如可以通过校园公众号推送有关地域文化的报道,并设置一些关于地域文化知识的闯关,还可以组织地域文化节和地域文化社团,组织演讲、辩论赛等,以“我和我的家乡”“谁不说咱家乡美”等为题,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地域文化的宣传工作,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而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用地域文化中的精髓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特别行之有效的方式。
        3.3对节点进行合理设计
        在校园景观空间环境中包含许多的节点空间,有些空间比较私密,有些空间比较开放。在进行节点设计时,为了发挥出校园景观空间的作用,就要重视各种细节的设计,在进行道路铺装时,也可在此过程中充分融入地域文化。要根据不同等级的道路选择不同的铺装形式。在进行主干道路的铺装时,可采用混凝土路面,其不仅外表美观大方,而且可以对交通进行有效的疏导。次干道与小径的铺设主要采用石材、石板等材料,可将其设计成多种多样的纹理图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纹理图案可选择具有当地文化背景的图案和元素符号,就可以将地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3.4融入乡愁,提炼地域情感元素
        首先,提升校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表达。校园景观道路绿化景观、校园景观人文环境、校园景观生态环境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紧密而不可或缺的关系。在校园景观整体建设布局中,道路景观不仅具备划分道路边界、勾勒校园景观轮廓的功能性作用,还具备丰富感官体验、营造精神生活环境的艺术作用。其次,深化对地域文化的感悟。地域文化是城市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从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沉淀、凝聚和传承得来的,带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在校园景观设计时,设计者既要考虑道路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的基础性设施,对校园景观扩建和发展的引导作用,又要考虑其作为人们评价城市的主要途径,对校园景观民族风格的传播作用。因此,在注重功能性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感悟。
        3.5突出建筑的地域性
        从广义上来讲,建筑的地域性受所在地区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会形成不同建筑。从狭义上来讲,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地段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建筑的周边环境以及地方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校园景观设计师要有生态观念,使设计顺应校园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让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校园景观设计师还要具有城市视角,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设计师更要重视地方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作出正确定位,在体型、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和色彩等诸方面下功夫,结合功能进行整合、优选,才有可能创造出既有地域特色又与环境和谐并适应校园的建筑。
        结语
        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空间,是师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校园景观氛围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有一定推动力。所以校园景观的设计需要结合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景观设计要以自然环境为载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从当地的历史人文、建筑风格、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方面提取元素,实现地域文化与校园景观的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灵动、自由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曼.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3):260-261.
        [2]余力.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茶叶,2013(10):110-113.
        [3]沈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室内装饰,2014(21):16-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