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飞
广西财经学院
摘要:在日常工作中,电气故障范围较广,涉及到电气系统的各部分,故障现象千变万化而且不可预见。因此,排除故障的方法只能根据故障具体情况而定,没有固定模式和统一标准。这就造成一些维修人员工作时较为困惑,在排除故障过程中往往走很多弯路,甚至因维修方法不当,导致故障现象及范围扩大化,损坏设备和元件。原因就是维修人员在不熟悉故障电气设备的操作方法、工作原理、线路走向以及设备使用等情况下,就开始盲目维修。
关键词:电气设备;故障维修;检查;措施
1电气故障排除方法
检测和排除故障时,若能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真正理解设备图纸含义,甚至每个元器件特性,就为顺利排除故障做好了充分准备。但在实际操作时,为更有效分析和判断,迅速找出故障点,还需具备一定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对于电气设备检修,有一种广泛共识,“故障往往发生在你想不到的地方”。类似医生诊断病情,通过归纳总结,电气故障的诊断可分为“六诊”,即“望、闻、问、听、摸、测”等6种诊断方法;“十法”,即分析法、短路法、开路法、替代法、菜单法、切割法、对比法、扰动法、再现故障法、参数调整法;“三先后”,即先易后难、先动后静、先电源后负载。这些方法基本体现在所有电气故障排除过程中。下面,通过实际故障案例,进行说明。
2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分析
2.1热继电器常见故障分析
如果热继电器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中出现问题,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故障。如果热继电器动作缓慢,拒不动作,说明此时电气设备有故障。设备内部零件的位置偏差或钣金变形会导致热继电器失效。一般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往往忽略了热继电器,因此很容易导致接触灰尘和生锈的现象。
2.2自动开关常见故障分析
自动开关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在自动开关中,由于触点不闭合,很容易造成故障。如线圈损坏、弹簧变形或失压脱扣器断裂等,都会导致自动开关合闸力不足而失效。
2.3电机常见故障分析
电机故障在电气设备的运行中比较常见,所以在机电检查工作中,除了轴承润滑和螺钉固定外,还要处理油污不洁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保持电机的性能和正常运行,这些故障排除需要保持电机水平。在更换机电设备内部零件时,应注意接线部分,避免接触不良,造成电流快速增加和电机故障。
3电气设备的故障维修措施
3.1确保金属质量
电气设备的热故障主要有外热故障和内热故障两种,在解决措施方面首先可以从外体机壳的制造材料入手,即确保金属的强度和耐热性是否良好,其次在选择线缆时其线芯的金属性能以及通过电流的负荷量和动热稳定性也要仔细甄别,看是否符合当前的电气设备,要严格挑选具有品质保证的优质产品,需要注意的是电气设备的线夹,应选择铜和铝经过扩散工艺加工的铜铝混合产品,对于有质量缺陷的产品一定不能买,否则容易造成严重事故。
3.2防止电气设备的部分零部件发生氧化
造成电气设备热故障的原因有很多,解决的措施也很多,但事后维修不如事前预防更有效。做好电气设备零部件被腐蚀氧化的防御措施是重中之重,可以在线缆的接触头上涂抹具有防氧化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普通的凡士林或其它物理方法,应采用更高效的电力复合脂。
3.3 不必将电气设备连接处的螺栓拧的太紧
由于我国的电气维修人员专业技能掌握不熟练,实践经验较少,相信很多人都认为在电气设备接触头的连接处拧的过紧可以加固稳定性,但事实正好相反,由于铝制的母线具有较低的弹性性能,若将螺栓拧的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你可能引发电气设备接触头的部分变形,接触面积变小,该段线缆的电阻自然下降,这会使电气设备出现热故障等问题,因此,不易将螺栓拧的太紧。
3.4 更新相关的技术
在电力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动力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力工程应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对电气设备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他们可以从基层做起,在团队中打造一个处理各种问题的管理平台。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电力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电力生产效率,避免电力问题的发生。同时,通过技术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对用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收集整理有关设备运行的一些信息和数据。同时,通过深入分析,做好记录,并针对电气设备的具体问题进行维修。通过运用维修技术和监控系统,维修人员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并尽快调整维修计划,保证设备维修的及时性。也可以采用状态检修法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及时发现安全故障。这样既有利于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也有利于节约大量资源,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此外,还可以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促进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这种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而且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掌握相关技术。
3.5合理地划分检修管理的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的检修管理制度
对于电气设备,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其重要程度,将其划分成四个种类。重要的发电设备属于A类,重要辅助设备属于B类,一般的设备属于C类,辅助设备属于D类。并且,检修管理人员还应该注意,A类设备应该采取计划检修的办法,B类设备应该进行定期检修,C类设备应该采取状态检修的方式,D类设备应该采取故障检修的方式。并且,班组长应该将这四类设备划分给管理人员,明确地安排设备的负责人。并且,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目标,设备负责人必须处理好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按照设备的结构特点、易损程度以及故障发生的频率,为每一台设备制定不同的点检标准,合理地安排备品和备件,并且还需要书写作业指导文件,确保自身管辖的设备都能够安全地运行。另外,电力工程应该建立健全的电气设备五级责任防护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实际的分工内容,并且还需要利用管控点,及时地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或者缺陷,并且及时地诊断与排查,从而有效地防范与整改。具体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级主要针对的设备的管理者。管理人员应该按照标准进行点检、操作等,并且还需要充分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通过有效的措施,避免事故扩大。第二级主要针对的是维护人员。维护人员作为电气设备的主要管理人,也必须做到规范点检,同时还需要做好维护工作。主要负责对于单个设备的点检,及时地分析发生的故障,并且做出诊断。管理的思路也应该有所转变,重视电气设备的管理。第三级主要针对的是电气专工,负责管理A类设备与B类设备。并且针对点检、监督以及检查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管理,明确两类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设备无缺陷。第四级主要针对的是专业人员,在更高的层面上,定期地评估一些重要的设备以及系统,并且还需要召开专业会议,共同讨论专业技术问题,并且制定阶段性的检修计划,针对重要技术问题共同探讨,明确解决的方案。第五级主要针对的是专家队伍。技术人员应该尽量扩大自身的技术支持范围,主动与专业人士沟通,加强联系,并且进行交流与学习,为公司寻求技术方面的支持。五级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加全面地管理电气设备,并且加大管理力度,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结论
导致电气设备故障的原因很多。为了有效地排除故障,设备故障检修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具有丰富的维修经验,而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本文通过对电气设备故障类型的分析,得出需要针对故障类型制定相应的对策,确保在确定故障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解决,恢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总结故障原因及维修技巧,以提高后期电气维修水平。
参考文献:
[1]吕宝,武红姣.基于案例推理和事件序列图的电子设备故障诊断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04):73-74.
[2]周舟,龚尚昆,蒋锐,等.电气设备发热故障诊断方法与示温涂料应用展望[J].湖南电力,2019,39(06):42-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