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气污染的环境监测及治理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史文东1 信梦珊2
[导读] 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环境监测工作一直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史文东1 信梦珊2
        1身份证号码:12022419930112****
        2身份证号码:12010319921117****
        摘要: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环境监测工作一直是重要的参考指标。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相关部门能够选择更为科学的治理方式,有序的开展治理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工业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导致经济建设与生态维护工作失衡,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只有不断强化大气污染实时监测,有序地对于大气环境实施监测,才能从根源推进生态建设工程良好发展,保障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处于稳定的状态。
        关键词:环境治理;大气污染;环境监测;作用分析
        1环境监测的运用范围以及概念
        环境监测工作将作为大型污染治理工作良好开展的核心依据。形成大气污染的因素较多,不仅有生活污染排放,还有工业污染排放,常见的污染物主要为硫化物、含氯气体粉尘物质等。而环境监测主要运用专业仪器及科学化监测方式,对于制定区域内部大气成分以及相应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环境监测不仅能够对于大气环境开展实时控制,及时对大气环境异常进行预警,还能够通过对于污染物的测算分析,计算出污染源以及污染因素,以帮助相关部门展开大气污染治理以及防范工作,保障治理工作的合理性。
        2当前环境监测的难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成果显著,而环境污染现象也愈发严重。工业化发展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人们日常的生活以及生产,逐渐引起国家、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将环境治理问题放在发展阶段的重要位置上。尤其是随着雾霾天气的加重,各地区对于大气污染监测方面加大重视,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开展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将大量的资源、资金投入到大气环境监督管控工作中。
        但是,由于环境监测技术仍存在难点,导致大气污染治理效果达不到预期,具体可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环境监测的结果受到地区的限制。许多本应是重点监测的地区并未运用重点监测技术开展工作。监测条件也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大气监测覆盖面不到位。第二,监测区域出现碎片化。对于一个区域监测一段时间后,得出的数据并不能够充分说明该区域的气候状态。第三,在后期的治理阶段,并未配置精确的数据作为依据,导致开展实施过程中,效果达不到预期。
        具体来说,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现存的难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以往的大气环境建设阶段,我国并未建立完整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而大气监测工作自身具备系统性以及长期性,并且与环境治理问题息息相关,未配置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将导致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存在混乱。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与经济建设无关联,也导致政府部门不愿将资源、资金投入到环境监测中,导致环境问题恶化,阻碍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大气污染环境监测手段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在对于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时,主要对于以下六种物质进行监测:一氧化碳、固体颗粒、可吸入颗粒、二氧化氮、臭氧以及二氧化硫。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人员职业素质不到位。通常情况下,只能运用AQI指标。从本质上来看,这样的检测方式是不够科学全面的,并且监测手段的落后也将导致环境监测部门只能以天为单位开展污染物监测工作,并结合污染物浓度来确定当天的环境污染状况。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默认将污染浓度最大值作为实际监测结果,但由于此项最大值往往作为瞬间性数据的存在,精准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充分表明被监测地区的气候情况。


        3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阶段的举措
        3.1市场控制
        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通常是由相关专业的环境保护机构或地方政府承办的,无论是使用还是建设,都更偏向于公共区域,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的调控。随着大气污染现象逐渐严重,污染治理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与环境治理有关的检测工作以及相关机构数量随之增多,环境监测已经不再是科研领域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需要,也将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核心。而推广环境监测机制时,需要不断借助市场调节的方式,对于市场竞争现象进行控制。在市场环境下,尤其是在微观层面的资源分布以及调配中,应不断重视市场调节控制在环境监测工作领域的作用,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推进监测服务,监测设备制造行业的升级以及优化,提升设备以及服务的含量,强化新技术的开发力度。此外,将环境监测的任务投入市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方政府对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垄断,从而降低监测数据造假的风险,确保环境监测的合理性,保障当地居民生产生活质量。
        3.2持续完善监测技术
        我国地方政府在开展大气环境治理时,需以地区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完善和优化当前环境检测系数,保障环境检测技术能够满足环境治理工作的要求。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优化,环保部门不仅掌握了大气环境污染准确数据,并为后续环境治理方案的建立以及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不断持续完善监测技术,才能够从根源上保障大气环境治理工作质量,应予以重视。
        3.3建立完善的环境质量控制机制
        结合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现状来说,我们需要正视我国的环境污染质量不达标以及管控体制不完善的现实性问题,不断将技术发展理念融合到新型质量管控体制建设阶段,保障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得到深入落实。首先,各个地区的环境政策部门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大气环境状态,明确自身工作的主要目标以及相关任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质量管控体系,保障实施的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环境治理而言是有效的,不是形式主义。其次,环境监督管理部门也应严格控制监督机制的完整性。由于监督机制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来说,将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能够为环境监测带来真实的、准确的数据。只有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深入了解监测部门各项人员的水平以及能力,将其划分到最擅长的领域,确保各部门人员能够各司其职,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此外,在此阶段中,需配合奖惩机制,不断鼓励各部门的监测人员对于当前大气环境监测形式进行创新,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稳步发展。最后,应重视风险应急机制的建立,确保其完善性,环境监测人员应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强化隐患防范工作,避免监测以及计算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也许有充分的准备,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引发严重的科研损失。与此同时,需在此过程中充分运用责任制,明确事故责任主体,对于事故发生的始作俑者进行严惩。
        3.4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的运用
        由于大数据技术具备数据分析以及爬取等功能,促进了环境监测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降低人工误差。环境监测工作通常具有较长的周期,而获取的数据也更为庞大。在部分设备落后的地区,信息处理设备已经难以全面的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导致监测过程无法监测到潜在的环境污染现象。因此,只有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概率,才能够从根源上保障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能够从根源上提升沟通效率,最快速度内解决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当前环境现状,需对环境监测技术进行革新,并结合当前环境监测区域难点,不断对于监测技术进行改善,完善环境质量管控体系中质控管理工作。同时,优化监测人员的素质,从根源上保障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为后续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严雄德.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03):171-172.
        [2]田蓉.区域大气精细化污染治理中的环境监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3):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