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军
天等县公路发展中心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532800
摘 要:公路水毁主要是指公路在运营过程中,由于暴雨和连续强降雨造成的公路各种损坏和质量问题。公路水毁是影响公路正常使用的主要质量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而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公路水毁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和策略,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公路;水毁;防治措施
前 言
县级公路经常性的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而又以水灾为主要灾害,这也是县级公路在最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类型。当在县级公路上发生水灾后,道路中的水可能会致使排水设备堵塞,从而破坏排水设备和系统,道路沿线边坡塌陷区和道路宽纵裂缝,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并可能造成路基边坡、沿线防护设施和桥梁坍塌,甚至造成交通阻塞等。不仅会给我县交通运输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会对广大出行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公路水毁原因进行调查,以便制定科学准确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保证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
1 公路水毁类型及其成因
1.1 路基、路面的沉陷
路面、路基的塌陷、下沉,是路基本身在垂直方向上出现较大的沉降现象,造成部分路段的基本破坏现象,造成路面的断裂、沉降和破坏。造成路面、路基坍塌、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麦积地区地貌因素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若填筑路段施工,填料的选择不合理,压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要求。如果路基结构组合不合理,高填方路基不设沟,护坡施工不规范,护坡损坏不及时修复和防护措施不到位,都会导致路基沉降。同时,后期养护如不及时跟进,不及时清除路面泥泞,不及时填筑路基坡脚,造成人、畜坑,不及时修补路面坑槽,排水不畅,遭受暴雨再次冲毁,路基出现塌方、下沉现象,它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如果能克服上述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有效防止路基坍塌、沉降现象,使道路得到有效保护。
1.2 路基坍塌
由于黄土本身的颗粒性和分散性,土和路基填筑的土石混合体遇水时会软化。如果在陡坡上没有支护,路基的土体会发生崩塌、滑动,然后沿其松散表面散开,造成路基的坍塌。路基塌方原因:路基边坡土质较软,边坡过陡;排水设施不太完善,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护坡、挡土墙等,会导致路基坍塌的发生。如果在雨季下雨,养护单位没有及时派养护人员到现场及时清理沟渠、涵洞、路面杂物,导致该路段出现边坡坍塌、沟渠堵塞,雨水漫过路面,造成外侧路堤被冲刷和浸泡,部分路面路基会出现外侧缝隙,边缘开始下沉,部分水泥稳定碎石被冲走,基层会出现坑槽等问题,部分路基边缘护栏、防护墙、防护墩出现偏移或脱落,最终导致路基坍塌。
1.3 边坡滑塌
在发生水灾后,道路边坡坍塌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根据其特点的类型不同可以具体划分为滑坡和山体滑坡。滑坡是由于该地区道路上的土壤过于疏松,导致边坡滑坡或因施工不当造成该地区的土壤对边坡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山体滑坡是由当地地质因素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使山体松散,山石和泥土等构成山体的主要物质变得极其不稳定,在下过大雨之后,这些泥土和山石便会从山上滑落,致使大量的重量物质掉落至公路上,从而毁坏掉公路路基。
1.4 桥梁、涵洞、排水沟破坏
当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时,桥涵和排水沟会在突发洪水的基础上被堵塞或掏空,导致桥梁失去稳定性,发生冲毁涵洞等现象,从而造成桥涵和排水沟的破坏和淤泥等现象,最终造成洪水漫过道路,横流遍地,最终,道路发生洪水。造成桥涵损坏的原因有:涵洞位置不合理,涵洞孔径小,泄洪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涵洞被木柴、杂物夹淤泥堵塞,形成淤泥;涵洞被淤泥水浸泡和腐蚀而损坏;河床下地质条件较差时,易发生冲刷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桥涵、排洪渠日常养护工作的缺乏,出现堵塞现象,排水不畅,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桥涵、沟渠的破坏。
1.5 防护、加固工程损坏
防护加固工程的破坏一般是水流对挡土墙、防护墙和防护护栏的冲击造成的,会造成墙体滑动和倾斜破坏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把这些防护工程和加固工程彻底洗掉,失去应有的防护和保护作用。防护工程损坏原因:防护工程施工时,位置选择不当,排水沟挤压,造成局部冲刷现象;保护工程地基处理不当和地基埋深不符合施工要求;挡土墙排水孔的难以透水排水。
2 公路水毁预防
2.1 路基的水毁预防
要做好对于公路路基的检查工作,相关人员不定时的经常检查地面排水设施,如边沟、截水沟、涵洞、急流等构筑物是否堵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公路,大多没有沟渠、急流槽等排水设施,抗灾能力较差。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增加排水结构,如海鸥和急流溜槽。在路基水毁防治工作中,要在每年第四季度开展“四抓一护”活动,即抓备料、抓排水沟、抓控路肩、抓治病、保路平面。
2.2 路面的水毁预防
由于公路的路面经常会有一些高重量的汽车驶过,从而路面直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雨季由于路基和路面处于湿润状态,其强度相应较低。为了使公路在雨季保证路况不会有大的变化,在汛期要做好以下工作:备料,因为县级公路经过1年的汽车荷载后,碎石路面很多路段出现沉降、车辙等病害,旧沥青路面也会出现诸如松软、沉陷、麻面等病害。根据路面病害的不同,提高路面质量,改善路况。雨季前路面材料准备一般为每公里30~50m3左右。抓住雨季时机安排砂路面修复工程,使路面整体抗灾能力得到提高。
2.3 桥涵及构造物的预防
从多年的水害来看,冲毁的桥涵和人工构筑物占水害损失的30%以上。除了这一点之外,由于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经常性的长期忽略对于公路桥涵的检查工作,所以致使灾害对公路路基造成了许多的危害现象。因此,有必要将桥涵和人工构筑物的水害防治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重点对桥涵下部结构和基础工程进行详细检查,检查桥涵结构基础是否已被水冲刷,及时使用水损害防治和急诊科维修资金予以处理。二是在桥址上下游50~100m范围内保证河床稳定。不得随意修建对桥梁有害的水工建筑物。第三,检查涵洞是否堵塞,涵洞出口是否冲出。近年来,发现涵洞出水口端部塌方现象普遍,这与防汛工作中忽视对涵洞的检查有很大关系。
2.4加固边坡防护
我们要加大对于边坡的防护工作,相关人员在进行具体实施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地质特征,并结合当地的施工环境,科学合理的采取植保、工程保护、柔性网络保护等保护措施,这样才能起到保护和防护的作用。植保是农村公路建设中护坡的主要形式,顾名思义,植保就是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在土壤上的串联效应,使松散的土壤形成相对的“块体”,地表植被起到覆盖和缓冲雨水对土壤侵蚀的作用。这些防护措施一方面能有效地起到固坡、防止雨水对坡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加强边坡防护的作用。工程防护主要应用于地质环境恶劣,植物、植被难以生存和生长的施工环境。在这些公路建设区,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存在严重的地质分异现象,植物加固难以实施,受雨水冲刷,边坡容易坍塌,对道路安全造成威胁。与植物保护和工程保护相比,柔性保护有其自身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分为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只有在充分调查和观测施工区水文、地质、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实施。
结 语
综上所述,对于道路内涝防治是一个涉及水利、水文、环保等不同专业学科的系统工程,除了防治路基遭受严重损失外,还适应了当前的经济条件,充分考虑我县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既要摆脱过去的被动局面,又要注意不要承担太多,投入太多的防汛资金,把洪灾损失有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公路行业健康、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超.劲性微型桩在公路水毁灾害修复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21,28(05):110+113.
[2]樊延刚.陕北黄土地区县级公路水毁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16(0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