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曦
(中共黟县县委党校 245500)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五年后,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在2021年1月份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这三个维度,对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新要求。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人民;主要矛盾;底线思维
实践证明,在指导和推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是“牛鼻子”,是发展动力;协调发展强调要“弹好钢琴”,是发展结构;绿色发展比作是“眼睛”,是发展形态;开放发展坚持“拉手不放手”,是发展路径;共享发展强调要把“蛋糕”分好,是发展目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一、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搞清楚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以及发展成果由谁共享这三个问题,才能理解为什么总书记强调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
发展为了人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要通过创新发展使人民群众实现人生价值;通过协调发展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公平正义;通过绿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健康生活的需求;通过开放发展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共享发展使人民群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历史唯物主义表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毛泽东把人民群众比作是铜墙铁壁:“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可以说,我们党是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比如,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14亿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地、主动地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去。所以说,依靠由14亿人民群众组成的铜墙铁壁,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也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
显而易见,提出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推动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就是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出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主动地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抓主要矛盾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能够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并且在各个历史时期能够根据国情,精准地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时,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清楚认识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比如,发展中“卡脖子”问题,说明创新能力还不够;“三农”短板表明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等。因此要从问题导向出发,必须奔着问题去,才能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12个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表述,就是坚持从问题导向出发,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做出的部署。
聚焦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个突出短板,《建议》中提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议》中提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高水平开放中面临的矛盾、风险、博弈问题,《建议》中提到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聚焦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建议》中提到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三、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底线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党史学习教育也要求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其实就是强调要有忧患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从秦、汉、唐、清等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可以得出历史周期律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这个结论。从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里著名的“历史周期率”谈话,以及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可以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
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现阶段,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是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受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世界经济出现深度衰退,全球GDP大幅负增长。另一方面,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7个领域重大风险,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都要求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要辩证科学地看待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要对胜利有清醒的认识,明白是什么原因成就了胜利;还要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向自己的顽瘴痼疾开刀,坚持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还要保持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在精神状态上绝不能懈怠、马虎、大意,要发扬奋斗精神攻坚克难。
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把新发展理念的五个方面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一定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更大奇迹、书写更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