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彬 孟原旭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建设海绵城市,必须依托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及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平台机制的整体性和系统化特征,以海绵城市理念为依据,结合相应的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充分关注城市内涝的相关问题,打造人工生态海绵体和改造天然海绵体,以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让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切实提升,让海绵城市规划体系的优势得以充分彰显。
关键词:空间治理;海绵城市;规划体系
一、海绵城市的简述
海绵城市是以自然发展为前提,在生态优先原则的支撑下推动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整合,让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自由涵水和出水,在保障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让雨水得到积存,促进雨水的净化,让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切实提升,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海绵城市建设,是将生态化和分散化模式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打造完善的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以实现对于雨水的高效利用。而海绵城市规划不仅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向。
二、在国土治理背景下的海绵城市规划
海绵城市规划是一种系统化的体系,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背景的一种创新化理念,是一种具有法定价值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可以在城市发展策略、管控指标、城市空间和统筹协调等多项内容中得到充分彰显。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以规划统筹为原则,关注统筹过程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打造系统化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可将其分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及专项系统实施规划等多项内容,以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可以让海绵城市理念植根于城市国土总体空间规划部署之中,并将其视作城市发展战略,打造系统化的空间治理模型,以构建完整的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三、在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分析
(一)雨洪模拟技术分析
城市雨洪模拟技术是海绵城市规划及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核心技术。由于城市地标通常具有很大的面积,不同地标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用地类型也十分复杂,且产汇流类型和过程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雨洪模拟系统具有必要性。需要以HIMSW分布式模拟系统为前提,打造系统化的城市雨洪模型,并融入产物模块、地表产流模块、三维水动力学模型等多项内容。建设系统化的城市雨洪系统,需要以自然产汇流特征为依据,结合海绵城市规划的总体需求,在用地类型的基础上实施最小计算单元建设,以实现对于河道回流形式、不同类型土地产流形式及坡面汇流形式的细化探索。通过城市雨洪模拟系统,可以为海绵城市规划提供完善的技术工具和具体的设计措施,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拓扑关系,可以充分运用雨洪模拟系统与城市环境的分布特点相契合;第二,对于产流及产污过程的模拟,利用城市雨洪模拟模型,借助降水—入渗公式进行产流的计算;第三,对于耦合官网河道的模拟,利用城市雨洪模型,实现对海绵城市规划进程中汇流方向及河道走向的明确。
(二)LID措施优化技术分析
在实施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时,需要以LID措施为依托,借助源头消减模式,充分运用中途转输方式,结合渗透、净化、滞留、用排等多项技术,促进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让径流雨水的调蓄能力和渗透能力得到切实提升,争取实现高效排放和净化,让海绵城市的功能得到切实完善。可以将透水铺装和绿色屋顶当作主要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施,利用LID措施,让地表的产流量得到降低,以实现对于年径流控制率的有效控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地块产流量外排的风险。
四、在海绵城市中的规划路径
(一)天然海绵体建设的关注
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需要以城市天然海绵体保护为前提,关注周边森林及湖泊资源的建设,以实现对于污水的净化和对于河水流量的有效调节,让自然资源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彰显。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恢复并保护天然海绵体:首先,可以运用法治手段划分出禁建区和禁建区域,以划定出绿线和蓝线的具体范畴,让天然海绵体的调节能力和吞吐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其次,可以有效修复自然生态,借助水植物培育及生态砌岸等手段,实现自然生态修复;最后,建设生态走廊,通过这一手段,推动海绵城市的发展,充分运用河流和植物等生态,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统,构建系统化的海绵体系,以实现对于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二)仿生态人工海绵体的打造
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时,需要以人工海绵体建设方法为依据,充分发挥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优势,打造系统化的人工仿生态海绵体。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人工建设的方法,打造具有良好雨水存储和渗透能力的设施体系,并将其进行高效结合,以促进基础设施和天然海绵体的整合,打造人工仿生态海绵体。通过仿生态人工海绵体建设,可以有效推动生态城市进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进行建设:首先,需要建设绿色建筑,并针对建筑物实施绿色设计,需要以人工仿生态海绵体为主要原料,借助水分离技术,让灰水可以得到二次利用,在最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通过绿色建筑屋顶和透水屋顶的建设,让雨水资源可以得到净化处理,并将雨水作为生活用水,从而有效利用水资源;其次,市政水循环利用,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时,可以针对市政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提升雨水收集的质量,让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同时,还可以建设具有良好透水性的地面,让广场地面的透水性能得到充分提升。此外,也可以在停车场中进行再生水专用通道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水循环系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广和应用。
(三)生态海绵体的优化
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时,如果城市中的天然海绵体数量较少,可以通过人工建设和改造的形式,构建城市湿地公园和绿地,以实现对于地下水和蓄洪排涝的良好补充。可以运用如下手段进行城市海绵体建设:首先,园林绿地建设。由于人工园林和绿地都具有较为突出的排污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城市人工园林建设提升城市的雨水蓄积作用,以促进洪水的弹性应变能力提升;其次,打造规模化的城市水系,借助对于大型水网生态建设工程的改造和优化,进行江湖生态模式建设,让城市自然水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彰显;最后,需要积极优化传统的绿地布局格式,借助对传统工业和城市居民建设模式的创新,让传统的绿地布局格局得到优化和改善,通过下沉式绿地建设,以旧有的建筑面积和成本为前提,让城市绿地的外排雨水量得到切实降低,以促进水资源利用率提升。此外,还可以让LID措施效果得到充分提升,以促进绿色生态效益提升,借助下凹式和滞留塘等模式,促进绿地景观和雨水设施的有效整合,让绿地的透水面积得到切实提升,通过区域水循环作用,让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可以实现城市水问题的系统化管理,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城市空间治理的必然要求。建立海绵城市规划体系需要将土地空间规划体系作为重点,结合生态系统性和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让海绵城市规划体系的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彰显。
参考文献
[1].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1,27(05):65.
[2]王宁,曾坚,丁锶湲.空间治理背景下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和实施研究[J].城市规划,2020,44(11):30-37.
[3]孔俊婷,胡雅菲,王倩雯.海绵城市背景下城乡河流治理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6(1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