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文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生产物流系统是生产过程的重要部分,是连接生产各个方面的纽带。我国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应该分析和反映我国有色金属生产物流的现状,将最新的生产物流模式引入,学习最新的物流管理理念,并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物流现代化方向。
关键词:生产物流;有色金属加工;合理化
引言:在有色金属生产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化过程中,其设施是重要的内容,通过分析和合理化物流,是确保企业设施合理化的关键,在物流分析过程中,将运输距离控制在最小限度,将物流成本控制在最小限度,避免绕远或交叉的运输路线是必要的。物流合理化的最终目标是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缩短路线距离,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一、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生产物流的问题
通过对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生产物流现状的调查研究,我国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生产物流逐渐趋向现代物流,但仍存在很多问题。详细情况如下:
(一)生产流程
在生产过程中,流程必须是流畅而连续的,但实际上在很多程序中会发生很多不科学而不合理的情况。例:工艺流程中材料折回严重,材料输送路径迂回,配置不合理导致运输路径过长等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工艺设计中物流没有充分考虑。
(二)工厂布局
工厂的一般布局是在满足各种要求的前提下,决定企业各功能区合理位置,但实际中反映了一般计划的设计中缺乏物流方面的考虑事项。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断重建和扩大中,物流合理化的原则不能完全遵守,布局存在缺陷,大规模物流的流动、复杂的运输方法以及不合理的运输现象严重存在。
另外,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库存管理水平不高,生产物流管理分散化等问题也影响了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效率和物流效率。
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一)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
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必须根据自己公司的工艺要求,合理调整从原材料进入工厂到成品搬出的流程。各车间或流程的装卸点、工作点、保管点之间的物流线要短而合理,避免重复折返,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提高整体的生产和运输效率。
(二)物流的总平面布局
1.选择厂址
选址应在资源分布和消费地的基础上,靠近主要原材料、燃料基地或主要产品销售区。同时,压缩输送距离,努力将外部运输的总成本控制在最小限度是重要的考虑事项。距离工厂外的公路、铁路、港口连接最短,必须具备经济合理、方便顺畅的运输条件。
2.总平面布局
总平面布局的内容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率、规模、生产技术的要求,合理配置生产工厂、辅助生产设备、辅助生活设备。设计时,从进入工厂的原材料到出厂的成品,整个生产过程需要结合建设区的特定条件,需要将工厂内的建筑结构物进行经济合理地配置,安排好工厂内外的运输。
3.总平面布局对企业物流合理的影响
第一,生产和使用的必要条件。在实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总平面布局时,首先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了解构成企业的各种建筑物和结构的形态、体积、功能,合理安排相对的位置。将建筑物的移动控制在最小限度,尽量实现运输路线短而流畅:(1)将主要的生产区域配置在工厂的中心,将生产相关的辅助设施配置在生产区域周围,使辅助设施接近主负荷,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输环节;(2)与生产的性质类似或密切相关的车间,必须靠近或集中布置,使生产流程更加顺畅。同时,减少相应材料的运输量,提高生产效率;(3)大规模运输量应结合生产过程要求,在主要干道或货物进出口进行布置,使材料尽快投入循环过程,提高运输效率;(4)生产车间和生活辅助设施需要分开布置,避免人和物的混杂。
第二,建筑物的合理布局。生产流程是影响公司整体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布局厂房和结构时,要合理规划工厂、生活设施等位置规划,都是影响企业总平面布局的重要因素。
第三,合理缩短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成套设备用地大多占建筑物用地、施工间隔、道路等的比例较大。因此,在满足卫生、防火、安全的条件的同时,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需要适当地缩小。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各个工厂的运输车辆的移动距离,缩短员工到各个工厂的移动时间,提高工厂整体的生产和劳动效率。
第四,工厂的建筑要综合起来。根据生产、运输、防火、卫生以及铺设管道的要求,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缩小是有界限的。通过实践证明,厂房的集中布局或整合,可以大幅减少半成品材料流动的时间和成本。合并工厂需要充分了解其性质和要求,一般来说,可以考虑到同一类型的工厂合并,主车间必须尽量与主车间合并。例如,在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布局上,小规模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经常会有熔融和铸造车间、挤压车间等,可以对生产过程相同或相似的车间进行组合,使工厂紧密相连,设计成一个共同的大工厂。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缩短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循环时间,还可以有效地减少热损失,比如从熔融铸造部分向挤压部分、压延部分等下一部分移动,节约能源消耗,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效率。
第五,合理划分厂房区域,满足使用要求,留有发展余地。在规划布局中,工厂的土地边界应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合理划分,并尽可能集中于近期的建设。一部分企业由于事前的计划和设计,工厂过多,产品过剩,盲目地占据着土地。在之后的实施中,只有一部分生产工厂进行生产,由于在事先计划时生产工厂的配置比较分散,生产和操作中的流程,以及生产的运输路线都非常混乱。同时,之后对该公司的生产扩大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该公司今后的发展是有明确目标的过程,但是想法和过程发生了动态变化,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公司的产品和定位可能不断发生变化,提前计划过快,过度完成,过于散乱,导致公司事先计划的预约空间无法使用,或影响其使用,成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4.选择工厂内外的合理运输方法
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物流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运输渠道组织是否合理。企业运输设计应充分考虑工艺流程和厂区特定情况,正确选择企业运输模式和运输路线,尽量缩短运输路线,避免往返和交叉。
首先是运输方式的选择。无论选择哪种运输方法,都必须考虑工厂区域的地形条件、厂房区域、布局关系以及厂房与结构物的间隔、企业的货运量和货物的特性。同时,经过技术和经济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确定经济合理、方便顺畅的运输模式。运输方法大致分为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等运输方法。道路运输是企业之间最常用的方法。在地基平坦的地方,考虑到道路的交叉斜坡的顺畅连接,可以确保工厂内的顺畅运输路线和便利的运输道路。但是,在起伏大、地形复杂的地区,也需要考虑道路的纵向坡度要求,根据地域不同,也有利用地域的标高差使用适当的机械式运输机器的情况。铁路运输一般用于运输量大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为了便于原材料的搬入,工厂内的铁路必须尽量连接到工厂区的边缘,方便工厂产品的配送。水上运输虽然大型且成本低,但是非常有限,一般只限于工厂外的运输。
其次要合理地整理货物流和人流的交叉点。设计工厂内物品的运输时,需要充分考虑行人的路线。为了能按时定期运送商品,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生产和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工厂内的运输以道路和铁路为主流,进行总体的配置时,可以将物流动和人流的方向相反并平行配置,货物和人的出入要尽量分开,减少相互的交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工厂内道路的十字路口一般是平面交叉路口。但是,在一部分大规模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中,交通量过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立体交通。
结语:总而言之,生产物流系统是生产过程的重要部分,是连接生产和制造各个方面的纽带。我国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必须开始对自己的物流状况进行分析和反省,更新和学习最新的生产物流模式,并在自己企业内部进行逐步导入,积极、稳扎稳打地朝着物流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曲浩.制造型企业生产物流系统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杨伟勇.基于生产物流分析的手工车间工艺布局改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6.
[3]周珂丹.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4):192-193.
[4]王招昌.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