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
(四川宏业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益森电力工程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在全新的社会用电形势下,必须要提升电力系统供给效率,确保电力能源供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发挥出强大的能源保障功能。因此,必须加大对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方法的研究,通过转变观念、升级技术、优化管理等层面,维护电网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管理
引言
国家的电网系统需要依据时代的技术变革,从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引入新的技术,来对于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进行提升。在实际的电力企业生产规划之中,要注重相关的实施要求,在输电线路规划设计中,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完善,全面、细致地进行输电线路规划设计,这不仅仅可以使得输电线路在实际运用中的服务功能有所加强,为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保证,而且还能够使得输电线路的运行寿命更长。
1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施工现状分析
1.1作业环境
和多数工程建设施工作业不一样的是,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施工地点多数是在户外,施工进程与施工质量均会遭到四周环境所影响,牵涉到施工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地形条件、地貌与气候等,均会对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施工带来影响。譬如所在施工地点地形为高山地貌,很大概率会出现泥石流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当地气候常常出现雷电与大风等不良天气,均会影响到施工进度与施工安全。
1.2人员素质
输电线路施工工作人员依旧存在着综合素质低的情况,比方说业务水平较低、应变能力不足等。因为输电线路施工工作所依托的是施工工作人员完成,所以会有施工工作人员因为自身因素造成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不达标,甚而出现施工工作人员安全事故的情况。就算施工工作人员具有很高的职业素质,业务水平高超,依旧不能够彻底防止发生意识懈怠的情况,如此会给施工工程建设与施工人员自身安全与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1.3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输电线路施工高空作业环节,有着物体从高处掉落;人工抛物伤人;起重吊装施工与拆模施工过程中,物料坠落伤害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过程中造成物体飞出伤害工作人员、车辆运行中物体撒落伤害工作人员;进行爆破施工出现飞石伤人的情况等风险。物体打击是施工工作与检修过程中常见问题,尤其是施工人员与施工设备、物料投入量大,交叉施工时经常发生。假设出现物体打击事故,就会出现人身伤害,造成财务受损。
2输电线路施工关键工程技术及控制研究
2.1BIM建模工作
这部分工作主要依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建立输电线路的4D模型(含时间轴),整个施工过程以3D动画的形式展示在用户面前。建立输电线路的BIM模型,有利于施工过程可视化,实现多个参建单位的高效协同工作,还可进行作业区布置、施工预演等,促进输电线路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BIM技术将施工过程制作成动画,形成3D施工方案,形象化地向评审人员介绍施工方案并指导作业人员规范、安全地操作,大大节省了方案审查、安全交底的时间,提升工作协同效率。基于设计图纸建立的三维BIM模型可以形成宝贵的三维模型数据库,有效对模型中所存在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系统性的技术知识库,用于后期的指导施工。对非结构化数据信息进行调整,确保在数据传输上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平台之间的互相交流,有效对工艺和档案文件进行储存。
2.2输电线路点云数据采集及处理工作
输电线路点云数据的采集由工作人员采用地面式或机载式三维激光扫描仪来完成,但采集回来的点云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方能使用,这是因为点云数据受三维激光扫描仪自身固有误差、外界环境、被测目标以及配准误差等多种因素影响,得到的点云数据通常质量较差且数据量较大,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点云数据业内处理时间的增长,无法为工程施工方案的调整和决策等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本文对采集回来的点云数据采取如图3所示的流程进行处理。点云金字塔化,即通过分析海量激光点云数据与影像数据的共同点,研究影像金字塔数据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对海量点云数据采取抽稀、切割分块的方法,构建一种类似于影像金字塔的“点云金字塔”数据模型,基于该数据模型进行四叉树空间索引的构建,采用一种面向“点云金字塔”的四叉树搜索算法,从而实现根据空间位置及比例尺动态的读取、显示点云数据,以达到海量点云数据的动态可视化的目的。
2.3智能管理平台的科学布局
智能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输电运检管理工作无法回避的话题。随着各类智能设备加入网络,使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安全性持续提升,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实时的数据反馈和信息传输,将庞大的电力网络以数据化的方式呈现,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对于输电线路运检工作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特别是依赖于现代智能技术,可以从各类信息数据中筛选重要信息,改变以往手模眼看的运检方式,使输电线路运检水平上升到全新高度,有效保证了电力能源的供应质量。不仅如此,在智能管理平台的支持下,还可以实现输电线路信息的分析、管理与指挥,并对原始信息进行传输和存储,建立起完善的线路运行数据库,及时掌握不同阶段的输电线路信息,为后续的运检工作提供有利参考。其中,智能运检管理平台还具备巡检系统功能,可提供故障分析、判断、检修及缺陷管理等,使输电运检管理工作更加灵活、便捷,适应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并通过标准化、流程化以及数据化的处理,彻底提高供电线路的运行可靠性。
2.4电缆的敷设
在敷设之前,首先需要对沟槽进行清理,并铺上10cm厚的软土。在敷设的过程当中,需要用线缆进行牵引,并且采取人工或机械的方式来进行。具体需要根据线缆的质量确定,而牵引的速度需要保持在5~6m/min。在使用机械方法时,需要对轮滑的正常运转进行关注,避免因为弯曲而造成保护层损伤。在采取人工牵引时,需要对人工的配合来进行调节,保证施工整体的统一性。当电缆敷设在沟底时,需要进一步检查电缆的外保护是否存在损伤,并且保证电缆不会出现过紧的情况,最好采取波形摆放,并保持适当的空间。
2.5测量放线技术在进行变电站供输电线路施工中要进行测量放线。该技术主要是在地面上进行沟槽的开挖,挖掘过程中要依据地面线路进行,这样才能将接地物体与接地的电线输入到预定位置。在常规施工中,当地面的泥土埋藏不够深时,就容易发生冰冻,这样就会大大增加电线的电阻,造成电能的浪费。同时,由于地表土埋藏较浅,容易被挖开导致安全隐患发生。因此对于相关设备,要求深埋地下,达到低电阻和免被挖的目的。接地设备与楼房出口距离要求>3m,接地设备的埋藏深度要求>1m,电线或接地设备外部的绝缘材料厚度要求50~80mm之间,绝缘材料的宽度要求覆盖接地设备2m及以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电力工程的重要性,在实施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时,需要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按照电力工程施工整体规划,确保各环节施工都能达到相应规范要求,且通过实施量化管理以及责任细化分配等方式,做好施工管控工作,以达到最佳工程施工效果,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旭.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管理概述[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60-61.
[2]庄炜维.浅析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管理[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2):182.
[3]李国文.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及其强化策略分析[J].电脑迷,2017(10):149.
作者简介:
林健(1979—)男,汉族,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输电工程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