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平
身份证号码;37108219910406****
摘要: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因此要对施工技术加以分析和应用,确保能够达到项目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进行的原材料加以把控,并严格地进行施工和浇筑,浇筑完毕之后要加强养护,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在城市里随处可见,对于组成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材料及施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由于在混凝土中包含胶凝材料,容易产生水化和收缩等情况,使得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极其容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一、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样的前提基础下,城市的规模也在这一流程下不断扩大,建筑工程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不论对于工程建设人员,还是对于建筑结构来讲,我们都需要面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与规模等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整项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稳定,和一些特定的性能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某些建筑工程项目中,因为施工团队没有把握相应的施工要点,所以常常会导致建筑工程在建设完成后,出现明显的震动、渗水等问题,因此,注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才能真正的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二、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在现代的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类高层建筑之中。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的混凝土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其施工技术也存在不同。其施工的主要特点有:
(一)施工技术的特点和要求较高
相比于普通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的厚度与体积都要比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有更高的标准。
(二)易产生各种裂缝
完成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之后,在内部水泥中会有很多的热量迅速聚集,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散热,这导致混凝土的内外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容易造成混凝土中出现各种裂缝。
(三)要求采用水平分层的施工
水泥水化的过程容易影响到混凝土层,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水平分层施工技术。
三、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一)施工前准备
(1)材料质量控制
凡是要应用到建筑中的钢筋,都要确认有合格证书和试验的报告单。此外,还要各类钢筋进行分批取样,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试验。如果钢筋不满足建筑的要求,就要坚决清退,禁止使用。
(2)安装钢筋
安装钢筋时要在双层钢筋之中设置好拉筋和钢筋的支架,使其能够承受上部的钢筋和施工的承重。绑扎完了每个分部的钢筋之后,要主动进行自检,合格之后请监理单位进行查验,检查合格之后才能进入到下一道的工序之中。绑扎的钢筋要按照图纸的规格、尺寸和数量等进行核对,确保其准确性。按照图纸的要求完成钢筋接头的施工,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检和复试。
(二)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底板施工,由于采用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方式,因此要选择较大的钢筋型号。这种钢筋的型号相对普通混凝土要更加密集,且上下层之间存在差异。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依照施工图的指导,绑扎好钢筋。这一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的各类参数能负荷设计图纸的要求,也要确保质量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为了使钢筋绑扎具有一定的整齐度,施工人员通常会用卡尺对钢筋的参数加以限定位置。而对于那些需要相互连接的钢筋,则通过气焊的方式来对钢筋搭接的长度加以控制。
(三)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工程是确保工程结构的外形和尺寸符合预期的重点环节。一般根据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来确定模板的尺寸。大体积混凝土一般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浇筑工艺,这种工艺的浇筑速度较快,且浇筑面较为集中。混凝土在操作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同时将混凝土均匀分送浇筑的部位,常常容易使得某一部位的混凝土出现明显的升高。如果使用的是泵送工艺制成的大体积混凝土模板,不能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配置,而要根据实际受力来计算出模板和支撑系统,确保模板的强度和刚度。
(四)混凝土施工技术
(1)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尤其重要,要根据设计配置混凝土。为了能够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科学避免由于水热化现象以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开裂、变形,那么也就需要确保配合比设计,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合理化的控制化水泥、矿物料的使用量。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选择低热水泥,并对水灰比进行严格的控制,使水泥用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将水热化的影响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并在混凝土中掺入火星细掺料如超细磨矿渣、粉煤灰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2)混凝土振捣技术
要根据后浇带的位置来划分施工段,并按照顺序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要确保能够顺利地振捣每段混凝土。高层建筑基础底板一般使用商品混凝土,采用固定泵管的泵送方式。配制混凝土时,要控制砂石中的含泥量。选用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等低水化热的水泥。浇筑之前一定要做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使得混凝土中的各类材料渗入量符合标准。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商品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一特点,依次按照分段、坡度、薄层浇筑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浇筑的顺序。通过泵送工艺的方法完成较为自然的浇筑,避免管道的拆除、冲洗和接长等,确保泵送的效率。这种方式对混凝土的泌水进行了简化的处理,在初凝时间段内就完成了上下层混凝土的浇筑。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相应的浇筑带,尽可能减少漏振、欠振,且震动的距离不能超过400mm。要对流淌的部分及时地进行跟踪,防止冷缝的现象出现。
(3)混凝土泌水的处理
在进行底板混凝土的前期浇筑中,会出现泌水且向井、坑等低洼处流动,这需要用抽水机将其抽出来。在浇筑的后期,则通过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进行泌水的处理,也就是说从最后端向前进行浇筑,形成一条与原来的浇筑斜坡相交的水沟。这时,要对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进行加强处理,使得水沟能够在中间缩成小水坑,有利于后期的人工排出泌水。
(4)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如果有必要,可以用一层极薄的小石子洒在表面上。在混凝土浇筑的四至八小时内,首先用长刮尺将表面刮平,在表面凝固之前用铁滚碾压2遍。接着用木抹子搓平压实,防止混凝土的表面出现龟裂。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之后,要在其刚刚能够供人行走的情况下,将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在上面,再在上面用一层麻袋进行养护。如果在局部地方出现了干白的现象,要将这一部分用水进行喷淋,使其保持湿润,并继续用塑料薄膜加以覆盖。此外,还要控制好混凝土表面的问题,以此来对覆盖薄膜的厚度进行处理。其温度要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在二十五摄氏度以内。最后,对混凝土的养护,要注意底板和外墙的交接处,要将其严格进行覆盖,因为底板的地方容易因为温差变化引发裂缝的产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通过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可以提高施工的质量。因此,对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浅析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荆志朋.产业创新研究.2020(14)
[2]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温控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J].窦翠国.居舍.2020(13)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魏宗学.建材与装饰.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