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俞常志
[导读]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俞常志
        海东市乐都区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
        摘要: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体上取得较大成绩,但部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服务短缺之间的矛盾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研究
        1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意义
        研究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料,丰富现已有的研究理论,填补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空白,丰富了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整合乡村振兴中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满足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丰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体系。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从社会角度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从政治角度讲,是巩固执政之基的迫切需要;从经济角度讲,是促进农村文化市场开发的有力保障。此外,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利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的人关心参与和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全民共建共享的文化发展格局。
        2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顶层设计存在缺失,缺乏有效统筹与规划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建设美好家园、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各地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多为分头建设,政出多门,地区差异较大,平台的发展方式、深化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村级公共服务平台的安全问题超越了专业技术层面,构成对网络安全的直接影响,需要破解技术维护和配合的低层次运行问题,提升各地统一筹划、综合防护能力。有些地方在构建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时陷入误区,将平台理解成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的事物,试图让其囊括足够多的机构、承载足够多的职能,能够容纳村庄一切公共服务。
        2.2缺乏社会资金支持,平台运营负担过重
        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关键在于经费的有力保障,从服务平台早期的策划定位、规划设计和设备选型,到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管理,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经费不足会弱化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发挥当前政府(财政)性投资是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社会资本鲜有介入,亟需探索和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公私合作模式。
        2.3数据整合进展缓慢,智慧程度尚需提升
        由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整体推进,涉及到行政体制、法律法规、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和技术保障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尚未实现统一分类、统一元数据、统一数据格式、统一调用和统一监管的政务信息数据库,电子政务实际操作难度很。有些部门数据还未完全电子化,如某地的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涉及婚姻信息、出生医学证明和资格资质类证明等数据还有存储不完整、错误信息较多的现象。信息共享方面的不对称,造成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重要数据信息尚未实现信息共享,跨区域、跨业务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红利仍未得到充分释放,制约了政府协同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2.4基层人员配备有限,服务队伍有待强化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且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农村留守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留守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农村基层服务管理队伍从年龄到专业化水平都出现严重断档。服务队伍的素质与质量直接影响村级公共服务平台作用的发挥。


        3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策略
        3.1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第一,强化规划统筹。适时编制《村级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发展规划》,提出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省级政府落实统筹推进区域内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职责,制定专项建设规划;市县政府提高自我保障能力,强化政策执行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第二,推进资源统筹。按照“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则,推动土地、设施和资金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闲置、分散的集体公共用房和服务设施,鼓励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分散的农村集体公共用房和服务设施改造用于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2完善运行维护机制
        第一,创新人员选聘方式。指导村级组织采取公开选聘形式,择优聘用管护队伍和服务人员,定人定岗定责定酬,建设专职队伍。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专业技术和服务管理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第二,加强人员教育培训。可以学习青岛市多层服务模式,加强窗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对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和服务礼仪等进行重点培训。着力打造素质过硬、进取心强的窗口服务队伍,更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政务服务。第三,探索多元服务模式。除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外,积极拓展邮政、通信、金融和保险等经营性服务。也可以通过合同外包、合约出租等形式委托社会有关团体和服务公司承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维护任务。
        3.3畅通信息反馈机制
        第一,定期开展调研工作。通过梳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主要需求,结合各项政府职能,在拓展民生服务、公益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等方面的内容的同时,对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事项进行动态调整,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第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可以学习浙江省诸暨市的相关模式,整合利用各种网络信箱、热线电话等诉求载体,使基层群众真正做到“有话能说、有话敢说、有话愿说”。第三,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结合第一书记、结对帮扶等工作,以“公众参与”为立足点,广泛收集和全面了解农民对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的诉求,并对各类需求进行合理评估与及时反馈,切实满足农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调动其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热情。
        3.4创新资金投入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村级组织和社会力量对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所占比重。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和以物抵资等多种方式以及捐助、共建和投资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支持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弥补资金不足。从市场经济角度和公共财政框架角度,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协同治理方式,开放一些公共服务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非政府资本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例如,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人员的社会培训、平台的正常运维管理、服务清单的梳理与村民需求调研等内容,都可以通过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实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同时,鼓励各地研究建立适应投入资金逐年增长的长效保障机制,通过拓宽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渠道,加大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实现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多元投入机制的改善,确保投入资金的“精确滴灌”。
        结束语
        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能够满足乡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以人为本提升文化服务中心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对于现阶段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勇建,刘雪贞.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9):162-165.
        [2]杨玫.设计学视角下乡村建设路径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20(07):5-7.
        [3]潘熙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路径探析[J].当代江西,2019(11):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