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欣
身份证号码:11010219800721****
深圳地景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现代城市路面多采用沥青混凝土硬化路面,遭遇强降雨时,雨水地表径流量急剧增长,极易发生城市内涝。构建低影响、可持续的水资源循环系统才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雨水调控作为水循环的重要因素,必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探索海绵城市的先进技术,构建新型雨洪管理模式,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问题与对策
1 海绵城市的相关概述
海绵城市就是指“像海绵一样”的城市循环系统,在下雨时能够自动吸收、积存水资源,形成“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于一体的循环体系,在必要时将积蓄的水资源释放出来。规划设计海绵城市,需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有效结合人工措施与自然路径,在保证城市防洪排涝稳定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积存雨水,利用雨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稳定。在海绵城市的实施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统筹调动自然降水、地表径流水、地下水,协调城市给水、排水各个环节,形成长期、稳定的水资源自动循环过程。现如今,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转型的关键标志之一,我国已经有130多个城市开始了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2 海绵城市建设维护存在的问题
2.1 雨水基础设施多、管理难度大
海绵城市维护管理涉及市政排水、园林景观、道路交通、建筑、水利等多专业,是一项任务繁重、周期长的项目。海绵设计中应用的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渗透塘、渗井、渗管/渠、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管理各有特点,进一步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2.2 传统管理方法管理效率低
海绵城市工程不仅内部设施构成复杂,且在管理中涵盖政策、资金、公众参与多方面,无法套用传统的雨水排水系统管理模式,而是追求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需要采用更加智慧、有效的管理措施,将建设区域分门别类,根据小区、学校、道路、公园不用的设计特点和使用特点,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案。
2.3 运营阶段资金投入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阶段的投资估算为每平方公里为1亿元~1.5亿元,财政资金已在建设阶段被大量消耗,面对长期的运营费用,财政补助压力过大,试点期满后脱离了国家财政的定额补助,实际运维费用来源将成为制约海绵城市持续发挥效用的重要因素。
3 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人才建设
海绵城市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重大工程,专业性要求较高。虽然我国多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但是专业人才匮乏,无法对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现阶段技术人才储备相对比较薄弱,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需要引入外地技术人才参与到本地海绵城市建设中。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更多的在于对原有的陈旧设施进行改造,既要改造长期传统建筑观念影响下建成的老城区,又要尽可能减小对原有建筑物以及附近民众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不仅需要专业的施工团队,更需要能够因地制宜、灵活变通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完善技术体系,加强专业性、融合性人才培养,解决技术人才短板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3.2 加强海绵城市科普,促进公众参与
海绵城市作为公共建设事业,需要最大受益群体的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因前期海绵城市的建设尚处于探究摸索阶段,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不用程度的问题,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即使国外许多地区已有丰富的经验可参考借鉴,但是气候、地理、人文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差异性,许多问题弊端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才能显现,难以事先预防,这条道阻且长,不仅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更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
利用现代各种传媒手段对公众进行海绵科普宣传。对于在建项目,在施工围挡、外围宣传栏设置醒目的项目介绍,宣传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经营海绵城市建设网站、开通公众号,定期发布相关小常识、政策解读。举办专题培训,吸引公众更加深度地参与海绵建设中。只有让公众理解、支持与海绵城市建设,主动参与海绵设施养护过程,人人都是海绵城市的管理者,人人都将享受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3.3 完善水系网络的系统
要想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城市水系网络与生态系统的保护。从河道整治角度入手,由于城市周边的地表径流-江、河、湖等具有自净功能,能够有效净化城市雨水中的杂质与脏污,可以进一步开展城市河网水系、湖泊水系、湿地、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升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河道自净化能力,维护自然水系网络的净化功能。从防洪防涝角度分析,建议开展大坝、水库修筑工程、堤岸加固工程,通过这种方式调节城市水系统循环情况,阻止水流肆意扩张。从城市水系循环角度分析,建议对城市水系海绵体进行改造,建设完善的骨干河网,连通大小河道的水系,引入分散式处理系统,将多个网点搜集到的水资源集中汇集于地下某区域,通过调节池与污泥池进行处理与消毒,最终排入河流或者海绵体蓄水池中,作为绿化灌溉使用,而系统处理之后得到的污泥可以用作城市绿地肥料或者农业肥料,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零污染排放。
3.4 加强城市道路的建设
要想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力度,开展道路海绵化工程建设。建议要充分利用城市各级道路,发掘其水资源储蓄与调节的功能。在海绵城市实施管理中,可以根据城市道路建设规划、道路建设工程,增加设置绿化隔离带,设置排水设置,在人行道上安装具备蓄水能力的铺面材料等,提升城市道路的水资源吸收能力。在道路两侧可以设置宽度较大的绿化带,形成下沉式消纳径流。此外,还可以在道路上铺设透水砖,选择具有一定透水性能的建设材料;在行车道路上设置雨水口及较大管径的排水管道,从而吸收超大雨量,将自然降雨作为城市储备水资源,凸显海绵城市优势。
3.5 探究新型建设运营模式加强维护资金保障
海绵城市工程的运营维护周期长、内容复杂、技术要求高,因此运营维护费用也很高。相比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巨额投入,财政补助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各试点地区正在积极探索相关解决办法,如利用“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通过共建项目公司、捆绑优质项目、配备资源、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调动市场力量参与建设。
探索提高社会资本提高经营性的机制,从而抵减海绵城市PPP项目的政府付费。探索海绵城市与城市房地产开发、特色小镇、旅游景区开发等片区建设的有机融合,鼓励片区开发与综合运营商联合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营,共同推动片区开发建设,带动片区土地价值提升,并将部分价值增值用于支付海绵城市PPP项目的政府付费。
4 结束语
海绵城市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大工程实践,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大举措。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探索新型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上,还需要社会各个主体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规范要求;地方部门也要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协同合作,制定并完善公私合作税收补贴政策和部门联动机制,明确责任主体,鼓励并支持企业对新型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技术研发,并完善融资政策。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J].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21(02):18-22.
[2].《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出台,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河长制湖长制考核[J].给水排水,2021,57(01):53.
[3]王磐岩,牛萌.打通城市绿地的“海绵”路径——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技术指南[J].园林,2021,38(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