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磊
北京舜土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随着合肥市近些年快速发展,资源保护与利用成为现在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合肥市自然资源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合理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湖共生的新格局。
关键词: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策略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efei in recent years,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have become a major issue that must be resolved no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Hefei,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realize the new pattern of urban-lake symbiosis.
Keywords: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tactics
一、研究目的
加强自然资产管理,形成统一的自然资产管理体制,研究山、水、林、田、湿地、矿自然资源要素现状及问题,形成各类资源保护的分区管理策略,促进城镇、农业、生态全空间的协同、健康发展,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二、合肥市主要自然资源概况
合肥市“居皖之中、襟江带淮”,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地处江淮之间,环抱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通过南淝河、巢湖和裕溪河,可以通江达海。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主要自然资源包括:
1.土地资源
全市耕地约52万公顷,地形起伏不大,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
全市水资源总量约21.52亿立方米,市域内除巢湖及百余自然库塘外,还有大型水利工程引江济淮、滁河干渠等大型调水工程。
3.林业资源
合肥市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17%,林地结构中以乔木林地和其他林地为主。市内已知陆栖脊椎动物有98科245属424种。属于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共有12种,其中有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知维管束植物169科、691属、1567种。
4.矿产资源
截至2019年底,合肥市有资源储量的矿种33种,其中金属矿种10种,非金属矿种21种,水气矿种2种。铁、铜、水泥用灰岩、硫铁矿是合肥市优势矿产。
三、自然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合肥市近些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的同时,自然资源保护也存在严重的压力,进而导致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
1.巢湖流域水环境质量较差
“2000年以来,合肥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入湖污染负荷长期超出河湖环境容量。一是因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生活污水量同步增长;二是流域内农业耕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三是巢湖北岸分布约500平方公里富磷地层,巢湖东部和南部遗有大量废弃矿山,在暴雨期间会大量释放并最终排入巢湖湖区。
2.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结构有待改善
合肥市林地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山地、各类公园、沿河沿路,其他地区分布很零散,且多为小斑块。合肥市区的绿化水平表现为南区优于东北区,新发展的政务新区、滨湖新区质量优于市区的总体格局;建成区中不同功能区的森林结构表现很大的区别,如环城公园、城市公园、高校及机关单位,树木数量多,大树多,林分密度较大,但住宅区、工业区等相对较差。
3.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
近年来,自然资源管理主要依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控制,缺少详实的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及相关制度建设。
四、应对策略
1.水资源保护利用策略
(1)环巢湖水生态修复。重点对巢湖、南淝河流域、派河流域等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
增量控制:重点管控城镇人口规模增长和用水总量限制,逐步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全部收集与处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的提质改造,有效控制生活污水对巢湖污染的增量。存量消减:推进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厂建设,加强农业节水、巢湖及入湖淤泥清除、巢湖周边废弃矿山复垦修复、东南侧富磷地带生态治理、入河入湖口湿地功能提升及城区初期雨水控制,逐步削减流域污染存量。容量扩大:在治污减排基础上,通过引江济淮调水工程实现江湖互通,促进巢湖与长江水体交换,提高巢湖的自我净化能力,扩大河湖容量,系统做好污染负荷与环境容量的加减法,逐步减少巢湖及入湖河流的氮磷污染。
(2)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水环境保护。完善水功能区水质监督管理相关制度,并建立市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指标体系。把限制排污控制规模作为水环境污染治理和河湖库水体污染防控和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严格入河入湖污水排放口的监督与管理。开展入河入湖污水排放专项整治,对污水排放规模超出水功能区水质纳污总量的地区,采取相关行政措施,限制批准新建取水口及入河入湖污水排放口,提高城镇污水综合处理率以及工业废水处理标准。大力改善巢湖地区水环境质量,推动引江济淮等区域性调水工程的水环境质量建设。
(3)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优化农业灌溉用水和产业功能结构,加强农业灌溉的综合管理。鼓励种植耗水量少、综合效益高的农作物,江淮分水岭缺水地区严格限制高耗水型农作物种植;强化农田节水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环巢湖生态农业建设。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水耗、高效率、高附加值的节水型工业产业;对高耗水、高污染、效益好的企业要强制进行节水工艺改造和废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推行节水设备、技术更新,加强节约用水意识。
2.林业资源保护利用策略
(1)推进重点区域林地建设。江淮分水岭岭脊森林长城建设工程:通过在江淮分水岭的岭脊地带进行重点造林,使江淮分水岭地区实现森林植被恢复,实现“种上树、留住水,构筑森林生态屏障”的森林长城。环巢湖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成片造林、四旁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以提高环巢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及生态景观改善,逐步建成以环巢湖为主线的生态景观屏障,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及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带动地方旅游发展。加强都市水源林建设工程,提高城市的“绿肾”功能:在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周边、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范围规划建设成片生态林,形成城北大型绿色生态空间板块,同时促进生态湿地的恢复与保育。推进内部廊道建设工程,提升城市森林质量:强化交通、高压走廊、河流等线性要素两侧绿化建设,引导小区、企业通过拆墙透绿、借地建绿、拆违扩绿等措施新建绿地,实现城市隐于林的景观格局。
(2)促进林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生态旅游:以森林自然公园、湿地自然公园为亮点,结合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生态游憩。林下经济:因地制宜,重点在肥西、庐江、江淮分水岭地区发展林下养殖、林下养菌、林药间作、林农间作、林苗间作等多种模式的林下经济。经果林:结合森林旅游、城市生态圈建设,重点在巢湖市、庐江县、肥东县、肥西县规划发展应时干杂果、木本油料林、鲜果等经果林。
3.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跟进国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理清资产清单,明确资源资产收益分配制度,在土地“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探索其他自然资源与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处理好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
五、结论
正确处理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魅力合肥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要借助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发挥其在优化自然资源配置、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保护力度的明显提升、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8]。要着重加强好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依托引江济淮等重大调水工程,实现城湖共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殷亚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分析[J].经济师,2021(04):283-284.
[2]贾媛媛.快速城镇化地区绿地空间格局评价与调控研究——以合肥滨湖新区为例[M].四川科技出版社,2018.6.
[3]肥市水务局.2019年合肥市水资源公报[R].安徽省:安徽建筑大学,2015:32-22.
[4]谢三桃,朱青.巢湖“一湖一策”技术思路及实施途径[J].中国水利,2017(20):9-12.
[5]夏文博,朱青.基于"城湖共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巢湖治理与保护策略研究[J].中国防汛抗旱,2018,28(12):30-32.
[6]王瑛.浅议节水型城市建设[J].智能城市,2020,6(19):27-28.
[7]新华社.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R].2019,(12).
[8]晓叶.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础——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看生态保护与建设[J].中国土地,2019,(05):1.
【作者简介】吴传磊(1990.09-),男,汉族,安徽省淮南市人,本科学历,北京舜土规划顾问有限公司部门经理,主要研究方向:土地规划、国土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