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峰
杭州通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建筑业发展期间,为克服传统工程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以及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间的相互制约矛盾,EPC模式应运而生,EPC模式在房建工程建造管理过程中有着很明显的优势,可以确保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的控制,从而能够保障房建工程的安全性,对实现工程建造高效协同管理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EPC模式在房建工程中的建造管理思路进行刍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EPC模式;房建工程;建造管理思路
一、EPC模式房建工程建造管理特点
1、全局统筹管理
EPC是总承包方受业主委托,按合同约定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各方面实施全过程承包的管理模式,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造价成本负责,向业主方提供各阶段咨询服务以及全过程管理服务。与传统建造管理模式相比,EPC模式的管理内容覆盖到项目各方面,统筹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设备采购、物资管理、安装测试等管理项目进行集成化处理。
2、全过程管理
在EPC模式中,房建工程的策划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等阶段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实现对前后工序阶段的合理衔接,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的各阶段相互割裂与完全隔离的问题,预防和减少管理问题与突发状况的出现,在客观层面上做到对房建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全面提升。例如,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与降低后续维修频率来提升项目经济效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二、基于EPC模式的房建工程建造管理思路
1、确定管理核心
在EPC模式中,工期进度管理是总体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物资采购等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到工期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工程建造管理的核心。对于总承包方而言,多数房建工程签订的总承包合同中均设定有工期里程碑节点,如果没有在里程碑节点达到合同要求的施工进度,或是2个里程碑节点的工期延迟时间累计超过5d,则总承包方需要按合同总价支付一定比例的罚款,且业主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总承包合同,导致总承包方承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在部分房建工程中,业主方为提高施工进度,确保项目如期交付,在总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在项目质量达标的条件下如期竣工交付时,额外向总承包方支付一定额度的履约奖金。此外,从项目管理角度来看,对工期进度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可以为后续各项管理活动提供明确参照。例如,根据所制定的进度管理计划,在其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资金计划、物料设备供应计划等管理方案,实现对施工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健全配套工程管理体系
第一,引入工期滚动考核机制。将所设定的施工进度节点为管理依据,持续收集施工现场信息,将实际施工进度与合同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出现工期延误问题,根据延误时间与分包商在总承包合同中的所占比重,对分包商进行一定额度的处罚,以此来分担总承包方的管理风险,分摊一定比例的总承包方向业主支付的罚款,避免引起施工纠纷。第二,引入计划分级机制。总承包方将房建工程的建造管理制度为参照,将工期进度管理计划划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管理内容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将工期进度计划分为6个等级,1级为总承包方制定的里程碑进度节点计划,6级为具体的日进度计划,1-6级计划共同组成为整体性的工期进度计划。如此,可以保证工期进度管理计划得到有效执行,明确划分各方的管理范围,逐层开展管理工作。第三,制定赔偿机制。为消除突发状况造成的负面影响,弥补损失,需要在管理体系中制定赔偿机制,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明确标注业主方与总承包方的权责内容,以及具体的工期要求与索赔费用计费标准。如此,在房建工程工期延误时,根据延误时间长度与问题产生原因,总承包方向业主方支付一定费用作为赔偿款。第四,制定末位计划与工程移交销项计划。以消防管理角度为例,在工程进场环节,由各施工专业插入时间为主要依据,确定房建工程的消防分包末位计划者,制定消防验收末位计划,定期组织生产例会,调整末位计划与管理目标。而在房建工程竣工验收后,启用工程移交销项计划,构建起完善的考核制度体系,严格执行量化考核制度。
3、强化项目参建单位沟通力度
与传统建设管理模式相比,EPC模式的管理范围不但涵盖传统意义上的质量、安全、进度与造价四方面,同时,还涉及到前期勘察设计、物资采购、产品运营保修等一系列活动,总承包方唯有加强与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力度,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协调各方统筹开展建造管理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项目管理成效,避免在工程建造期间出现管理问题与突发状况,这也是EPC模式的工程建造管理的核心思路。
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项目各参建单位的管理系统接入平台,在平台上开展信息反馈、方案计划协同审核、项目变更审核等管理工作,定期组织项目研讨会,对上一阶段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商讨,分析总结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制定下一阶段管理计划,明确分配各单位工作任务。其次,构建权责问责机制,明确划分各部门人员的职责范围,对管理任务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如果出现受人为主观因素而产生的管理纰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惩处,由总承包商牵头,在短时间内组建临时性的事故处理小组,尽可量消除突发状况与管理纰漏对工程建造情况造成的负面影响。
4、推动工程建造管理信息化发展
考虑到EPC管理模式具有涉及范围广与管理流程繁琐的特征,如果采取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不但需要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管理团队,通过增加管理人数来提高数据收集与处理分析能力。同时,受到人为因素与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管理期间时常出现数据漏算错算和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针对于此,总承包方与业主方应推动工程建造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灵活应用BIM、大数据、信息传感、远程通信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工程集成信息平台,在平台中接入总承包方、业主方、施工方、设计方与分包方的管理系统,基于集成信息平台办理信息交换、现场信息采集、远程下达管理指令、数据采集、风险评估等业务,这对工程建造管理水平与效率起到明显的提升效果。例如,应用BIM技术开展4D/5D模拟试验,模拟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房建工程施工进度与资源消耗情况,根据试验结果来调整工程进度与物资供应配置管理计划。
结语:
综上所述,为推动房建工程建造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变革,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改变房建工程多年来的粗放管理方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EPC模式在房建工程建造管理领域中的推广力度,深入了解EPC模式的含义与特征,贴近工程实际管理需求,树立正确的工程建造管理思路,以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德成,刘会玲,阮浩.EPC模式下房建工程建造管理探索与思考[J].施工技术,2017,46(S1).
[2]胡高君.基于EPC模式的房建工程建造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21,6(03).
[3]梁列彰.基于EPC模式的房建工程建造管理探索及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