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月10期   作者:张志伟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我国土木工程建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张志伟
        龙泉街道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心,云南玉溪  6511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我国土木工程建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混凝土裂缝尤为常见,是土木工程建筑的一类通病,一直以来困扰着用户和施工单位。为了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充分了解其裂缝类型。基于此,文章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展开论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材料,受施工工艺不当、原材料配比不科学以及外界温度、气候等因素影响,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裂缝。通常情况下,裂缝在产生初期并不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容易被人们忽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裂缝会不断延长和扩大,并危害建筑结构,如此不仅会增加处理难度,还会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为了避免混凝土裂缝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施工单位提高质量防控意识,强化混凝土裂缝预防和处理力度,全面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质量,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1.1温差裂缝
        施工阶段内混凝土内部为何会出现裂缝,主要原因则是其内在温度差的存在。混凝土在施工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吸水化热的情况,这就可能会让施工时的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直接出现了比较大的温差,而使得混凝土内部和外部出现裂缝。有一些还可能是由于不好的天气影响,等一些外在原因导致的,还可能是混凝土在被使用的过程中,里面温度太高,在凝固的时候会跟着混凝土含水量的变化随即蒸发然后带走一些热量,然而外部的混凝土温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就有了内在的温度差,也就出现了裂缝。
        1.2表面的裂缝
        表面裂缝出现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硬度加强时出现,因为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表面会蒸发很多水分,然后温度下降,进而造成表面与内部有了温差,这种情况致使的裂缝相对来说比较大,混凝土结构也会受其影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的时候,大量的空气就有机会跑进混凝土的内部,而空气中的氧气带有酸碱性,如果与混凝土中的钢筋有接触,就会氧化钢筋,进而使其生锈,腐蚀钢筋和它旁边的结构配件,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在整个建筑工程中,钢筋非常重要,它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基本构架的地位,如若其被空气所腐蚀,建筑的承重力自然而然也会大大下降,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工程也不会合格。
        1.3沉降裂缝
        设计方案有时候会有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在这个时候,设计者并没有按照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分析设计,内力分析的数据会有出现错误的情况,计算的荷载系数取值不符合要求等。除了这个,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没有很好地进行勘查,工作出现失误,地质资料和结构数据不是很准确,有了不一致性和误差,这样会直接使建筑地基不够稳定,加大了混凝土发生沉降的可能。如果经常下雨下雪,在这种天气中进行混凝土施工,由于湿度过大,混凝土建筑物地结构构造被冲击,刚刚才施工完成的混凝土没有进行凝固,这个原因就可能直接影响混凝土下沉的情况发生。
        1.4混凝土收缩裂缝
        外部环境也会影响混凝土裂缝,在很多时候会让混凝土内外凝固的时间不同,比如空气和太阳光照两种因素,因为外部的混凝土会比里面的先凝固,而里面的水分没有完全蒸发之前,就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的收缩率不一样,进一步在不同的结构在前面的契合性发生混乱,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混凝土的龟裂现象。外部环境比一般情况更加复杂时,混凝土的龟裂现象会增加很多,大多随即产生。


        2 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
        2.1施工技术控制
        一方面,应当加强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将施工裂缝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严格按照要求计算、分析每个位置的荷载程度,可以达到增强建筑混凝土结构刚度的效果。如果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的长度较长,那么可以设置沉降缝来减少裂缝的问题。施工人员要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明确设计方案中的不足,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应当加强分析周围建筑物,避免在施工中影响到周围构筑物。另一方面,应当加强控制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浇筑混凝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方法,从而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当前混凝土浇筑方法较多,比如分层浇筑、分段浇筑等。无论采取何种浇筑方法都要严格遵守施工流程。比如在选择全面分层浇筑方法时,在进行浇筑时要对每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振捣充分,在第一层浇筑层初凝前及时浇筑第二层,以避免发生断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法主要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的工程中,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施工难度,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在施工中,要按照从下向上的方式进行施工,合理配置施工机械设备。
        2.2施工材料控制
        一方面,要加强控制施工原材料质量。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加强材料质量的控制,从源头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材料采购人员要加强市场调查,明确材料性能质量,并且由检验人员对到场的材料进行抽检,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现场。材料入厂后,库管人员要明确各个材料特点,根据材料性质分类存放。另一方面,要合理试配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第一,要根据试配结果做好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在试配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强制式搅拌机配置混凝土材料,并且测试配置结果,明确其是否满足施工标准要求。相关试验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检验配置情况,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经过多次调整和检测确定最佳配置方案。第二,加强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调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依据是水胶比和水泥混凝土强度曲线关系,利用二者曲线关系做好水泥混凝土用量调整,实现配合比方案的优化。
        2.3加强混凝土温度及荷载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第一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在配置混凝土阶段,可以适当添加高效减水剂或者粉煤灰,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水化反应,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混凝土自身体制发生较大程度收缩。第二,加强内外温度控制。控制温度裂缝的主要方法就是降低内外温差。一方面,可以加强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如果施工处于高温季节,那么要合理选择施工时间,保证入模温度在30℃范围内,避免暴晒原材料,还可以降温处理搅拌用水,加强对混凝土温度变化监测,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范围内。一旦监测到内外温差超标,就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果施工处于寒冷的冬季,可以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草帘等方式,以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强控制约束条件。为了有效降低温度应力,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造筋技术设置活动层,用斜向钢筋固定混凝土钢筋孔洞四周,从而提升混凝土约束能力,降低发生温度裂缝的几率。第三,加强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科学控制拆模时间。在浇筑完成后,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混凝土试块检测结果或者利用现代检测设备来明确混凝土结构强度,当达到规范强度要求后可以拆除模板,并且继续加强温、湿度方面的养护管理。
        在荷载方面,建筑工程可能会发生二次结构变化,为了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就要明确划定地块、裂缝结构,以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建筑工程施工后可能会出现塑性收缩裂缝,为了预防此类裂缝的产生,可以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一天内拆分一些轻质卸料、分散的混凝土,第三天在混凝土硬度增加后铺设木质模板等材料,以此来减少混凝土的压力,从而减小板内产生裂缝的几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常见材料,具有硬度强、抗渗性高等多种优势,但在实际施工中,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一方面会对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巨大影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发各种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还会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梦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4):100.
        [2]刘挺玮.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门窗,2019(02):63+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