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防汛措施与抢险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月11期   作者:程雪梅
[导读] 经济的发展,促进水利工程项目逐渐增多。
        程雪梅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应急管理局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水利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某些防汛措施不到位,致使洪涝灾害对水利工程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强化防汛措施,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就水利工程防汛措施与抢险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汛措施;抢险对策
        引言
        近几年来,全球的气候性变化相对较大,在洪水季节,我国遇到的汛情也相对比较猛烈,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面对非常严峻的形势,我国必须加大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收集旱情,雨情险情等重要的信息,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水利工程防汛措施
        各区域对大型水利工程修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性,确保区域范围内免受洪涝灾害侵扰,尤其是在夏季多雨时节要充分发挥其防洪防涝的作用。对我国水利工程展开分析,其防汛措施主要体现如下。
        1.1水库
        当下我国的大型水库主要有长江三峡水库、黄河小浪底水库等,水库对于防汛抗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今年汛期,三峡水库充分发挥短时间“拦洪峰”的防洪模式,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减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水库能够在洪水到来之前提前做好各项防汛应急准备,具有较强的削峰、错峰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汛情发展,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因防汛作用的特殊性,本文对水库防汛的主要原理展开分析。若库区范围内出现高强度、大范围的降水,同时受水库汇水面雨量聚集的影响,水库水位会呈上升的趋势,由于水库汇水面的大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水位上升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该过程的大多数水量来源于水库库容范围内降水以及上游局部水量的增加。降水消失后水库库容范围内的降水供水量也会随之减少,进而导致水位迅速下降。但由于上游河流的汇水面和汇水量较大,不断流入水库中,导致水库水位又会缓慢增长,虽然水流时间和上涨速度缓慢,但是水位洪峰依然很高,体现在水库水位曲线上产生了对立的两个峰。通常情况下,第二次洪峰的坡度较缓,但是其峰值非常高,也是水库防洪的重点控制因素。
        1.2保障河道行洪断面,合理堤线布置
        河堤堤线应与河势流向以及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一个河段两岸堤防的间距应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两岸堤距应满足行洪安全需要,必要时应退岸及清障,保证河道有足够的过水断面、以利洪水宣泄;堤线应力求平顺,各地段平缓连接,避免急折或急弯,岸线应符合实际,尽可能考虑路堤结合,以利护岸管养和防汛抢险;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岸线,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考虑与周围环境及生态景观的风格相协调;根据现状堤防布置情况、河道走势、河床演变特点以及防汛交通的功能要求,在确保护岸工程安全以及堤脚不被冲刷的前提下,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岸线,以现状为基础,统筹规划,保证不侵占河道、不减小河道过洪断面、过流顺畅、不大挖大填等。
        1.3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对于河流防汛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发生河流洪涝灾害,由于上游具有非常大的来水量,水量过急导致水库不能彻底消除和降低洪峰,在该过程中可以通过蓄滞洪区对局部洪水进行蓄积,进而防止大量洪水对下游造成严重冲击。通常情况下,低洼地或者河流滩涂地多被应用于蓄滞洪区,位于河道堤坝的左右两侧,一些区域在蓄滞洪区中设置自溃堤,如果出现大量洪水,则会将一些多余的洪水蓄积在该区域,进而达到削峰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蓄滞洪区并不能主动对洪水进行蓄积。除此之外,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同样也设置了分洪闸等相关防汛措施,通过对多种防汛设置的综合利用能够满足汛期防洪的要求。


        1.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水利治理应摒弃过去的硬质化护岸等思路,注重生态治理,在保障防洪减灾需要的同时,进行水利植物修复。通过生物措施保持、营造水利的天然状态,让河底透气,促进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种植根系发达的植被可以加固河堤,有效抵御汛期洪水的冲刷。水利治理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水生动植物的天然净化作用,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恢复水利动植物的多样性,再造人水和谐的自然景观。利用不同植被的生态功能来创建人工湿地系统,可以改善河流环境,并建立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系统,形成生态护岸,同时,在工程建设选材时,可选择更多可渗透的材料,如鹅卵石和石块,以便河流内部可以自动完成材料和能量的转换。
        1.5改良农田水利灌排技术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高了对农田水利管理的要求,促使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转变,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农垦区,加快农业生产的节水节能、优化调配、监测管理等一体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不断改良农田水利灌排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应顺应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作出适时、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农业生产所需,从而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能力。
        1.6完善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系统性
        进行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了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以及水资源管理系统,系统内部还包含了非常完善的数据库和信息查询决策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标准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切实提高技术标准和防汛抗旱的工作能力,加大对历史信息数据的收集力度,做好实时信息的采集工作,特别是山洪灾害中小河流的非工程治理项目,对于重点地区以及重点时期进行集中化的管理,确保在汛期能够真正实现信息数据的全面收集,及时预测有可能出现的灾害,做好灾害的防治和应对工作,保障人们群众的财产安全。同时还应该加大顶级设计的统一规划力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增加采集点,这样相关的数据,也就能够充分挖掘其相关的潜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再结合具体的河流流量、降水量等信息进行提前预测,就能够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指挥管理中心的系统化程度,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统筹安排,为各个部门的庞大业务量进行有效的整合,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降低重复内容,而且还能够极大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覆盖面积,满足防汛抗旱工作的实际需求。
        2防汛抢险对策
        (1)制定应急预案。在汛期防洪过程中,每年都需要提前制定好抢险应急预案,提前做好群众的疏散及应急抢险相关工作,最大限度上减少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在进行疏散工作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做好指导工作,加强同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协作。(2)提高险情处理水平。能否采用正确的抢险方法直接影响到抢险的时间和效果,专业的机动抢险队伍和部队相关技术人员要熟悉各类险情的抢护要点,在遇到管涌、漏洞、裂缝、漫溢等不同类型的险情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判断险情类别、发展程度,同时,要能够灵活利用险情地附近的各类资源,迅速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方案,不断提高险情的处理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解决水利工程中的问题,科学谋划水利建设布局,打造良好的水利生态环境,保证水利建设治理的效果,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景权.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性[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7(35):216.
        [2] 郑立华.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及优化策略[J].吉林农业,2019,31(23):70.
        [3] 王传京.抓实水利工程防汛工作为群众安全提供保障[J].吉林农业,2019,31(22):51.
        [4] 郭治凤.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及优化策略[J].消费导刊,2019,70(4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