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娟1 陆大森2
1.身份证:3711021987****5040
2.身份证:3707021987****4515
山东耐恒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1041
摘要:灌注桩是提升土木工程整体承载力的重要基础,而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将基于受到温度以及施工原材料等影响,进而产生蜂窝、麻面、气泡、色泽不一以及平整度不高的现象,因此本文针对灌注桩基础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进行控制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灌注桩;基础施工;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
1 引言
混凝土灌注桩作为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稳定性的重要主体,期间通过对其施工技术细节质量把控的方式将能够更好地提升其整体的承载力。在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切实防止由于混凝土浇筑以及振捣等问题而导致蜂窝、麻面、气泡、色泽不一以及平整度不高等质量缺陷产生,以下将对其成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2 表面质量缺陷及成因
2.1 蜂窝
1)在振捣时,模板接缝不牢或孔眼封闭引起混凝土浆液起空隙而产生蜂窝状,模板接缝不牢。
2)砼原料不符合标准或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搅拌及易性差混凝土振捣困难,砂浆与石子分离同时由于钢筋间间隙小所选骨料粒径大,保护层缝隙无混凝土或混凝土不足。
2.2 麻面
1)混凝土向承台部位的输送不正确,造成混凝土集料分离
2)振捣器不匹配振捣时间短、振捣不足等造成模板表面气泡未排出而造成的蜂麻面。
2.3 气泡
1)基棱边采用倒角工艺,使柱模边缘气泡全部集中于倒角条内,形成大面积气泡。
2)模板表面脱模剂的涂刷也是造成缺陷的一个原因。离型剂一般用油等带油的物质如果涂刷厚度过大或涂刷厚度大时,在模板表面受力的作用下,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气泡,不易析出,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气泡。
2.4 色泽不一
1)由混凝土原料引起的表面色差。商品混凝土商混站浇注料选用不同批次原料的品种、颜色不能保证一致,导致混凝土成型后外观有差异。
2)混凝土配方不合理如掺合料中粉煤厌掺量过大造成颜色发白。
3)水厌比控制不当,造成表面色差。
4)浇筑间隔长,振捣过度等。
5)混凝十浇筑时环境温度的影响。
6)施工时受脱模剂影响混凝土表面颜色存在差异。
7)基础拆模过早,造成混凝土表面因强度不够而剥落或脱皮,颜色形成反差。
2.5 平整度差异
模版大小差异、规格、新旧程度不同,造成模版受压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同时模板周边支撑不牢固也会导致平整度差。
3 灌注桩基础混凝土表面质量控制
3.1 施工前准备
(1)对钢筋、控制模板、保护层等材料的规格尺寸实行检查,将各类材料的尺寸偏差控制在行业规则范围内。对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固度和模板接缝处理的密实度予以细致检查。
(2)督促现场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加大对梁板柱、梁板以及混凝土标号的控制力度,严格控制梁板柱与梁板在整个空间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关系,以及持续振捣时间。
3.2 调配与优化设计
混凝土调配是混凝土施工前的关键环节,这也是提高浇筑质量的重要环节。混凝土对于所需混合浆料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对水泥和水的用量有着严格要求,以免因剧烈的水热化反应,破坏混凝土性能。所以在调配中,要科学把控水泥和水用量,增大混凝土强度,控制混凝土和易性。同时为优化混凝土性能,一般会选用矿渣水泥,添加适量的粉煤灰来改善混 凝土可泵性,降低裂缝问题的出现几率。
3.3 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温度应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绝热温升。通过有效控制绝热温升,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使得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在可控范围内。具体的对策包括:使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的时候,可以使用深井水来降低温度;第二,可以使用包括预埋钢管通水冷却在内的其他建筑技术来降低混凝土温度。最后,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如蓄水养护等,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降速率,或者用防水草帘被覆盖。
3.4 裂缝表面封闭处理工艺
针对于灌注桩产生的裂缝病害的问题,相关的建筑工程部门可以通过对裂缝表面封闭处理的施工工艺解决这种病害问题。相关的建筑工程部门应选择专业性的施工人员,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这种表面封闭处理工艺,使其能够运用切割机合理地沿着裂缝当面切割小槽,并使其能够将裂缝周围的杂质都处理干净,运用丙酮清洗裂缝区域,并运用环氧浆液涂抹在裂缝的地方,开展对裂缝部门的压实工作,使裂缝能够得到有效地封闭,有效地解决灌注桩裂缝病害问题,促使灌注桩其实际运用安全性的不断提升。这样一来,即可从根源上消除因施工人员施工工艺不足,产生的影响灌注桩病害处理效果的问题,而是能够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解决实际的病害问题,使道路行驶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促使我国交通运输业与道路行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3.5 粘板粘贴工艺
在处理灌注桩中产生的混凝土碳化及钢筋锈蚀病害问题的时候,相关的建筑工程部门可以运用钢板黏贴施工工艺开展处理,以保障这种不良病害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使灌注桩能够重新被安全地投入到社会中运用,实现对社会稳定发展与道路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相关的建筑工程部门应到实地勘察灌注桩出现的裂缝情况、碳化情况和锈蚀情况,运用打磨机合理地打磨处理需黏贴的部分,在钢板和混凝土表面涂抹环氧浆液,并运用手锤的方式进行对钢板的敲击,使其能够被牢牢地粘贴在混凝土表面,不断提高灌注桩病害处理的效果。而且相关的建筑工程部门还可以通过对混凝土与钢筋的养护,施工中增加截面的加固方法,使其病害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使得灌注桩工程能够被更加高效地运用到道路行业之中。
3.6 振捣
振捣的主要设备为振捣棒,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振捣棒的种类和数量,促进振捣工作的顺利进行。振捣过程需遵循快插慢拔的基本原则。上层振捣中振捣棒的插入距离在下层的 5 厘米左右,振捣时间控制在 20-30 秒左右,直到不出现气泡或下沉情况停止。插捣点的实际排列应保持均匀,具体的移动间隔距离控制在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1.5 倍以内。振捣棒和模板之间的距离也要加以严格控制,防止同预埋管件、钢筋与模板发生碰撞。若发现移位,应立即调整。
3.7 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在混凝土灌注桩的建设中,一般使用分层浇筑,与此技术的实用有关,必须注意重点是凝固时间点、凝固程度。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的表面会变形而导致整体品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想要确保满足标准要求的品质,可以二次振捣,确保表面非常平坦,过滤表面的水分,使气泡和裂缝的可能性最小化。通常,养活工作在浇筑结束后 10 小时开始,时间应该达到 4 周。这里应该记住的是,特殊部件养护后,需要延长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养生方法。根据特定的问题,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维护。在维修工作中,将看管工作交给专业工作人员,遮盖混凝土时,最好选择避免表面损伤的遮蔽物,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混凝土湿度的不足的情况下,首先需要补充水分。表面呈凹凸状况的情况下,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使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防治灌注桩基础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就需要充分从混凝土调配以及浇筑的工艺着手,确保施工建设的基础表面能够保持光滑、稳定的表面形态,进而为发挥灌注桩基础支撑效果奠定良好基础。在防治过程中将需要充分工艺控制落实到施工建设全过程中,进而更好地达到优化工程质量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卫星.超大超厚的圆形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7):48-49.
[2]王延该.泥质粉砂岩地区钻孔灌注桩沉渣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J].广州建筑,2020,48(05):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