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卿子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10
摘要: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均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河道治理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河道景观构建的基本原则,并介绍了相关河道景观生态修复技术,旨在为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景观;生态修复;修复技术
引言:尽管各地都加大力度的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不断增加资源投入,但治理效果往往会存在不显著不理想的问题。我国河道生态系统的治理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治理中既包括管理和设计修复的缺失,也包括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缺失,因此,在河道生态治理方面,需要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一、河道景观构建原则
河道景观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系统化原则。河道景观的构建需要遵循系统化的手段措施以及相关政策,认识到河道景观的建设与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同样重要。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二,功能原则。河道景观修建需要使人们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使城市的发展充满活力与生机。三,文化原则。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的重点在于符合当地人文环境。因而,积极有效运用自然与历史环境,加深人民对河道景观建设的认可程度。
二、河道景观生态修复技术
(一)人工湿地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人工湿地的综合修复能力较强。能够将生态系统中的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进行有效融合,实现水体的净化。河道景观生态修复中,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实施对坡度有一定要求,需要具备相应的坡度区域。植物与微生物的固着载体皆由土壤与人工填料组成,保持填料留有缝隙,提供水流动的空间。人工湿地能够保持生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对空气的温度、湿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善和调节,与此同时,人工湿地还有美化环境的作用。人工湿地可以通过在河道的上游滩地或者相邻河道的合适空间选择适宜位置,将河道污水引入到人工湿地中,通过处理后将干净的水排入河道的下游[1]。
(二)植物修复
植物的修复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深根系灌木植物。深根系的灌木植物根系较为发达,能较好的净化被污染的水质,将河流两侧种植灌木墙,使其与土壤微生物有效结合,将有机污染物分解并稀释,降解污染物。深根系灌木植物形式多为丛植或片植,因而在布置河道景观时,可采用沿水岸线带状进行布置,同时与乔木、地被植物进行搭配布置,使得整体层次分明、空间感强。二,生态浮岛植物。生态浮岛技术常被用于水体污染治理,原理是将高等的水生植物、改良后的陆生植物放置在轻质漂浮的高分子材料上,利用植物根系减少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将其搬离水体。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同时能为鱼虾、鸟类以及昆虫等提供修养生息的场所。一方面,浮岛植物在吸收水中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抑制水体内藻类生长,同时有效降解水中污染物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浮岛植物投资费用小、施工简单,且符合低碳环保的原则,易于推广。因而,适宜引入河道景观的生态治理中来。
例如,某区在进行河道景观的生态修复过程中,有效利用了植物修复技术,选择了能满足景观需求、污染物去除能力强的有关植物。
在河道的周围种植亲水性强的植物,形成了滨水景观带,选择金丝桃、杜鹃等植物形成带状的密林亲水植物,同时又使用水葱、鸢尾等植物形成色块。此区域浅水区水深在0米至0.6米,因而周围可选择种植芦苇及睡莲等植物,对于水深在0.6米至1.1米的过渡区域,则可以选择种植金鱼藻、穗花狐尾藻等沉水性的植物。为提高此区生态系统的统一性与协调性,在河道景观生态修复中选用连续带状的群植并与斑块丛植相结合的方式,使植物更加具有层次感,并能够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
(三)修建生态河堤
河堤具有多种多样功能,例如能够作为缓冲带以及植被护岸等。河堤不仅能够避免洪涝灾害,还能提供优美的环境。因此,在河道景观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提高河堤工程、河堤生态修复加强重视程度,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防止洪涝灾害的关系。河堤的合理修建能够有效防止洪涝灾害,与此同时,加强对河道周围景观的治理,使得河道水更清、景色更美。河道周边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的综合性生态景观园区。生态河堤的修复主要是将混凝土的建筑物进行改造,形成水、土以及生物能够相互作用并能快速生长。河堤在修复后,使水体自净能力有所提高、水量及时得到有效调节,并能够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有利于生物的繁衍生息。
(四)人工浮岛技术
人工浮岛技术能够将植物、微生物固定在浮岛的材料中,利用植物的根部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使得污染物质尽快脱离水体。人工浮岛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后期维修方便。人工浮岛技术利用了新型自然净化处理设备,对于植物与微生物的选择更加灵活,可操作性更强。能够有效降解水中有害物质,因而,在河道生态治理中应用较为广泛。与此同时,人工浮岛对于河岸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消除水波,改善河道的景观。
(五)柔化驳岸形式
纯生态的自然驳岸是利用水草和纤维等自然材料,依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在河岸种植例如柳树等喜水的植物,不仅能够避免人类活动对河道的生态造成干扰,还能够作为弹性的空间,有效吸收汛期洪水的冲击量,降低驳岸的冲击力。采用纯生态自然驳岸的优势在于成本、造价低,经济实惠且美观。上述驳岸形式适用于流速小、地势较为平缓且土壤条件优越的环境中,地势起伏大、水流流速大的区域不适合此种驳岸形式。通常情况下,柔性的生态驳岸形式利用硬质的材料搭建过渡空间,建造一个适宜植物生长的防护系统,提高驳岸的稳定性能。驳岸可围绕自然中的山石、植物进行布置,软硬材料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空间立体多变,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降低外界对生态的干扰,为物质能量的流通提供转化的通道,适宜水流平缓的河流[2]。
柔性的生态驳岸材料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石笼驳岸。石笼驳岸的渗透性强,并时常能够就地取材,透水性能强,对防治洪涝灾害有积极作用,石笼驳岸的优势在于施工方便且抗震性能好,适宜水流速度快且侵蚀性较强的驳岸。二,木质驳岸。松枝、竹片等多为木质驳岸的重要材料,亲和力较强。另外能够结合河道中的水生植物稳定驳岸,同时也能够方便人们日常的休息和观赏。三,置石驳岸。置石驳岸类型大致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为天然形态的石材,例如卵石和湖石,另外一种则是经过人为加工过的条块状的石材,例如花岗岩。刚性较强的石质材料在运用过程中,需要与软质的水生植物及周围环境相适应。摆放位置、方向以及高低需要经过艺术的组合,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结论:总体而言,河道景观修复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更需要从细节上加强技术设计。干净、清澈的水域对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有助于实现现代经济的快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书姗.基于生态修复技术的河流治理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1):125-127.
[2]刘璐凡.基于弹性设计理念的河道景观修复——以深圳大梅沙河为例[J].中外建筑,2020(06):15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