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矿泉水项目景观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月9期   作者:李济海
[导读] 作为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必须在优先确保任何工
         李济海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作为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必须在优先确保任何工程建设活动都不会影响水源地卫生安全情况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相关建设活动。因此其景观设计必须通过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确保不会对水源地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通过适当合理的建设,保证整个水源地环境的原生态同时,营造一个空间布局合理、景观生态自然的水源地环境。
        
1.设计指导思想
        鉴于水源地一般都是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保留原有自然风貌的前提下,营造以山林水系作为主要景观元素的室外环境。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是水源地景观设计的设计宗旨,通过整理水系和恢复植被景观,维持山林的生态平衡,再结合天然环境条件,引入适量的休憩活动场所,形成水、绿自然结合,人文与现代生活交融的生态景观,提升水源地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与景观特色。
        
2.总体立意
        水源地的总体立意应以水碧山青、和谐自然为主题。最大限度保护与完善保护区内现状资源,充分利用地形,本着“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进行设计,突出自然生态优势,在进行空间环境的改造时,不得破坏动植物的生态栖息地,同时也避免动植物对水源地重点保护区域的破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打造:
        森林特色:结合相关政策,从水源地的生态建设实际出发,以水源地保护为契机,通过多样化的植物恢复手段,营造丰富的森林景观与林地生态环境。
        景观格局:综合安全格局为基础,维护水源地森林生产的功能和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运用多种生态环境建设方法,如雨水收集,生态护坡,植物多样化等。
        旅游策划:挖掘产品的深度需要从场地的特色、地域文化、政策背景出发,从场地的山林资源和水资源等自然特色景观入手,突出山水主题的文化产品,以及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从矿泉水文化入手,挖掘产品特色。
        村庄建设:走多模式结合的特色村落建设的道路,对于临近水源地的村落,建议拆除,用地还原为山林,对于远离水源地的村落,可以深度挖掘村落在观光项目上的特点,建设村落级别的特色服务驿站,突出打造矿泉水文化为特色的水源地周边旅游区。
        
3. 分区建设
        按照取水点的卫生防护区等级进行划分,可以结合整个片区的功能要求,分为卫生防护区景观与可建设区景观两大部分。
        卫生防护区内的景观以满足基本的人行通行需求为主,除必要的围栏等外,不兴建任何可能导致水源污染的园建构筑物。采用生态的透水铺装形式,植草沟、渗透池等生态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降低面源污染,同时设置必要的指示标志牌以及照明设施等。
        卫生防护区以外为可建设区,主要为矿泉水资源补给和形成的整个地区,所有建设均应基于确保不会对水源地卫生情况产生危害。整个环境以生态自然为主,在局部设计小空间满足工作人员的休憩需要。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场地建筑物或预留发展用地设计景观空间,将森林搬入工厂里,打造现代化生态的工厂环境。


        在总体景观改造中,我们注重原生地貌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现有环境,在满足设计条件、并能确保不会影响水源的前提下,通过海绵城市理论,合理设计自然雨水排放、收集设施;尽量减少繁缛复杂、小尺度的景观小品和节点,通过使用本土植物、石材、木材等资源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山林景观,用本土植物恢复山林的生态环境,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并提升现有环境。
        在设计上,提倡无污染的生态材料,并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生态环境,可以采用如防腐木、青石板以及其他透水性铺装材料。不锈钢管等材料时,均需进行严格的无污染防锈处理。
        由于本项目地处山地,所以任何的工程都有可能造成山体土壤的松动,会有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因此我们仅在设计必要的步道、休息平台的同时,也会在有需要的地方设计自然挡墙与山体护坡,以确保登山道设施与取水管线等的安全。通过碎石渗透沟,可以收集和分散从飞山流下的雨水,自然碎石的效果确保整体风格与山林的协调。
        
4.交通与综合管控
        由于水源地的特殊要求,车行道路应根据实际必要需求进行规划;人行道路可以采用木栈道,或者利用现有已经枯死的老树,使用木桩来固定树根的位置,为场地铺设景观步道的同时,尽量保持水源地原始生态的风貌。
        人行步道的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工作人员上山要求的同时,也可以让一般游客欣赏到各种各样林相景观。
        同时通过树篱围栏或现有植物将水源地封闭,减少林中动物等对水源的污染,在水源地更大范围内假设电子围栏、高压网线,并实行摄像头24小时监控,以确保整个水源地的绝对完全。
        除必要的停留场地设置室外座椅外,为保证水源地生态环境不受外来污染物,应严格控制垃圾箱摆放位置,建议通过管理方式,避免游客将垃圾物留着区域内,提倡游客将垃圾物带出核心区域外,集中处理垃圾排放问题。
        
5.植物设计
        绿化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水源地建设过程中保持原有林地树种的同时,对原有林地中被毁坏或残缺部分进行相同树种的恢复种植。保护现有物种资源,根据当地原生森林群落的结构特点,依据当地土壤特性,引进必要的植被物种,建立共生依存,相互促进的森林生态群落。培育优势树种,加快次生林改造使其尽快开发形成有观赏性的森林群落景观。
        根据植被特点,结合不同的场地条件,建设具有特色的森林景观。适当改造山地内较单调的植被,形成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有计划地在人流观景区域内营造观花、观果及季相景观等类型的林带。
        地被植物可以选择适合不同林地生境的野花组合:抗旱组合、耐荫组合、耐湿组合、耐盐碱组合等等,尽量选择造价低、易管理的苗木品种。
        植物选择上要以保护现有林带树种,适当种植本地树种为主,对于水源地周边可能出现的有毒、玷污性或产生大量花粉的植物,应移栽到远离水源地的地方,避免对水源地造成污染。
        
        伴随着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水源地景观项目也变得更加重要,必须通过对现状地质情况、科研与旅游发展目标、未来运营模式等进行整体考虑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建设。通过对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周边景观设计模式的探索,也为未来进行类似水源地工程建设提供了一个设计思路。



李济海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作者简介:
李济海(1980.12—),男,汉族,籍贯:湖北武汉人,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工程师,本科,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