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卷9期   作者:卢玉迪
[导读] 伴随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卢玉迪
        玖鼎印象(天津)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摘要:伴随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混凝土施工基础作为基础的施工内容,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应用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但是如今社会对于土木工程质量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仍然重要且必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
引言
        我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对混凝土材料的需求很大,一些混凝土生产厂家和施工企业未能充分、有效地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造成工程实践中混凝土质量问题多种多样,给各类建筑的安全稳定应用带来诸多隐患。为此,应通过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明确混凝土施工各环节的技术要点,从而促使混凝土生产厂家和施工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各类建筑物的施工水平,促进建筑业稳定发展。
1分析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相关要求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面积比较大,地基基础很深,因此土建混凝土用量比较大,并对于施工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搅拌的方式加强预拌泵处理工作,能够实际符合施工部位的相关浇筑需求,并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的不同用途,合理运用混凝土补偿收缩性以及免振性等相关施工措施。针对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做好综合性的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加强控制和勘测土建混凝土施工环境的实际湿度以及温度等,并通过季节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循施工设计规范开展施工操作,避免施工中存在对施工工序出现随意更改情况。一旦在施工中需要调整土建混凝土浇筑施工工序,应和建筑商沟通协调。通过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合理运用分批监测混凝土质量的方式,满足混凝土在搅拌、混凝土运输、浇筑以及后期保养等作业环节,人们都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土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利于逐渐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2.1积极采用材料处理技术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水泥材料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目前在土木工程中主要应用硅酸盐、矿渣硅酸盐等水泥材料,其中的硅酸盐水泥材料强度在43MPA左右水化热的参数能够控制在每千克250千焦,对于矿渣硅酸盐水泥来讲,水化热在每千克180千焦左右,所以,在选用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预防因为水化热过高而出现裂缝问题。在选用骨料的过程中应该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合理进行选用,主要因为骨料和蒸腾结构质量、收缩度、成型效果等存在直接联系,如果不能保证骨料的质量和强度,将会影响整体结构的质量。因此,在选用骨料期间,应该按照土木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0.38毫米左右的骨料,降低水化热的同时保证结构的建设质量。
        2.2温度控制
        温度是混凝土制备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麻面等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混凝土配制及施工过程中,应有效地监控混凝土温度,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水泥搅拌和运输过程中,温度必须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温度检测系统和降温系统必须辅助使用。在施工过程中,要用测温仪对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有效检测,以保证施工质量。搅拌和浇筑混凝土时,温度一般控制在25℃左右,以保证混凝土性能最优。夏季混凝土施工应避免高温天气,冬季混凝土施工应采取一定的防冻措施,避免低温对混凝土造成不利影响。


        2.3科学运用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实际满足浇筑混凝土标准。浇筑前,工作人员应严格检查浇筑模板,保障尺寸、刚度等都满足施工标准,加强清理钢筋以及模板,并做好油污、杂质等清除工作。在应用前,需要湿润模板,防止表面出现积水情况,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出现裂缝,应做好及时的封堵,避免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场地清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好完善排水措施,通过合理运用水湿润的方式,防止基土避免出现积水。施工作业前,工作人员需要多关注施工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避免在降雪以及降雨的天气进行施工作业。浇筑混凝土时,应保障浇筑混凝土的连续性,对施工缝进行加强处理,这有利于不断提升混凝土的结构强度。
        2.4积极应用防裂技术
        为了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合理的使用混凝结构施工技术,应该合理预防裂缝问题,在防控裂缝的同时,以免出现工程质量隐患。首先,应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延长使用的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增强抗裂性能。实际工作中需要将添加剂设置在混凝土中,有效调整和控制结构的自缩性,以免发生裂缝问题。其次,应该适当应用金属材料、有机纤维、无机纤维等,增强整体结构的抗裂性。最后,还需针对内部所有的材料配合比进行严格的调控,强化测算力度和验证力度,利用合理的配置方式,以此来保证相关结构的质量和强度,从根本上规避和预防出现裂缝问题。除此之外,为规避裂缝问题,应该强化约束力方面的控制力度,在建设期间通过滑动层的结构更好的进行结构的调整处理,在其中建设砂垫层的部分,降低外在约束力的同时,增强建设的灵活性,有效规避预防裂缝现象。具体的预防裂缝工作中,还需进行内在温度的合理调控,使用搭设暖棚的方式、建设蓄水池的方式等,减小温度应力对结构产生的影响,在增强保温成效的同时,保证内外温度的一致性,以免因为温度失衡而发生裂缝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结构抗裂性能,保证结构的建设质量和稳定性、强度。
3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3.1混凝土拆模
        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经过一定时间的凝固,其综合力学性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模板拆除作业。在模板拆除作业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一般情况下,模板拆卸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在模板拆除时,先拆除建筑物中重要性较低的部分,再拆除重要性较高的部分。拆模时间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只有在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满足相应要求时,才能拆除相关模板。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和施工进度,应实时有效地检测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参数,当其技术参数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时,立即拆除模板。应合理、科学地拆除模板,避免暴力盲目施工对混凝土材料造成一定的破坏。
        3.2科学运用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进行土建混凝土施工时,施工的关键环节包含了后期养护工作,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养护技术。在开展养护时,应做好完善的混凝土拆模以及全方位养护作业工作,并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一般情况,混凝土施工四十八小时后,施工人员需要做好侧面拆模工作,通过塑料薄膜做好覆盖工作。养护时间在二十天以上,每天养护时间应在十五小时。通常采用的养护形式为洒水,可以确保混凝土湿度和温度满足施工要求,避免施工中产生裂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因此建筑单位要基于社会需求,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子颖.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分析[J].砖瓦,2020(07):183-184.
[2]贡玉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5):91.
[3]徐德龙.土建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6):63.
[4]彭国运.浅谈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9(22):153-154.
[5]王震.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门窗,2019(1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