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卷9期   作者:韦国往
[导读]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对于损害工程建设质量和危及人民生命健康的地质灾害
        韦国往     
        南丹县大厂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广西河池  547200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对于损害工程建设质量和危及人民生命健康的地质灾害,通过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和防治措施来应对,以提高岩土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分析法,通过相应文献的查阅,明确岩土工程灾害类型与特征,并以实际案例分析工程勘测防治技术和工程设计防治等技术的应用,为全面提高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抵御能力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前言:现阶段我国以岩土工程为代表的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速度加快,岩土工程开始在丘陵山区等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展开,岩土工程面临着人为和自然双重地质灾害的威胁,而有效的防治技术和防治措施是保障岩土工程安全性和人民生命财产健康的关键。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内容和提出的策略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应对和岩土工程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
1.1自然地质灾害
自然地质灾害多发于山地丘陵,在我国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40%,因此对于山区岩土地质灾害的防护在我国尤为重要。自然地质灾害以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代表。滑坡灾害的表现在于在暴雨洪水条件下,斜坡岩土的软弱面发生集体下滑,当降水强度和软土层较深的情况下会进而引发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中处理混合雨水的软土泥浆外还会夹杂石块,危害性更大。地面塌陷来自于外在环境压力或张力作用于地表岩土层,导致土层发生位移、沉降、塌方。
1.2人为地质灾害
人为地质灾害可定义为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而引发的地质灾害。它是人类盲目的和不科学的工程行为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为地质灾害的广义的总的成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不合理的违背自然规律的工程活动。主要表现为工程建设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缝等。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之工程勘测技术
我国某县位于四面环山的山区地带,并多雨,气候常年潮湿,该地每年所发生的地质灾害高达5起以上,而对于该地区的地质灾害处理,在灾害处理过程中使用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技术对该区域精准定位,对发生点进行最佳路线规划对灾害严重程度完成提前评估,对施工人员设备合理调度提高救援处理效率,这样方可保障地质灾害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在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岩土工程勘测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就是地理信息系统[1]。同时我国已自主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未来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提高岩土探测技术中的高精度定位以及数字化模型搭建,对于灾害发生地的地势、地貌、地形条件了解更为深入,本工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对当地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周边实际情况提供灾害防范数据,计算最优解提高岩土地质灾害的治理速度。
2.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之工程设计技术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并发性,地质灾害成因复杂既涉及到如土质、植被、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也会涉及到新建工程、考古、山地开发等人为因素,灾害防治工程设计阶段。需要设计人员必须统筹规划综合考量,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危机预案。并且在开展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中,需要参考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用规范严格的方式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
2.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之锚固施工技术
基于锚固施工技术的使用和分析,首先需明确工程实际状况。在锚固施工作业中其主要的施工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处理边坡地质存在的隐患,在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分析,该技术更加适合于硬质土层作业中。同时锚固施工技术需要进行钻孔作业,因此需要结合本工程地质状况选择适合的机械设备,经过分析,有两种钻孔机可供选择,第一种为全液压履带式钻孔机,其具备钻孔深度大的特点,能够在孔径大、地质条件相对较为复杂的环境使用;第二种为轻型液压钻孔机,其具备灵活轻便的优势,比较适合在峡谷等地区进行使用。最后需要选择强度较高、耐腐蚀性强的施工材料,本工程选择水泥砂浆和水泥浆等材料,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和地质灾害防治要求。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之工程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功能内的岩土工程和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环境特点,施工单位应针对性地选用的不同的工程防治措施。工程防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际勘察,合理选择防治措施,通过综合防治,以达到保证施工安全,防治地质灾害发生的目的[3]。目前的工程防治措施包括针对山地落石和山体滑坡的支挡和拦截工程、保护现有隧道和其他功能性岩土设施建设的加固工程、在地下工程项目中关于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排水和截水工程等等,其特点在于程式化与通用性,是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效果最为显著的防治措施。
3.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之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相较于工程防治措施而言,虽然起效时间较慢但防治长期效果好,通过应用范围广、投入资金少的优点,在改善岩土工程地质自然环境条件的同时,起到防治效果持续时间长的作用[4]。可以实现对于地质灾害问题的根本性解决,进行防风固沙抵御水土流失。由于其实施条件苛刻,效果展现较为缓慢,不适用于地质灾害严重多发地区,目前主要在防治措施中起辅助防治的作用。
3.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之避让防治措施
在实际岩土工程建设中,综合考虑成本预算和效果预期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应当主动采取避让防治措施,如隧道工程应当避让向斜处施工,以免出现塌方和渗水,水库开挖应当避让背斜施工,减少施工难度避免水源泄露。施工过程中特定天气的出现也应采取避让措施,如雨天减少岩层土壤间的摩擦力,易形成山洪泥石流灾害,岩土施工过程中暴露的岩石易发生位移,建筑材料运输存储难度加大,施工单位应当适时选择停工修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搬迁避让措施的使用具有被动性,主要措施为对于施工区域内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的短期避危和长期搬迁,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系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案例
4.1工程概况
2013年受到台风“尤特”影响,大瑶山1号隧道出口某地区突降特大暴雨,右侧冲沟右侧冲沟两侧岸坡土体在此次暴雨作用下发生坍塌下滑,坡土堆积至于沟道,在渠道揭底冲刷滚动沟槽的松散沉积物源和对松散固体物质沟岸两侧将被带走,以滚雪球的方式游泳运动,因此泥石流灾害爆发并冲毁施工便道及防护墙淤埋1号隧道出口在建公路路基。
4.2施工方案
根据该地事故路段坡度地形从上游开始窄坡由陡逐步变宽且坡度相见变化明显的特点,在紧急抢修中优先设置拦渣坝,起到拦截石块和降低流速的作用,通过减少泥石流中固体物的数量降低泥石流整体质量,减少下游压力为救援取得宝贵时间。

4.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机制设计
4.3.1构建完善的灾害预警体系
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应对地质灾害最好的方式在于提前预测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因此,地质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联合社会力量,构建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防控”。该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首先相关设计人员需要亲自到实地勘察,掌握施工现场基本情况,包括地质条件等,从而确保设计图纸具有实际性和有效性;其次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如若出现不理解的现象需要及时与设计方取得联系,避免出现施工偏差,引发灾害;另外管理人员需要严格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管理,加强对施工灾害预警的强调,提升施工现场灾害预警反应效果;政府部门工作中应加强在防灾抗灾工作教育及宣传方面的投入力度,为民众普及地质灾害先兆识别、预防以及自救等知识,提升区域内民众的防灾抗灾意识。同时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联合科研部门及社会媒体,构建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平台,为群众获取灾害相关知识提供便利条件,切实提升民众的反应效率。除此以外,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积极扩大地质灾害预测范围以及预警信息发布范围,最大限度地实现降低民众生命财产损失。
4.3.2优化工程防治技术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技术的进步为利用工程措施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提供便利条件,通常情况下,工程措施主要涵盖截水及排水工程建设、遮挡及支护工程建设、护坡及加固工程建设等,通过提升岩土工程质量提升地质灾害承受力。但是需要注意到一点是,工程措施应用过程中需要依托于必要的基础条件,以大规模滑坡灾害防治工程为例,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首先对相关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并对勘察结果进行充分研究基础上制定边坡加固方案,进而实现提升其稳定性的目的。
4.3.3强化检测报警及动态监测有效性
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完善在建的岩土工程监测体系,并利用科学技术优势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以及破坏性。灾害报警实际基于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结果,对周边群众发挥预警信息,提醒民众及时避难。因此,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建立完善的动态预警监测体系,实时采集周边环境信息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切实提升灾害防治部门以及民众的反应效率,切实提升灾害防治工作有效性。
5.结束语
   通过文章分析和研究可知,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二者各有其特征。基于此,本文研究一方面提出了包括工程勘探和工程设计在内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并进一步扩展其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提出了包括工程防治、生物防治和避让防治在内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并通过某地泥石流防护案例分析进一步扩展其措施创新的可能性。这对于我国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周昌慧.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智慧工程三)[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11.
[2]孙晨辉. 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 华北自然资源,2020(03):103-104.
[3]姚文生.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 世界有色金属,2019(16):220+223.
[4]顾兢.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 世界有色金属,2020(03):268-269.


作者简介:韦国往(1993-5-2),男,壮族,河池金城江,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贯彻执行有关国土资源、村镇规划建设和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相关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