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
广西建工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实现了蓬勃发展,促使我国的建筑水平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而在具体工民建施中防水防渗技术的合理运用就是显现我国建筑水平提升的有力证据。对于工民建筑而言,是我国实现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工民建筑的整体品质关乎到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环境的问题,基于此,相关部门都较为重视。但在具体开展工民建设时,漏水渗水都是影响工程品质的主要难题,所以需要对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进一步优化,以此确保工民建筑的整体品质。而不同的防水防渗技术,对应施工的环节也较不相同,这就要需要施工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防水防渗技术,确保符合施工的需求。本文重点分析在工民建施中防水防渗技术技术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工民建施;防水防渗技术;研究;应用价值
引言;施工技术作为建设施工中的重要核心,只有了解并掌握新型的施工工艺技术才能提升工民建设防水防渗的施工品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施工领域,应掌握建施中新型的防水防渗技术,并将这种新型的施工工艺技术充分的运用到实际建施中,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以此确保建筑企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1.工民建施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重要意义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注重建筑的整体品质与实用性,由于部分建筑完工后会产生相关的状况,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出现渗水漏水,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作息,进一步造成用户的财产损失,同时还会影响用户的舒适性。建筑企业所建筑的项目应确保用户的极佳体验性,以此保证用户拥有更为合理的生活环境以及居住环境。因此,相关建筑企业应重视合理运用防水防渗的技术重要意义,以此实现防水防渗技术的作用价值。除此之外,在日常进行施工时,如果出现漏水以及渗水状况,会造成相关影响,例如,会对相关物业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危害整体工程的品质,严重损害了管道设施的正常运作。因此,在对工民建施时,应重视防水防渗技术的合理运用,进一步提升工程整体的品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施工企业以及国家都对防水防渗技术进行了优化,确保防水防渗技术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化。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明确规定建施流程应符合相关标准,因此全新的设计体系逐渐显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严重。除此之外,国家吗明确提出相关验收标准以及防水防渗工程的设计标准[1]。
2.工民建筑出现防水渗漏的部位分析及应对手段
现如今,我国逐渐开始关注工民建筑出现的漏水的状况,但是对于相关的防水渗漏的技术还存在相应的问题,应积极优化防水渗漏技术,针对出现的工民建筑渗漏的部位,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
2.1屋面漏水渗水
在日常工民建施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屋面漏水渗水。直白来讲,就是现浇层与层面某个节点产生的渗漏,大部分都在落水口、屋檐侧以及出气孔管道发生漏水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原施工材料选择的不合理,导致防水层材料以及落水口位置不符合相关标准,不能实现与四周紧密贴合的状况,同时由于相关设计人员设计的不合理,促使防雨构造的不达标,严重提升了漏水渗水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影响屋面漏水渗水的原因还包括了施工人员对于新型材料的不了解,导致没有相关的施工技术作用于新型材料上,严重导致了混凝土的浇筑面以及冷缝不能实现合理浇筑,发生漏浆、浇筑不均匀等状况,进一步促使屋面成为漏水高发生频率的部位[2]。
要想确保房屋实现防水工程技术的运用,就要严格监管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相关施工人员应积极了解,在保证房屋防渗漏的同时,房屋还要具备较多的功能,例如保温、隔热性等功能。因此,在日常开展防水防渗建施中,应将砖面的废弃物进行清理,确保砖面进行建施时,符合建施所需。除此之外,还有选择具有相关证书的原材料,确保原材料的科学合理性,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3]。
2.2外墙面漏水渗水
直白来讲,外墙面就是门窗与外墙的交汇处,由于部分施工人员态度较为散漫,导致外墙面存在着较多的缝隙。因此,作为普遍漏水渗水的外墙面,施工人员会选择一些装饰材料,避免外墙面出现漏水渗水的状况。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严格监管粉刷砌灰外墙面所导致的。
在日常进行建施时,需找到相对薄弱的部位,对其进行防水防渗施工,主要采取的措施为结合缓凝土墒板与小砌块的方式,以此实现防水防渗的功能。
在开展混凝土墒板防水防渗作业时,应合理配置相应的外墙模板,并安装在相应的墙体上,在楼层平台以及外墙翻口进行灌溉混凝土。相关施工人员这时应注意,避免发生外模漏浆等现象,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松动现象,导致防水防渗作业得不到相应的作用价值。其次,在实施封模时,应将松动的混凝土以及缝隙的浮浆积极处理,在使用相关的设备进行处理,进一步确保混凝土的紧密连接。除此之外,相关施工人员应注意不能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处理,需按照相关流程与步骤进行混凝土配比,应在12d以内进行养护作业,养护的时间应充分高于7d,同时气温温差应控制在3℃之间,当温度较热时,温差应根据实时温度状况进行调整,应控制在1.5℃左右,以此确保混凝土不会因为温差产生状况。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4]。
而小砌块劣势较为明显,极其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产生裂缝。因此,施工人员应按照具体流程科学合理的使用小砌块。而对于不同类别的墙体原材料不能与小砌块结合使用,应符合相关的使用标准,选择小砌块适用的中砂,并按照一定配比砂浆,导致砌体的整体品质会因混砌的方式降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裂缝产生的频率。除此之外,还要积极避免小砌块受潮,如果在施工前小砌块被打湿,促使工程的品质大大降低,还会发生收缩或膨胀的状态,进一步导致裂缝的产生,无法发挥防水防渗技术的作用价值[5]。
2.3厕浴的漏水渗水
相较于上诉漏水渗水现象,厕浴漏水渗水的现象更为严峻,由于厕浴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用水地,存在着较多的水管通道,在各个沿墙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渗漏情况。例如浴缸底侧往往会发生重力渗透,严重导致了浴室与洗手间的正常的使用状态,无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舒适性。除外之外,各类管道的老化以及损坏都是产生厕浴漏水渗水的主要原因。
在日常开展浴厕防水防渗作业时,想要了解哪些部位发生渗漏,相关施工人员应做好相关的试水试验。首先,在渗漏处涂抹适量的防水砂浆,在进行涂抹前应加入适当防水粉,同时使用混凝土导墙[6]。所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原材料的因素影响整体施工的进度。其次,普遍条件下,洗手间的地面应低于卧室与客厅的高度,确保废水能够合理流出,在具体开展作业时,应将地漏口的安装位置低于周围地面。除外之外,施工人员施工时应避免水管管道造成的拥挤,进一步降低拥挤造成的管道破裂,在安装完成时,应及时进行试压,严格排查出水管道。
2.4地下室渗水漏水
地下室作为储藏物品的重要空间,因此,在日常建施中,有部分管道与接缝安置在地下室当中,当施工品质不达标时,就会发生地下室漏水的状况。对于地下室墙体漏水而言,若不能将结构伸缩缝以及施工冷接缝等地方的渗漏及时处理,会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利益,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地下室的建设的经济价值。
要想确保地下室防水防渗富符合相关标准,就要相关人员应重视地下室防水防渗的作用。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应仔细了解并掌握建筑的结构以及抗压程度等情况,在多种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设计地下室防水防渗工程[7]。
2.5门窗渗水漏水
门窗作为工民建施中的重中之重,主要漏水部位为门窗洞口等部位极其容易渗水。因此,需要相关施工人员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防水防渗等工作,以此确保门窗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保留门窗的基本功能。其次,门窗产生渗水原因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引发的,例如,窗户与窗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缝隙;相关的排水孔堵塞等状况。总而言之,导致门窗渗水的因素过多,直接要求相关建施人员应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积极排查相应的排水孔,看周边的排水孔是否发生堵塞,导致门窗发生渗水漏水等情况。除此之外,在完成建施时,相关施工人员应采取发泡剂进行填充窗户周边,在等待发泡剂固化后,进行切割平整,进一步确保窗户的美观性,最后,窗户外框周边应采取密封胶密封[8]。
结束语:言而总之,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迅猛提升,促使工民的工程数目不断提升,导致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工程的整体品质以及美观性。因此,需要相关的施工企业选择适应的新型防水防渗材料,进行防水防渗作业,进一步实现防水防渗技术的作用价值。其次,市场已经出现新型的高分子防水型建筑原材料以及各类的堵漏原材料等。相关建筑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原材料进行防水防渗作业,积极了解新型的防水防渗原材料的特征与优势,进一步确保工程整体的品质,极大程度提升了企业的口碑以及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促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
参考文献:
[1]赖善镇.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 No.327(09):34-34.
[2]赵松. 工民建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运用研究[J]. 大科技, 2020, 000(007):246-247.
[3]李奎芳. 工民建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实践分析[J]. 建筑工程与管理, 2020, 002(001):P.47-49.
[4]孙秀.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20, No.603(06):35-36.
[5]王一復. 工民建中运用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20, 000(003):126-127.
[6]吴登慧.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 005(007):P.54-55.
[7]张龙.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讨[J]. 中国房地产业, 2020, 000(003):P.169-169.
[8]李超群, 张汉川.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J]. 智能城市, 2020, 006(007):P.206-207.
作者简介:昌盛(1986-10-05),男,汉族,安徽省霍邱县,本科,工程师,
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