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域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推进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卷第9期   作者:王利超 陈飞 陈尚华
[导读] 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王利超 陈飞 陈尚华
        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9
        摘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核心约束力的专项条款。从宏观政策方面看,垃圾分类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标准化基础建设薄弱,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学者从民众垃圾分类意识、行为如道德约束、环保意识、环保态度、环保价值等方面开展研究。有学者提出,要打造全源头垃圾分类收集链条,建立健全企业补贴、跨区域合作等机制;政府应该发挥政策、经济、法律等手段,通过公私合作模式科学有效地治理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在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可以引入人工智能,依托智能设备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
        关键词:协同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推进路径
        引言
        目前,国内关于垃圾分类的研究多集中于分类工作开展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等,包括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制度法规、分类工作对末端处理的影响等方面,有不少研究表明,垃圾分类标准对分类工作的具体实施起决定性作用。垃圾分类标准的设置是生活垃圾管理的基础和难点,同时,分类标准也影响居民分类投放效率、人们的意愿参与程度、末端处理成效等方面的重要因素。若标准过粗,不能很好地起到分类的作用,将会加大后期分拣工作的难度;若标准过细,则导致居民的工作量太大,使其意愿参与度降低,分类工作将难以继续推行。因此在垃圾分类管理过程中,制定科学的分类标准是重中之重。
        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层面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原则性、倡导性条款为主,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就市政府出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而言,该《办法》属于地方规章,法的效力层次较低,权威性不足,并缺乏垃圾分类市场准入的制度、企业补贴标准及治理效果的评价标准,缺乏强制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
        1.2 企业层面
        市场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程度较低垃圾分类的市场化运作是减轻政府压力、提高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该项工作主要由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统筹规划,企业参与数量不足,尤其缺乏龙头企业。2.技术落后的制约技术因素也是垃圾分类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垃圾分类起步较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成分较国外更为复杂。在垃圾分类中,厨余垃圾占比较大;其次是废玻璃、废塑料、废木料等这些低价值废弃物,这些垃圾的回收利用价值较低,处理技术较为复杂。目前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龙头企业占比较低,主要是一些新兴的服务型企业。在本次进行垃圾分类治理的调研中,笔者实际走访了参与该市垃圾分类治理的七家企业,在对有关负责人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受利润的驱动以及资金限制,这些公司大多对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的研发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无法满足垃圾分类治理的技术需求。
        1.3 非政府组织层面
        非政府组织具有独立性、公益性、专业性等特点,可以在垃圾分类中发挥特有的优势,协助政府、企业深入社区,现场指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为治理工作提供专业化指导、注入资金。但是通过实际调研发现,非政府组织的优势难以得到发挥。在对该市蓝天救援队的访谈中,得知该组织主要提供自然灾害救援、城市救援等,目前很少参与垃圾分类治理;妇联、共青团等组织通过公益性讲座、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而言影响力较小。
        2 基于“互联网+”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的策略
        2.1 “互联网+”分类投放
        在“互联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背景下,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应的分类标准。通过严格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做到精准到人,提高垃圾分类整体效率。

现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未来终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成熟,通过构建智能垃圾桶对生活垃圾进行准确识别,如果出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错误,则要及时返回废弃物。
        2.2 “互联网+”分类收集
        在分区域设置垃圾分类的过程中,需要对本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宣传指导,确保交易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对城市垃圾废弃物,在线交易平台发放各种垃圾分类和垃圾量等信息,提供无害化终端处理。由具有资质的企业对垃圾分类进行接单,并将最终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浙江始祖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能够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清扫、收集、清运、水体污染处理、开发等相关工程,在实践中为构建智慧城市积累了大量服务经验,能够全面增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效果。
        2.3 “互联网+”分类运输
        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中,需要将上游源头和下游终端有机结合,通过构建“互联网+”垃圾运输模式,实现线上自主下单,自主接单数据上传,对垃圾运输路线进行远程评估,确保垃圾分类运输的效率显著提高,缩短进入垃圾填埋场的等待时间。在垃圾分类运输中,需要根据物流行业发展进行全面处理,杜绝已分类垃圾混合运输。对不同的生活垃圾由不同车辆处理,按照车辆类型容积实现线上自主接单实时定位。在5G时代背景下,积极推广网络信号全覆盖,与GIS、GPS等地理信息技术相融合,完善对垃圾分类的定位与监控,提高垃圾运输效率。
        2.4 “互联网+”分类处理
        对于线上交易平台需要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企业进行精准定位,并且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全面分析与判断。在垃圾分类定价时,要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实现在线下单,并发布价格交易指数,避免出现地域垄断或者恶意竞争而造成市场秩序受到干扰。此外,要加强线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鼓励龙头企业共享通用设备,保证垃圾协同处置效率全面提高,保障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水平。
        2.5 转变理念,积极参与,形成习惯
        城市居民对垃圾减量化的认知和理念的转变对分类治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联结社区、单位、学校的综合教育督促机制;可以将全国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写入义务教育教科书,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将垃圾分类实践纳入高校劳动课,改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态度,结合政府的强制措施,使居民最终形成垃圾分类习惯;可以完善垃圾分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的力量,最终实现“全民参与,全民治理”的局面。
        3 结语
        在“互联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开展中,需要坚持全局性、多元性、衔接性等相关原则。首先,积极保证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生产、收集、清运、处理、回收、利用、排放等各大环节进行集中管控,严格按照不同环节特点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与“互联网+”最契合的手段,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显著提高。其次,根据生活垃圾智能化管理原则,积极制定政府企业共同参与的管理平台,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确保生活垃圾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全面提升。最后,在“互联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必须保证制度、技术的有机衔接,形成网络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林,凌卯亮,卢昱杰.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7(1):142-153+160.
        [2]孟小燕,王毅,苏利阳,等.我国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19(5):184-188.
        [3]顾旺.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5.
        [4]杜春林,黄涛珍.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J].行政论坛,2019(4):116-121.
        [5]陈绍军,李如春,马永斌.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9):168-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