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与防汛措施经验分析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卷第9期   作者:李进宝
[导读] 因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抗旱、农业灌溉及水利发电等特殊的民生作用和经济功能,
        李进宝
        北京市朝阳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摘要:因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抗旱、农业灌溉及水利发电等特殊的民生作用和经济功能,决定了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国水利工程发展迅速,规模和数量与日俱增,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和以河道水系治理为目的的基础水利工程越来越多,为我国的防汛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施工;防汛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东西部、南北方地气候差异较大。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我国的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极其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降雨多集中在6~9月并且夏季多暴雨。近年来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气候变得更为无常。在华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少,水资源需求量大,许多河流常年处于干涸状态,导致许多民众对防汛的安全意识渐渐松懈,河道侵占、阻塞、破坏现象比较突出,一旦出现非常规年份降水突然增多极有可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也给我国的防汛工作带来了更多严峻的挑战。
1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的现状
1.1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公开招标的建设管理方式。政府部门在思想意识上对水利工程的建设非常重视,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的制度、创新的管理方法和严格的执行措施。许多单位防洪抗旱工程相互不协调,采用传统的单一管理方式,缺乏强有力的统一协调服务。在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中,特别是基层管理机构的人员,在水利工程建成后,放松了对防洪的重视,影响了水利工程的防洪和抗旱作用的正常发挥。
1.2水利工程标准低
建国早期为了利用水利资源,国家推动建设了大量发电、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水利部也颁布了明确的养护和施工规范。但是这些水利工程依然缺乏规范的维护管理。据统计,在中小型的水利工程中34%的非重点水利项目缺乏正确的维护管理,导致局部或者全部逐渐失去防汛抗旱功能。其中配套设施老化严重、导流渠堵塞、水库库容被私人占用等都是主要的问题。另外,由于水利工程难以短期见效且依赖政府投资,在设计中为了节约成本,执行较低的施工、质量标准,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也不完善,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很多潜在的隐患。一些长期未发生水灾旱灾地区的人们思想也已松懈,当地的抗洪抗旱新建水利设施建设标准相对滞后,大量新建中小型水利工程执行标准低。
2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与防汛措施
2.1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对于河流防汛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发生河流洪涝灾害,由于上游具有非常大的来水量,水量过急导致水库不能彻底消除和降低洪峰,在该过程中可以通过蓄滞洪区对局部洪水进行蓄积,进而防止大量洪水对下游造成严重冲击。通常情况下,低洼地或者河流滩涂地多被应用于蓄滞洪区,位于河道堤坝的左右两侧,一些区域在蓄滞洪区中设置自溃堤,如果出现大量洪水,则会将一些多余的洪水蓄积在该区域,进而达到削峰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蓄滞洪区并不能主动对洪水进行蓄积。除此之外,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同样也设置了分洪闸等相关防汛措施,通过对多种防汛设置的综合利用满足汛期防洪的要求。
2.2防汛抢险对策
(1)加强对汛前各水利基础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水利工程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受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基础设施极可能发生故障。

例如北方区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外部天气可能会对水利工程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的侵蚀,导致其老化严重、部件受损等。如果发生洪水则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对大坝及泄洪闸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及时消除故障,有效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的侵害。
(2)制定应急预案
在汛期防洪过程中,每年都需要提前制定好抢险应急预案,提前做好群众的疏散及应急抢险相关工作,最大限度上减少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在进行疏散工作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做好指导工作,加强同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协作。
(3)做好日常的防汛演练
防汛抢险人员要始终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工作准备,在非汛期做好抢险技术的学习培训和日常的体能训练,提高抢险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在汛期要加强防汛抢险演练,锻炼队伍、积累经验。
(4)提高险情处理水平
能否采用正确的抢险方法直接影响到抢险的时间和效果,专业的机动抢险队伍和部队相关技术人员要熟悉各类险情的抢护要点,在遇到管涌、漏洞、裂缝、漫溢等不同类型的险情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判断险情类别、发展程度,同时,要能够灵活利用险情地附近的各类资源,迅速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方案,不断提高险情的处理水平。
2.3做好水库区域水土保持工作
我国自然环境状况非常严峻,在开展水利设备的完善更新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水库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科学制订保护方案,降低水库泥沙流量,全面增强水库防汛和抗洪的能力。现阶段,我国水库区域治理水土流失的方式主要有植树造林、封山种树等,通过提高水库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来保持水土。
2.4完善管理措施,提高灌溉效率
在规划建设农田水利设备时,可以采用责任制。各单位明确责任主体,让每个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工作人员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管理效率。部分地区存在浪费灌溉水源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定税收制度进行整改,适当调节水费,起到调控灌溉水源的效果。我国各地区的水源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管理时首先要结合地区的气候变化条件,做好防洪抗旱的管理措施。一些常年干旱的地区,要制订有效的管理方案,提高抗旱效果,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发挥最大的应用效果。
2.5堤坝
我国内陆地区具有非常多的河流,多集中于华北、华南以及华中等区域,在夏季多雨时节,因降雨量的骤增以及河流的汇水作用进而使河道水位上涨严重,导致汛期出现。修建堤坝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汛方式,通常情况下需要在低洼地区和河道水位上升明显的地区修建堤坝。根据过往的防汛经验明确修建堤坝的具体位置,进而有效避免河道水大量涌出,对两岸造成严重危害。尤其对于黄河下游区域来说,因为河道高悬空中,需要修建大型堤坝,这样才能避免汛期黄河水从河道浸出,导致漫溢、决堤等险情。
2.6提高抗洪管理力度
首先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开展工作期间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确保防洪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河道及周边地区的巡检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做好后续养护工作,延长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水库是蓄水防汛的关键设施,地区农业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除险加固工作,及时优化水库设备配置。技术人员要结合水库情况制订后续维护方案和防渗处理措施,定期开展维护工作,保障水库运行状态良好。一旦水库出现渗漏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结束语
做好水利工程的防汛抢险工作能够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每个人都加以重视。同时,也需要利用堤坝、水库以及蓄滞洪区等水利工程减少危害,如果洪水量较大,则需要实施有效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冯海交.水利管理与防洪抗旱问题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171-172.
[2]鄂文利.防汛抗旱与水利管理的实施策略[J].吉林农业,2017(23):65.
[3]金虎国.水利管理与防汛抗旱问题探讨[J].新农村(黑龙江),2017(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