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争光
苏州市建筑勘察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6
摘 要
作为建筑工程中较为重要的辅助环节,岩土工程勘测任务以及工程勘测技术的选择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的设计施工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既关乎设计的科学性也关系到施工的安全以及工程整体质量。本文即在分析现如今的岩土勘测在工程建筑中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介绍较为常见的施工技术以便于根据施工质量条件选择合适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因地制宜,为建设项目的稳定施工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测;问题;具体技术
前言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工程难度逐渐增加,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实现地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岩土工程勘察尤为重要。面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建筑特点和要求以及建筑周围不同的平面布局,对基础的范围和深度都有不同的方案。数据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工程事故都是由不合理的地基造成的,故而科学扎实的岩土工程勘察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
1、建筑工程岩土勘察
1.1岩土勘察概述
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勘察标准建设、勘察过程控制、勘察效益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为新时期建设工程的优质发展注入了活力。
与此同时,相关高效和研究机关注重勘察新技术的研发和新型勘察流程的优化,这进一步凸显了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整体有效性,显著提高了建筑工程岩土施工处理技术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建设项目的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实践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和不足,技术方法的系统性应用相对不足,这与当前的城市建设脱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2岩土勘察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精确评价工程的抗震等级。在调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区抗震设防区的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并根据地质控制标准准确评估建筑区的地震效应。
其次是调查水文情况。在分析地下水的水文情况的同时,注重考察相应区域的地下水对工程建筑是否有其他影响,并就可能出现的问题做紧急预防。同时,从工程建设的角度,分析地下水对工程建设运行的影响,进而提出不同条件下相应的水文环境问题。比如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需要充分研究地下水对混凝土和钢筋的侵蚀性。
最后,对深基坑支护参数进行了计算。深基坑支护参数的计算需要完整、系统的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在地下空间的开发越发深入的情况下,深基坑的支护面临着技术和其他各种安全因素的影响,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2、现如今岩土勘测和施工处理中的问题
2.1信息化应用的缺乏
信息化建设在岩土勘测中的运用逐渐广泛,使得建筑勘察的技术人员在工具和方法上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具有了更大的可行性。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的建设实践来看,由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部分勘测机构并没有进行信息化改革,相应的技术人员不足,信息化的硬件软件配备不足等,不能满足当前高强度、快速建设的岩土工程勘察现实需求,偏离了当前建设项目的发展趋势。由于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手段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不足,勘察数据信息处理不到位,以至于实际运用效果不佳。
2.2重视程度低与设计不完善
从建筑工程的施工内容出发,岩土勘察是施工规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图纸设计、材料采购同时进行。但就施工实践而言,由于岩土勘察的隐蔽性,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严格进行这一操作。因此,这些施工单位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岩土组成和水文特征不了解,难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导致工程建设后期质量问题频发。另外,虽然一些施工单位对岩土工程勘察十分重视,但人员和设备配置不足,勘察设计不合理,导致勘察结果缺乏科学有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数据参考,但效果并不明显。
2.3专业人才不足
目前,由于对岩土工程勘察重视不够,勘察队伍建设不足,缺乏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工人,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发展和进步。常见的问题是经验与技术不匹配,即有经验的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而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问题,不能保证实际测量工作的质量。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技术和施工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有必要根据行业现状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然而,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没有第一培训机制。一方面,施工企业管理层过于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不愿意花钱培训;另一方面,勘察人员本身缺乏热情,大多数岩土勘察工作者安于现状,缺乏学习和创新的动力,即使参加培训活动,也未必有好的培训效果。不仅如此,还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是培训效率低下、员工专业素质提高缓慢的原因。
3、施工实践中的具体技术
3.1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环节之一,桩基础建设在现代化的建筑的发展下也根据实际衍化出众多的呈现样式,不同的建筑桩基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不同的施工方法和不同的承载能力,故而需要针对特定的建筑工程,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和合理选择。一般根据建筑基础受力原理的不同,桩基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端承桩和摩擦桩。前者主要将建筑基桩置于持力层或岩盘上,形成系统的承载结构,后者充分利用基桩与地层之间的自然摩擦,特别适用于硬度和刚度系数较大的地层环境。通过桩基处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建筑地基的沉降速率,提高整体承载力。
3.2换填垫层施工技术
大多数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都需要在软土地基的基础上进行。为了提高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施工单位一般采用垫层置换的方式,常用于不均匀土层和浅层软土层。垫层置换处理技术可分为机械辅助施工和人工施工。两种方式都要先挖出浅层土,并填一些碎石,以提高建筑工程的地基稳定性。采用垫层置换处理技术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填埋深度选择合适的填料。如果工程基础深度超过1m,为了使建筑基础更加稳定,需要在垫层中掺入一些合成材料,扩大基础的压力角,增强建筑基础的承载力,减小垫层的底部压力,以保证基础的刚度,避免建筑工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通过电渗排水的方式排出软土中的水,将金属电极放入软土中,通过直流电的方式将软土中的水从阳极转化为阴极,从而促进排水。
3.3排水固结施工技术
一般而言,堆载预压可以在建筑工程的地基上堆放适当的土和砾石,以提高预压效果。如果超载超过实际承载,就变成超载预压。真空预压可以借助大气压力实现预压荷载。对建筑工程地基土进行抽气处理时,土体中会形成真空,造成大气压和真空力的差异,可以抽出软土中存在的水分,增强建筑工程地基的稳定性。降水预压需要水泵将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地基水引入。
参考文献
[1]姜喻.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实践[J].智能城市,2021,7(05):155-156.
[2]肖立峰.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J].大众标准化,2020(18):15-16.
[3]谢江甫.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9(02):106+108.
[4]李方强.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1):85-86.
[5]张小龙.探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2018(0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