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以温州市珊溪水库为例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卷第9期   作者:杜双双
[导读] 水库是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中居于主要地位的类型。
        杜双双
        温州市公用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    浙江温州  325304
        摘要:水库是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中居于主要地位的类型。在具备丰富水资源的地区进行水库的开发建设,可为当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在水库建设中对水资源的保护有时不尽完善,使水体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严重背离了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初衷。因此,如何对水库进行科学的开发,使库区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匹配,达到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进行水资源保护,维护生态水土平衡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阐释水库型水资源等概念的界定,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则和方法。方法具体包括水库资源的分区域保护、分类别保护以及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等,并提出了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所存在的问题——即水资源问题、配套基础设施问题、地域性特点问题、资源系统分类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途径。最后以温州市珊溪水库作为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实践案例详细分析,从概况、原则和目标,分区等方面展示了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的个体情况。本文的研究,对各地维系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备现实意义,也能够在理论上为研究水库型水资源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库,水资源,保护
0引言
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基本内容是维系水的可持续性,根本目标是运用水资源的保护,使我国各地水利资源和生态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使水库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其总储量虽已有几万亿立方米,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的水资源储量较少。当前,我国水资源类型中的水库在各地进行水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时有着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然而各地水库面临着管护不当——例如淤泥较多,水质和生态系统得到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或是开发利用不够——当地政府对于水库的水资源及植被和其他社会功能的开发理念滞后,依然有着滥砍滥伐的传统、随意观念,这影响到库区的使用和水利资源的开发,制约了水库正常生态功能的发挥,从而也限制了当地经济的腾飞。
1 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相关理论
1.1概念的界定
“水库”这一概念的形成具有形象的内涵。是指在具备存储水资源条件的地点建造的储水场所。“水库”在历史上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建设了不同种类的堤坝、水闸等相关工程,在山区、山谷和河道也保存有人工水利工程的。
1.1.2水库型水资源
水库型水资源的定义目前尚没有统一,但通常是指以水库为核心,围绕其进行的配套建设工程,具备水库的规模,并达到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可以进行深度的横向及纵向开发,影响到人民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水库区域。因此,本文所指的水库型水资源,将其概念界定为以突出水库特色为基本点,围绕其进行的配套工程——即深度开发的水库及其配套环境。
1.2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理论基础
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阻碍后人生产、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当前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并同时可以将人与自然相协调,在替代中处理生态补偿机制产生的问题,尊重生态系统,服务在其中的功能性影响的发展理论。
1.2.2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表达了随着工业化的程度发展,与之相匹配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而形成了不等值的生态系统价值量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态效益产生的资源,不断从被人们所忽视,到逐渐形成规模的事态,协调着人类直接供给的资源。
1.2.3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即人与团体作为主体进行活动或产生的过程中,对其他社会或人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分为正与负两个方面,并且是非市场化的行为。外部性理论所带来的正与负的影响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在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中所产生的效益相反。
2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2.1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则
2.1.1生产适度的原则
生产适度原则所指的是,在水库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的过程中,以遵循不同要素的空间格局相适应为基础,要求水库生态环境范围内的多种元素都同时得到保护,以保持周边环境的生态连续性的原则。
2.1.2生态优先的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是指在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时,优先选择进行生态的保护,将干扰项一一排除,并将对生态保护不利的要素毫无差别的摒弃。
2.1.3生活安全的原则
由于水库在进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时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范,并充分考量自身特点,融入山与水的自然环境。因此在设计规划时,总目标要对充分保障区域安全的方案给予明确规定,在范围内设置安全保护的设施和警示标志等,并要求在可开发的资源地区设置缓冲带,考虑生活安全。
2.2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方法
2.2.1对水库资源进行分区域保护利用
水库资源开发的不同库区,根据地理条件和功能等因素进行区域划分。划定范围后系统分析预留的区域是否合理。通常将分区域保护分为山地水库和林地水库。一是山地水库的水资源保护。二是林地区域的水资源保护。
2.2.2对水库资源进行分类别保护利用
对水库资源进行分类是由其特点决定的。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水体,水库资源可以分为规划水面保护,水体保护,以及整体库区环境的保护等几个方面。水面保护范围应严格执行水库水质的要求,对具备功能的区域必须保证水质安全,将保护红线界定在水面保护区域和绿化建筑用地的范围,保持水体的连续性和自然的稳定性;而水底清淤的工程是维系一个水库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是水体营养循环的核心基础。水面环境的保护涉及到人类活动对水面的污染程度,作为管理部门应及时对水库的水面环境进行清洁,保证水的可持续循环。
2.2.3对水库资源进行保护利用的规划
通过我国水库水资源的发展变化情况和保护形式,可分析出,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不合理的水资源盲目开发和粗放式管理的现象,进一步导致了水资源的无序破坏。因此,需要合理进行统筹规划,对水库资源的建设利用率和植被生态多样性的保护进行严控,以期得到综合环境和效益的共同发展。
3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3.1水资源的问题
水资源中亟待解决的是水体卫生和安全问题。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水库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如果水库水体污染严重,水底积聚淤泥,水面被废弃物污染,会使水库资源得不到很好地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就是空谈。
3.2配套基础设施的问题
水库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对水库原有的水资源进行整合,对周边的交通道路以及安全警示装置等基础设施也应进行总体规划。
3.3地域性特点的问题
不同地区的水库资源具有一定的共性,如水利资源的硬件配套建设性项目指标参数等。然而各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不尽相同,一味追求单纯的水资源单一开发,忽视对周边的建筑、指示标牌等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要素进行综合利用,就无法充分突出不同水库的地域性特点。
3.4资源系统分类的问题
我国水库的开发,没有对水资源的类型进行系统的分类。虽然在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对不同库区山水的雷同性塑造,降低了库区水资源的神秘感。所以,对资源进行人为的统一规划,有悖于各地地域性特色文化的发展。此外,水库的开发内容有时只包括自然资源和水上资源,忽略了配套的农田、林地,没有充分的将水库所辖区域系统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打造出自然资源的多维空间。
4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应用途径
4.1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水土流失是破坏水资源的直接后果。这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涵养水源地水库承载能力降低,无法进行水土防治的自我修护和更新。治理水土流失的速度要迅速并形成规模,以便建立起低成本的防护措施,进一步改善水体。将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要求水库水资源开发建设时与水土保持的修护相联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环境建设的密切关系,提倡周边水利涵养和退耕还林,做到水库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化。
4.2道路交通与服务设施统一规划
道路交通是水资源开发的重要配套设施。将道路交通与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就是要使服务设施具备基本的水库水资源开发设计理念,与当地的水文化特色相融合,体现出水利特点。
4.3地域文化和资源特色的利用性改造
从水库型水资源的生态多样性提供的数据显示,不同地区的水库资源在生态方面的差异性巨大。地域文化和资源特色的利用性改造是由当地文化作为依托,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保护当地人文资源,将其与历史有机结合,并赋予其长远的生命力。
4.4资源系统分类与资源保护相协调
充分运用水库型水资源的风景、气候环境条件,将资源系统进行分类、保护,协调发展。在水库型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中,做到项目设置灵活。充分开发死水位和高洪水位之间的水库型水资源;按类别改造死水位和高洪水位的水库型水资源。模式上尽量避免过度开发和不注重系统资源的分类对水库型水资源和其水域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水面项目在水量消长变化时得到合理的开发,以匹配系统资源的工程建设运行功能。
5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实践案例——以温州市珊溪水库为例
5.1温州市珊溪水库概况
珊溪水库处于飞云江干流的中游,地理位置属浙江省温州市,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规划建设的项目。由于历史原因,项目的建设搁置。一九九七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二度开发,并于二OOO年竣工,投入使用。珊溪水库具有辐射区域内供水和发电、防洪等综合功能。它的控制流域面积达到一千五百平方公里,总库容和电站装机容量分别是十八亿立方米和二十万千瓦,年发电三亿千瓦/时。珊溪水库项目工程建成后,受益人口覆盖周边五百万人,有效改善了区域农田灌溉状况,在防汛、防洪中也实现了突出的保护作用。库区环境的提升可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对珊溪水库的水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可以使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发展。

图1 珊溪水库库区资源面貌

5.2规划原则
珊溪水库对道路和相邻环境建设严格规划,维系多元型的地貌环境,使用生态修复技术等辅助手段,控制水库的水土资源流失率,保证了其生态的完整性。近年来,珊溪水库也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周边丘陵地段的生态景观,对小体量的地貌性植被景观修护予以适当引导,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生态风貌,并进行功能的合理分区,形成了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良性环保机制,强调了水库的永续性和低碳可持续再生能力。

图2 珊溪水库的多元性的地貌
5.3规划目标
珊溪水库的规划目标是从基础的日常水资源保护向综合开发利用方向发展,使水库成为管理更加科学,水资源循环更加完备,倾向资源节约型和水体生态农田系统的整合。因地制宜弘扬当地水库水利文化,塑造绿色库区的示范性基地,从而使环境优美的可持续生态库区成为浙江省温州市的一张资源名片。
5.4功能分区
珊溪水库的功能分区包括文化区、绿色有机种植区、山地区、水库养殖区等几大特色区域。其中,文化区将珊溪水库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成为展示当地传统文化的窗口;绿色有机种植区在全域范围内建设特色果林、蔬菜等农副产品区域,拓展茶园种植区,围绕绿色采摘和可持续耕地循环系统进行改造;山地区充分运用珊溪水库东西两侧自然风貌——花草植被和山坡为主体,设计极具观赏性和价值的景观;水库养殖区是以养鱼为媒介,安排垂钓、农家渔港、风情园林等特色内容的渔业文化活动区域。

6结束语
水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是否合理,也关系着我国生态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成功与否。而珊溪水库为代表的水库型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促进了当地水体开发和经济发展。本文从引入水资源的理论、研究水库型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则和方法着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之道,即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道路交通与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地域文化和资源特色的利用性改造,资源系统分类与资源保护相协调等。同时,提供了温州市珊溪水库作为实用型案例。本文的探讨为研究水库型水资源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解决方式。将此方法融入保护利用的各个阶段,可有效应对解决水库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志隆.寿宁小托水库县级自然保护区木本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探讨[J].现代园艺,2020,43(23):200-201.
[2]胡焕发,易海.湖北省富水水库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中国防汛抗旱,2020,30(11):83-85.
[3]卫晶.开展水库水环境保护研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农家参谋,2018(18):219.
[4]王刚锋.恒仁水库风景区水资源保护利用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16,16(07):75-78.
[5]严家平,程方奎,宫传刚,谷得明,范廷玉,刘杰,孟浩,喻怀君,张冰.淮北临涣矿区平原水库建设及水资源保护利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5,43(08):158-162.
[6]张砚芳.岗南水库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策[J].河北水利,2014(03):28.
[7]叶新太,李治勋,杨兴丽,李同国.小浪底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及渔业资源利用[J].水利渔业,2004(05):84-85.
[8]马香玲.官厅水库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探讨[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3(S1):62-63.
[9]粟运华.新安江水库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J].水资源保护,1997(04):5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