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佛教遗存的考古调查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卷第9期   作者:郭强
[导读]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中原文化圈,长期受佛教文化影响,
        郭强
        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 新乡市 453000
        摘 要: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中原文化圈,长期受佛教文化影响,佛教遗存相对较丰富。笔者曾利用多年时间对新乡市的佛教遗存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掌握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本文将对此次调查的情况进行介绍。

        关键词:新乡 佛教遗存 寺院 佛塔 经幢
        
一、新乡历史沿革介绍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西北依太行,东南濒黄河,卫河穿城而过,将新乡分为南北两部分。
        新石器时代有新乡县洛丝潭、丁固城等仰韶文化遗址,还有孟营、藏营、辉县孟庄等龙山文化遗址。禹分九州,此属冀州,是夏族活动中心地区。盘庚迁殷,此属畿内。帝辛三十三年,武王伐纣,大战于牧野(今新乡市东北)。周代卫辉市一带封为鄘国,故新乡素有“鄘南”之称。春秋新乡曾属卫地,终归晋土。
战国初年(前403年),三家分晋,新乡入魏。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破魏都大梁,新乡并入秦国。前221年,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新乡属36郡中的三川郡。汉高帝二年(前205年)置河内郡,新乡为其所辖,名新中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武帝行至汲县新中乡,将军路博德遣使送来南粤叛相吕嘉首级,武帝大悦,升新中乡为获嘉县,故城在今新乡市西南12公里。三国时新乡属魏司隶部河内郡。西晋为司州汲郡。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此处置新乐城。开皇四年(584年),移获嘉县置于修武城(今获嘉县城)。开皇六年(586年),析获嘉、汲县部分地区,以新乐城为治所,始置新乡县,属兖州河内郡,此为新乡建制之始。唐以道、州(郡)、县为建制,新乡属望级县。北宋政区分路、州(府、军)、县三级,新乡县属河北西路卫州。元朝新乡县隶属中书省卫辉路总营府。明代隶属河南布政司卫辉府。清代改布政司为河南省,新乡县隶属河南省卫辉府。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调整地方行政区划,新乡县隶属河南第四行政督察区,为专员公署所在。
        1949年5月5日新乡和平解放。1949年8月,平原省成立,辖鲁西、豫北、冀南三部分,辖新乡、安阳、濮阳、聊城、菏泽、湖西六专区,共56个县,2个直辖市。新乡市为省会。1952年11月平原省制取消。新乡市归为河南省直辖市。1983年9月新乡市改为省辖市,建立新乡地区。1986年2月,撤销地区,建立新乡市,现辖五区六县二市。
        
二、新乡市的佛教遗存

        新乡市区的佛教遗存有定国寺、崇庆寺、千佛堂、灵佛寺、定觉寺、永庆寺、东宁寺、金灯寺、千佛塔等,现将其重要者介绍如下:
1.定国禅寺
        定国禅寺位于新乡市红旗区定国村。始建于北魏,相传权臣高欢为纪念韩陵山大捷,在山顶建庙。历代香火旺盛,高僧辈出。为河南七大名刹之一。今为新乡市佛教协会所在地。现存平面布局:山门、大雄宝殿、大佛殿、客堂、两厢等。
        主要遗存有清代所建的大佛殿和殿外檐下的铁钟。大佛殿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内供奉汉白玉本师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像,一手施无畏印,一手施予愿印。殿外铁钟钟身中间铸有隶书“定国禅寺”四字铭文。上部及下部分别饰有一圈覆莲纹和乳钉纹。
2.东宁寺
        东宁寺位于新乡市红旗区东台头。历史悠久,宝相庄严,为密宗道场,始建年代不详,从现存的唐代石刻造像来看最晚在唐代已有此寺。现存平面布局为:山门、大佛殿、东厢准提殿、西厢观音殿、唐代石刻造像、佛尊塔等。
        相关遗存有唐代石刻造像,为正方体石块,四面个开一穹窿顶龛,造像内容为一铺三身的一佛二协侍菩萨。
3.崇庆寺
        崇庆寺全名古介休崇庆寺,俗称“倒塔寺”,位于新乡市红旗区关堤乡。

始建于南北朝齐平中期(公元570—575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寺院历经沧桑,历代多次修复重建。1949年解放后僧侣还乡拆寺建学,寺院基本已不复存在。1991年在政府和广大群众大力支持资助下开始重建,现已基本恢复原貌。寺院坐北朝南,占地80余亩,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罗汉殿、大雄宝殿、火神殿、瘟神殿、六祖殿、菩萨殿、关公殿等组成。
        主要遗存有明代所铸铜钟一只,上部提梁为蒲牢兽纽,钟身铸“天宁寺”三字(盖天宁寺应为今崇庆寺旧称)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钟身上部饰覆莲纹等纹饰,下部饰双龙戏珠。
        4.兴国寺遗址
        兴国寺遗址,位于新乡市中心东北2.5公里,卫河西岸,西牧村西头。东南两面靠卫河,南与骆驼湾村隔河相望。现为西牧村小学校舍所在地。
??? 据有关资料记载,该寺系纪念武王克商兴周而筑,建于汉明帝年间(公元58-75年)。相传黄巢起义时曾在这里聚集兵马。后俱毁。明万历年间重建,落成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秋八月。该寺坐北朝南。南北长550米,东西宽50米,大小20进院,规模宏大壮观,面积达27500平方米。当年碑记里这样描述寺院建成后的壮观景象:“宫殿翔起,栋宇崇隆,楣楹峻耸,户牖整齐。松柏植之前后,榆杨培之四旁,行山叠翠西北,卫水萦绕东南。祥光夺目,瑞霭逼人,是何壮丽,何雄巍也。”加之四周农田村舍环抱,逢集起会“老幼云拥,士庶雾集”,“远近焚香者数以万计”,足见当时的景况是异常兴盛的。
??? 可惜,后经长期风雨剥蚀及战争破坏,渐次败损。现存大殿三间,水井一口,寺碑数通。大殿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面积约70平方米,脊高约7米余。硬山筒瓦卷棚顶,五脊六兽,猫头滴水,古朴典雅。正脊全用特制的奇鸟异兽和车马行人硫璃瓦砌成。脊顶中间设有兽头拱托的菩提神像及花卉装饰。殿背面墙两头刻有俊鸟莲花等图案。从正脊上排列成行的车马行人来看,与汉代画像石上的《出巡狩猎图》近似。人物图饰,均姿态逼真,形象生动,壮丽美观,堪称古代建筑物上的艺术珍品。
        5.迷魂寺遗址
        位于新乡市红旗区关堤乡塔小庄(洪门镇正南3公里处)。关于迷魂寺的命名缘由,根据新乡县地名记载:关堤乡司马村东北方向约8平方公里范围内,北宋靖康年间辽将肖银宗率兵数万,利用地形乘黄风大作之机,摆迷昏阵击溃宋兵,渡过黄河,攻占阳武县城(今原阳县),故该寺名为迷昏寺。迷昏寺大雄宝殿始建于宋朝末年,迄今已有700多年,殿前10米处立有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建陀罗尼经幢。大殿1950年倒塌,1999年至2000年村民集资在原址重建。
        6.金灯寺遗址
        位于新乡市凤泉区,著名的全国最大的明代藩王墓潞简王墓就在其西边。历史上金灯寺建筑宏伟,宝相庄严,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寺院,惜今已不存。
        现存主要遗物有石碑一通,碑首饰有六龙,两两尾部相交,碑额处雕有一铺三身造像,惜碑文已模糊不清。
        7.千佛塔
        千佛塔伫立于新乡旧城区的华藏寺内,因塔身雕有1004尊石佛而得名,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八月二十七日,后因寺院毁坏,仅留下了千佛塔。2004年春季,该塔被迁移,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塔为石雕,高8.43米,共5层,由塔基、座、身、刹构成,塔基为正方形,边长1.58米,四周和角刻有对称的波浪纹。塔座四周,东为狮子滚绣球、西为麒麟、凤凰、南为二龙戏珠、北为孔雀、牡丹。塔身之上为仿木结构石雕,最上部为塔刹,雕立佛4尊。塔通身雕佛1004尊,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对研究古代的建筑结构和雕刻艺术具有一定的价值。

        新乡历史悠久,由于地处中原,为历代统治的重点控制地域之一,历史上深受佛教影响,重佛崇佛思想延续至今,以上佛寺历代基本上都有不断的修建。据记载佛寺的始建年代最早的是东汉明帝年间的兴国寺,其他的兴建主要集中在南北朝(如:北魏始建的定国寺、齐平中期的崇庆寺、北齐天保七年香泉寺)、唐宋(如唐天宝年间始建的大觉寺、东宁寺、白云寺、宋代始建的迷昏寺、善护寺)和明代(如镇国寺)三个时期。
        佛寺的宗派以禅宗和净土宗为主,其中净土信仰主要为阿弥陀净土,弥勒净土和药师净土信仰也有,但没有阿弥陀净土普遍。禅宗、净土宗二宗的分别不明显。密宗仅见一例(东宁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