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峰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门源县供电公司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工作理念日益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中,从智能配电网运维工作来看,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将配电设备在线检测、故障预警报警、能效优化服务、用户辅助管理四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保障电网运维效能。
【关键词】互联网;运维技术;运维效能
“互联网+”是促进互联网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的行动规划,不仅能加快产业发展水平,更能增强各个行业的创新能力,是构筑社会经济发展全新优势及功能的有利手段。配电网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进步的主要公共基础设施,向国民经济各个建设部门提供不竭源动力。由此可见,“互联网+”与传统电力行业间有效融合所产生的行业变革已成为国家性战略目标,意味着传统电力行业形态革新及其他衍生发展趋向常态化。
1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应用方向
1.1数据信息体系
数据信息体系包括采集、传输、处理等,需要做好配电网系统工作状态数据检测、线路负荷数据检测、故障信号数据检测等一系列工作,旨在以数据为核心,全面、深入描述配电网系统运维概况,以此辅助能效优化、风险预控等活动,此外,在数据传输、处理、人机交互上,以线缆、无线通信协议完成数据传输工作,以智慧决策强化数据处理效果,以人机交互实现手机、电脑、调度室的中心控制、远程控制、分布式控制等。
1.2能效优化体系
能效优化是根据数据检测结果,针对线路负荷数据、线路过载数据、配电网排障记录、预警信号次数,判断线路负荷饱和度、线路维护成本预测、电能损耗预测等,以此缩减、增加线路,保障线路规划合理性,拟定设备检修计划、更换计划,促使维护成本支出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优化配电网系统维护费用支出能效。
1.3风险预控体系
介于工作经验,确定风险类型,拟定风险预控方案,根据配电网实际运维活动中的安全预警、能效预警、电能质量预警、非正常用电预警数据,进一步强化风险预控方案,规避电路崩溃、能效下降、用电设备损坏等一系列风险[1]。
2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应用策略
2.1强化数据信息体系
数据信息体系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人机交互等。
从数据采集来看,包括类别确定、时间确定、二次设备确定,需要切实收集电压、电流、频率、谐波、功率因素等数据,在检测时间上为24h不间断运作,在二次设备上,确定传感器或数据测量设备的智能化、微型化、抗变换性,以此综合确保数据信息采集质量;从数据传输来看,确定传输方式、传输方向,传输方式包括线缆通信及无线通信两种,传输方向包括内部通信、外部通信两种,需要根据智慧决策需要,强化配电网系统内部通信效能,根据人为监管、干涉、促进需要,强化数据外部通信传输效能;从数据处理上,主要是介于内部通信数据下,对变压器过载、配电线路过载、总电费阀值、阶梯单价阀值、漏电、三相不平衡、非正常电能损耗、电压阀值、电流谐波、功率因数等数据展开整合工作,在形成或超出预设值后,根据预设方案,输出报警信号、超限提醒信号、继电器驱动信号等,达到智慧决策目的;最后,人机交互界面是在数据处理完成,与配电网系统接入后的人为监管、干涉、促进性终端的可视化操作界面,在数据综合处理后,在可视化界面上展现预警信号、数据超限信号、继电器自动启动信号,持有接入终端人员借助可视化信号,做好数据检测、故障干涉、配电网系统优化促进工作,为强化操作便利性,实现中心控制、远程控制、分布式控制,应规划总控室,实现中心监管、干涉,应规划配电网数据展示用服务器,借助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无线登录、无线监管、无线遥控,应规划配电网监控端口,借助手持检测仪器直接连入电网,在自动运作失效下,采取检修及手动控制工作。
例如,变压器内部组件集成度高,为检测变压器负载状况,可微型化功率检测装置,从抗变换性、降噪解调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确定二次设备性能,保障数据采集工作,在数据传输上,线缆通信可以将分布于同一工作区域的检测装置汇集到同一数据交换节点,减弱强电磁干扰影响,增强数据整合效果,便利智慧决策工作的进行,在数据处理上,检测到过电流或是线路负荷突然增强的情况下,智能输出继电器控制信号切断某条线路的电能分配节点,保障线路运作安全,在人机交互界面形成预警信号,值班人员可在观察后,根据反馈的故障可能,执行远程阀值调校,或接入现场端口,采取手动排障工作,借助此,可以较为周全的采集、整合、处理数据,强化配电网系统的智能运维效果。
2.2强化能效优化体系
根据总电费、电价、峰谷平用电、容量分配等预警信息,确定电能运用能效,根据无功受罚、故障频率、故障类型、故障成因、故障危害,确定线路改造方案,释放线路载荷效能,强化维护费用支出效能。积极识别电能耗损、线路载荷饱和度、维护行为成效数据,以此确定配电网运维过程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识别到相应数据信息下,由智慧决策处理单元整合散碎数据,值班人员或远程遥控人员汇集系统反馈、运维记录,编制配用电能效报告,交由管理层审阅;其次,根据能效评估报告,确定配电网系统配用电能效不佳成因,确定设备故障、设备性能不佳、系统布局不合理、智能分配漏洞、用电申请不严谨、异常用电等现象,汇集成配电网升级改造方案,指导规划配电网运维改进工作;最后,执行能效优化方案,做好用电负荷线路评估工作、工作环境评估工作、设备替换折现工作、新设备采购工作、设备安装工作、设备测试工作,参考、比对配电网升级改造方案,确保线路载荷分配高效能、电能无用功损耗下降、配电网故障频率及危害下降,以此强化线路载荷能效、电能能效、维护成本能效。例如,数据识别是配电网能效优化的基础数据,可在发现某段电路过载频率较高下,对此段电路采取针对的升级改造活动,改造方向是介于此段电路能效不佳的成因分析,可能是偷电漏电现象、电磁干扰严重、数据检测模块高温损坏等,介于此,在升级改造时,对该段线路用户的用电申请、用电记录重新评估,采购抗变换性更强、稳定性更佳、散热效果更佳、信号采集能耗比更强的设备,以此有效的支持该段线路升级改造活动,实现配电网能效升级。
2.3强化风险预控体系
风险预控体系是在借助工作经验、运维工作记录等,做好风险识别、风险预防、风险控制活动。风险识别包括设备非正当报废风险、设备老化风险、员工工作偏差风险、配电网过载风险、电费计量风险等,风险预控是在以上风险下,做好设备检修、轮换、排障计划编制及具体执行工作,做好人员训练、监督、绩效评价计划编制及具体执行工作,做好配电网用电周期内7×24h不间断监管、干涉、促进计划编制及具体执行工作,以此健全风险预控体系,强化智能配电网运维效能。
3总结
“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可以促进配电网系统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强化在线检测、故障预警报警、能效优化服务、用户辅助管理的同时,保障配电网运用效能,具体应用方向包括数据信息体系、能效优化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具体应用举措可从应用方向出发,强化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人机交互及能效升级、风险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雷,赵倩,柴欣,等.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浅析[J].电工文摘,2016(1):46-48.
[2]宋志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56(36):141-142.
[3]朱国军.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555(1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