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繁 帅海浪
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75
摘要:我国是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历史老国,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加强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策略十分重要。遗址博物馆是一种不同于城市博物馆的建筑类型。在进行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遗址、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适宜技术策略把控下,需要处理好遗址保护问题,充分地兼顾建筑形式与遗址文化信息传达的平衡,需要合理地把握建筑设计与展陈空间设计的关系,进而建立遗址与建筑场所之间的共生,创作出体现场所精神的遗址博物馆。
关键词: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策略
引言
现代化城市进程不断加快,我国遗址博物馆更是逐渐被发现,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晋国博物馆工程建设中,主要是做好遗址的保护和考古研究。遗址文物保护的基本观念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素质,往往需要综合保护和旅游综合的一种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对于晋国博物馆建筑设计而言,往往有着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为了更好的做好遗址博物馆的继承和开发保护,本文对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研究分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1遗址博物馆的功能
从考古学角度看,遗址属于遗迹的一种,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窖藏等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目前学术界对于“遗址博物馆”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分为广义涵义和狭义涵义两种。广义涵义如吴永琪认为遗址博物馆是指“在古文化遗址上建立针对该遗址文化进行发掘、保护、研究、陈列的专门性博物馆”。
而狭义涵义则像单霁翔认为遗址博物馆是指“依托考古遗址,以发掘、保护、研究、展示为主要功能的专题博物馆”。从上述定义可以得出,遗址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即发掘、保护、研究考古遗址,并将其进行展示。而在这些主要功能中,最能彰显遗址独特性的应该是展示功能。
文化遗产的特点决定了博物馆的特点。近年来遗址博物馆数量不断攀升。首先,是由于持续开展的考古工作使得许多保存较好的遗址重现风采,文化遗址资源丰富。其次,通过建设遗址博物馆发展城市文化得到良好回馈,获得普遍认同,这是遗址博物馆数量增加的另一个原因,也是遗址博物馆功能的一种体现。
2遗址博物馆的选址与规模
遗址博物馆一般是指在遗址保护区内以博物馆的方式进行遗址保护和展示教育的机构,借此来进行对遗址更好地保存和展示。随着国家文物局对于遗址保护重视的提升与保护力度的加强,遗址博物馆作为一种有效保护遗址与传播遗址文化的手段,被用来给越来越多被发掘出的遗址与文物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庇护所。
通常来说遗址的发掘多数在城市的郊外,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地理特色,当然也有少部分遗址在城市之中存在。遗址在发掘后会在遗址附近规划出遗址建设区域范围,为了保证遗址的完整,并且避免一些实际工程建设中损坏遗址的不利因素,通常会在遗址建设区域中远离遗址的地方建立遗址博物馆建筑,并建立遗址公园,在园区中将遗址与遗址博物馆串联在一条游览流线中,在形成对于遗址良好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遗址的旅游价值与文化价值。还有少部分遗址在被考古人员发掘时设立遗址保护厅,一方面为保护遗址,一方面为发掘文物。在文物被挖掘后,原地建设遗址博物馆并将其直接列为展厅,满足观览的同时对遗址进行严密的保护。
在建筑规模与尺度方面,遗址博物馆与传统的城市博物馆具备很大区别,城市博物馆的建筑形象一般会以宏伟壮观为主,建筑尺度与规模较大,内部蕴含着代表该地区地域文化的展品,展品量较大。遗址博物馆建筑出于对周围环境风貌的考虑,规模尺度通常较小,使其能够更好地融于环境之中。此外,由于遗址多位于城郊,出于对交通不便问题与建设投资、管理、运营成本的考虑等因素,也使得它不允许有过大的规模与尺度。
3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策略
3.1建筑造型设计
遗址博物馆除了要满足遗址保护和建筑功能的基本需求外,更要实现功能与造型上的和谐统一,体现建筑的可识别性特征。一是基于遗址保护层面,考虑到博物馆和城市设计、遗址位置的呼应关系;二是基于考古学相关研究,将文化理念转化为建筑语言,在设计中体现相关文化内涵,延续传统肌理和文脉;三是基于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四是基于遗址博物馆建设的特殊性,考虑到常用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材料等对建筑的影响,从而确定建筑造型。例如,在大地湾遗址博物馆设计中,消隐建筑体量,以平行错动的折线造型呼应当地黄土沟壑地貌特色;秘鲁帕拉卡斯文化遗址博物馆建立在地震留下的废墟之上,建筑采用紧凑的矩形几何形式,材料选用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与沙漠环境及邻近山丘相协调;元上都遗址博物馆的大部分建筑嵌在遗弃的采石场中,以半露的长条形体隐喻遗址城垣,以建筑角度扭转和突出窗体,呼应非线性历史,以建筑主体红色呼应山体。
3.2陈列形式设计
博物馆的陈列形式设计主要是运用环境、灯光、字体、文字等元素,对文物的陈列进行组合“包装”,通过这些元素达到优化展览效果和强化展览主题的目的。而遗址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主要在于,运用遗址博物馆所特有的遗址资源,在展厅营造与陈列主题相符的背景氛围,设计出具有艺术感的参观环境,引发观众参观兴趣。同时可以运用现代科技,将一些新的辅助设施引入,带给公众更加全面的遗址还原观感。遗址博物馆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文化符号,可以将其运用到陈列设计中,给公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遗址博物馆除了运用好以上的陈列模式以外,还主要应该注意遗址的参观路线设计,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参观视角。遗址与观众的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是其他手段所不能提供的,而恰恰又是公众的参观兴趣所在。如何处理好这种沟通,是在陈列形式设计时需要注意的。
3.3功能设置
遗址博物馆可分为观众服务区、陈列展示区、休闲娱乐区、藏品库区、考古研究区、学术交流区、管理设备区等功能空间,因遗址不同,博物馆功能分区及配套设施也不尽相同,遗址博物馆注重展览展示、考古研究、信息传播、文化教育等功能的发挥。例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在宣传社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暑假推出公益研学系列课程,旨在提升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通过设置沙盘区、VR体验区、互动游戏区等方式,辅助展品进行展示,使游客拥有更好的参观体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以儿童考古为主题的体验活动,通过富有趣味性的考古发掘、陶罐彩绘等游戏,使小朋友们通过直观活动贴近成都历史、了解金沙遗址文化、学习考古学知识。
结语
总体来讲,遗址博物馆在把握消隐建筑、保护遗址的大前提下,在建筑形式上应合理地研究遗址文化内涵并将之转变成适宜的建筑语汇,使得造型设计在满足低调谦逊的同时能够更加平实且具有地域特色;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应处理好展陈空间的设计与流线之间的关系,是空间氛围把握的关键;在建筑技术策略上,应本着最小化干预与最大化保护相结合的理念,采取适宜的技术手段进行创作设计辅助。如此多方面地考虑,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遗址与场所的共生性,表现出具有多方位、多层次意义的遗址博物馆建筑。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实现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遗址博物馆[J].博物馆研究,2011(1):3-26.
[2]程睿.以晋国博物馆为例谈遗址保护中的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4(11):19-20.
[3]裴胜兴.基于环境保护观念的遗址博物馆建筑整体设计[J].华中建筑,2014(4):27-31.
[4]王有为.浅谈遗址博物馆的建设理念与展示特点———以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4(3):67-73.
[5]杨红禹,张平,陈志龙.遗址博物馆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2):242-24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