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丽乡村竞赛一等奖作品《收缩的村庄》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9期(下)   作者:杜鹏
[导读] 上海美丽乡村竞赛一等奖作品《收缩的村庄》方案获得了专家的好评,现对方案的核心思想做介绍。

        杜鹏
        北京伯尔明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美丽乡村竞赛一等奖作品《收缩的村庄》方案获得了专家的好评,现对方案的核心思想做介绍。
一、基地概况
        基地位于崇明岛三星镇协进村,距离县城30公里,离镇政府1公里,地处宏海公路旁边,总用地面积约15.90万平方米。基地附近风景秀丽,周边有景观公园以及几家小工厂。











三、规划理念
1.整体规划理念
        在规划上,我们提出了“收缩的村庄”的新理念。崇明作为上海的后花园,正在为上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支撑。未来两极分化,部分资源将向着中心城区更加集中,唯有一座更加生态的崇明岛才能与之构成一种诗意的对比。“收缩的村庄”将以退为进,通过战略性的后退,退出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岛。三星镇在前线整装待发,以明珠湖为跳板,到江河大堤,再到长江口,于是建立起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地理坐标的锚固,从地理的维度给崇明岛的“世界级”赋以更加丰富的内涵。
        
        
        
        
        
        
        
        
        
        
        
        
        
        
        
        
        
        
        
        
        
        
        





        从社会人文的视角来看,生态理念日益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我们希望能通过规划调整,以一种有策略,有路径的方式把人口往最适宜开发的土地和环境集中,从而退让出更多的土地使之回归自然。有知名学者曾经谈到关于崇明岛的生态规划和未来发展,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崇明岛的几十万人口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粗放的工业,崇明岛足够的农业资源禀赋如果掌握了健康、绿色产品的定价权,就足以支撑崇明的经济。基于这种思考,我们对三星镇的思考延伸到更深的层次。按照我们的构想,不断梳理和提升的生态环境,会吸引日益多样化的人群,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真正热爱农业生活、农村生活,喜欢耕种、喜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来到三星镇,这里将崛起一个崭新的“社群”。
        





2.追溯传统风貌
        当然,设计一方面在不断思考崇明岛的未来,但我们也希望回过头来去看看崇明岛过往的经历,总书记提出的乡愁,让我们更加希望通过历史的挖掘去丰富更多有内涵有意义的记忆。
        
        
        
        
        
        
        
        
        
        
        
        
        
        
        
        上面这张图是我们在探讨崇明岛的一种味道,它是江南的一片区域,拥有着江南风光的洗礼。从学术方面,我们用肯尼思·弗兰普顿提出的批判性地域主义来看待问题,希望崇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要忘了历史中特有的风情文化留在自己身上的印记。所以在我们的规划设计中,主要采用黑色、灰色、白色这些素雅的色调,用比较传统的坡屋顶的形势,再加以变化创新,使它更加有弧线形,以此来向过往的建筑历程致敬。
        崇明有它自己特色的一面,这是一个沙地的岛屿。经过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不断跟大自然之间的奋斗,形成了今天这种自然的大地风貌,它的水系和传统江南水乡曲折蜿蜒的水系不同,它更加平直宽阔。整个崇明的城镇化肌理,是由一个个模块化的住宅构成,相互之间平直得像一块块几何图形,非常有趣。所以在我们的规划当中,我们还是把这种几何化、模块化的几何形态保留了下来,并且把崇明建筑中的四汀宅沟,一窗一阘的元素提炼出来,以一种更现代化的方式融入到我们的规划中。

        
        
        
        
        除了关于传统建筑的思考之外,我们还从当下的村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村民的生活习惯。很多村民多年来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例如晚上不舍得用电等。因此,我们希望新设计的建筑物可以降低电能的消耗,即我们所提出的另一个设计目标,即“更低耗的运维”。电梯和各种公共资源的维护费用,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我们希望能够降低这部分成本,使得建筑获得更好的可持续性。于是我们在规划中做了调整:一方面降低普通多层住宅的层数,从6层降到4层(局部3层),使之不必使用电梯也能较为轻松地使用;另一方面,在规划中引入了集合住宅的概念,把有电梯需求的使用者集中起来,既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电梯的使用率,又减少了不必要的建筑成本。经过计算,更多的降低层数之后的多层住宅增加了首层住宅的比例,在总计728户、1208套的规划设计中,累计有598套多层住宅首层及带电梯的集合住宅,再加上248户别墅,总计有846套住宅可以满足无障碍出行的需求,占比70.03%,这个数字以及基本持平于三星镇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实际比例。如果按照户均计算,则可以达到户均1.1套满足无障碍出行的住宅。以每座集合住宅2-3部电梯计算,整个规划设计方案只需要10-15部电梯,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成本。
        
        
        
        
        
        
        
        
        
        
        
        
        
        
        
        
        
        
        
        与此同时,我们做过计算表明,把相应的电梯减掉,省下来的造价可以置换成“绿廊”。集合住宅的内部绿廊在楼层之间可以形成互动交往的公共空间。调研发现,崇明的农村里村民之间保持着紧密频繁的沟通,他们对私密性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于街坊邻居之间的交际交往更为需求。所以,集合住宅表面上看是一种设计创新,实际则是最贴近生活、最有地气的、富有人情味的建筑家园。集合住宅也是未来整个社区非常重要的生态要素。屋顶的绿色农庄遍布MINI农田,村民即便上楼却仍能与土地保持紧密的联系。在造型上,集合住宅的屋顶使用了斜线设计,一方面可以与周边联排住宅和多层住宅的坡屋顶建立形式关联,一方面也,让建筑形式更加活泼。在细节处理上,也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城市住宅的先进元素,比如凹进凸出的小阳台,透空的微景观花园等等,希望为新居民带来新体验。
        
        
 
        
        
        
        
        
        
        
        

        
        
        
        
        
        
        
        
        
        

        我们不希望规划设计的房子在未来一二十年后就变成了空置的房屋,而是希望它拥有更多的在使用功能上的弹性和自我改变的可能性、可塑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力图破除掉传统规划社区的边界感、明确的领域感和强烈的私密感,尝试把一些小城镇一样的公共空间、公共界面导入进来。例如集合住宅,因为它是一个比较大而完整的建筑物,所以在未来它也会有更多的使用可能,比如说小型的创意工坊,办公SOHO等。我们相信,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之下,新的经济形式跟地理维度之间必定会产生新的交叉点,在经济地理层面上碰撞出更多的无限可能——目前,在崇明岛的东端,我们就看到了很多小城镇正在发生着这样的变化,其内部的功能正在发生着适应性的置换和改变。这些现实中的情况启发了我们,敦促我们在设计中提供更多对于未来的新功能、新活动形式的包容与接纳。
        
        
        
        
        
        
        
        
        
        
        
        
        















四、结束语
        当下,对于美丽乡村的研究与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宏大的社会性话题,希望我们在设计中的一些思想的火花能够帮助大家从更高的站位去思考乡村的问题,从城市的命运出发去探讨未来乡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外文译著
[1]Manfredo著,刘先觉译.现代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MatthewCarmona,TimHeath等编著.冯江袁粤等译.城市设计的纬度:公共场所一城市空间.百通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Williams,Katie著,周玉鹏,龙洋,楚先锋译.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阿尔多·罗西著,黄士均译.城市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阿特舒勒,吕贝罗福著,程宇译.巨型项目.城市公共投资变迁政治学.上海:格致出版社;2013.
[6]埃比尼泽·霍华德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埃德蒙·N·培根著,黄富厢朱琪译.城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外文资料
[8]Andres Duany,El i Zabeth Plaler—Zyerk and Jeff Speck.Suburban Nation:the Ri se of Sprawl and the Decline of American dream.New York.North Point Press.2000
[9]Andres Duany,Elizabeth Plater—Zyberk,Robert Alminana.The New Civic Art:Element of Town Planning.New York:Rizzoli.2003
[10]Andres Duany,SMARTCODE&MANUAL version8.0.New Urban Publication Inc.2008
[11]Calthorpe,Peter.The Next American Metropolis:Ecology,Community,and the American Dreamm].New York: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1993
中文著作
[12]杜鹏:新城市主义中国实践的反思与自主治理路径的选择,同济大学博士论文
[13]杜鹏.和谐的都市[J].时代建筑,2010(03):96-101.
[14]杜鹏.社区环境微更新中的自主治理[J].时代建筑,2016(04):62-67.
[15]吴缚龙.中国的城镇化与"新"城市主义[J].城市规划,2006,(8):19-23,30
[16]吴宁,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社会,2008·2
[17]吴伟,林磊.美国景观形态规范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5):140-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