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背景下的产业园规划探索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9期(下)   作者:张晓
[导读] 在如今工业4.0的背景下,产业园建设如雨后春笋。

        张晓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6

        【摘要】:在如今工业4.0的背景下,产业园建设如雨后春笋。在众多产业园中,不乏传统冰冷、毫无人文关怀的传统产业园。随着“智慧城市”、“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传统守旧的产业园规划策略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主要从文化多元化、智慧园区等多角度进行产业园规划设计趋势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工业4.0,智慧园区,互联网+,产业园规划设计

        当今社会,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指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都为新型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在如今工业4.0的背景下,国内产业园如雨后春笋,当中不乏优秀产业园典范,也同样存在众多在此浪潮中盲目上马、迷失方向的产业园区。如何在政策的指引下,规划设计出饱满人文关怀、生态环保的智慧产业园区就显得尤为重要。
1.产业园发展历程
        产业园最早出现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共经历了四个阶段。19世纪末,诞生了第一个制造类产业园,英国“特拉福德工业园”;20世纪中期出现了第二次转型,如剑桥科技园的创立,标志着制造业被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取代;1980~1990年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园出现了第三次转型,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1990年至今为第四阶段,全面发展阶段。此时,“产城融合”、“主题型”产业园的影响范围更广,新型产业园相继出现。
        而在我国,产业园的发展较晚,从建国初期至19世纪70年代,都处于政府主导型工业基地模式。直至19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了深圳蛇口出口加工区的成立,标志着“园区”概念第一次在我国出现。
        1991年,经国家科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它是我国第一个综合型高科技产业园,为我国第一代产业园区。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直至2008年,我国产业园进入了转型升级期。产城融合、传承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生态绿色、智能园区的主题相继提出,我国迎来了新型产业园区的全面大发展。
2.智慧园区
2.1工业4.0背景
        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出的划分。工业1.0是指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即智能化时代。此概念出现在德国,于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提出。而在我国,“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将全面推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的发展方向。
2.2智慧园区
        工业4.0的三大主题分别为“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而智慧园区则是融合此三大主题的载体。成熟的制造类产业园区,必须具备完善的生产设施,传统的制造类产业园,需要较多的人力参与生产环节,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低。“智能工厂”的重点在于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此举将大大减少人力成本,用更加智能自动化的生产系统取代低效的人力生产。“智能生产”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等技术的应用,而“智能物流”则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资源,实现高效、准确的物流支持。
        
3.我国目前产业园现状及存在问题
3.1整体规划欠缺
        目前我国部分产业园项目盲目追求速度,忽略品质,欠缺前期整体策划与准确定位。导致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方案反复修改,审批难、落地难、开工难、迟迟无法步入正轨,造成项目虎头蛇尾,后继乏力。
3.2功能结构单一
        产业园区同类化、同质化现象严重,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定向的市场需求分析,没有明确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园区功能设计过于单一,导致难以形成明显的行业聚集效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3缺乏温度及人性化
        传统的产业园是冰冷的工业厂房集聚地,只能满足简单的生产需求,员工工作及生活的环境较差,整个园区缺乏温度及人文关怀,无法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氛围。另外,目前部分产业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新型产业园规划设计策略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人文关怀的重视度提升,产业园的转型是大势所趋。规划初期准确的市场定位、产品需求研究、业态分析,整体建筑风格、配套设施和空间的打造均为了更好的满足新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对工作生活品质的追求。同时,智能化手段、生态化技术、绿色能源的大量使用,既提高了利用率,又实现了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需求。
4.1策略一:文化多元化
        本策略所指的文化不仅仅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包含地域性文化及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随着全球国际化程度日益升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建筑师把目光转向神秘的东方,越来越多的城市沦为实验田,成为国际大师们的舞台。这就导致了众多的现代建筑已丧失中国文化属性,挪到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这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现象日益普遍。现代产业园也不例外,最终成为无法体现中国属性,当地文化属性,企业属性乃至产品属性的标准化流水线产品。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盲目的生搬硬套,也不是传统符号的肆意堆砌。产业园应当以产业服务为前提,过度的融入大量传统文化自然是不恰当的。因此必须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适当的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地域性文化,让原本冰冷的标准厂区变得有温度,体现人文关怀。另外,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急速提升,企业间交流日益频繁,现代企业对自身企业文化等软实力的展示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在前期整体规划中,若能够通过建筑造型、园区景观、园区小品以及企业展厅等多种手段体现企业软实力,无疑将给产业园带来全新面貌。
4.2策略二:科技智能化
        这里所提的“智能”不仅仅是指某一项科学技术,自动化的程度,更是指一种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赋予各类产业园活力。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互联网+”简单的来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思维不仅存在于智能生产或智能物流等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中,而是广泛存在于整个产业链中。
        以食品深加工产业园为例,利用互联网思维,在研发阶段即运用大数据对同类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情况进行详细的多维度对比分析。生产阶段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及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控制智能化,产品检测智能化。在这里,应用可视化、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令生产车间同时成为对外展示的科技舞台,向来访人员展示企业硬件、软件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销售阶段通过B2B运营模式,加强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提升对行业及用户的服务水平与科技应用能力,不断构筑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智慧服务能力。智能客服、AI智能决策技术等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结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销售策略;智能客服从销售情况中采集更多的数据智能分析,将数据反馈给研发部门,从而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整个过程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促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因此,应当从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信术,实现产业园区数字化变革与转型,打造运营智慧化、生活智慧化、产业智慧化相互融合,营造更为舒适、便捷、智能安全的产业园区环境。
4.3策略三:绿色生态化
        绿色生态环保已呼吁多年,未来的产业园在绿色生态方面将趋于成熟。绿色生态一方面体现在环境保护、低碳节能层面,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运营模式,做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另一方面,绿色生态也体现在园区建筑和空间的营造上,改变传统产业园冰冷的形象,将更多的公共空间留给景观空间和人员的交往空间。随着90后、00后成为社会主力军,他们对空间的灵活性、舒适度要求更高。促进人的活动与景观空间的融合,营造一个景观宜人、充满创意活力的生态环境。
4.4策略四:空间立体化
        经济快速发展,土地紧缺已成为全球问题。垂直空间的利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建筑结构的架空、悬挑、局部联通、垂直绿化、空中花园等空间形式的产生也是必然。空间立体化,即空间上的折叠与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将大大增加空间的趣味性,使整个产业园区的空间层次更为灵活丰富。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若仍然维持传统的规划设计手法去打造产业园区,势必将无法适应未来的市场环境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新型智慧园区已成为大家争相抢占的高地。通过文化多元化、科技智能化、绿色生态化、空间立体化等多种策略,不断营造良好产业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优质资源,提升产业服务水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园区,它将开启产业变革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姜盼.产业园区规划的操作要点[J].产业地产,2019(07):46-49.
2.彭孝乾.产业园区4.0背景下的科技产业园公共空间[D].广州大学.2019.
3.荆天.智能化产业园景观互动体验设计分析——以合肥中国视界产业园景观方案设计为例[J].安徽建筑,2020,27(12):32,107.
4.薛升超.智慧产业园区的设计及建设浅谈[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3):2860-2861.
5.雷健.现代智慧产业园区“生态圈”构建[J].城市开发,2019(6):64-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