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9期(下)   作者:黄瑞娟
[导读] 随着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黄瑞娟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垌镇林业站,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535000
        摘要:随着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我国加大对于环境的保护力度。对于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实现对天然林的科学保护,禁止胡乱开采、胡乱砍伐天然林,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从现阶段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来看,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林业病虫害的威胁呈现逐年加大趋势。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引言
        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才有今天的成就和成果。林业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保障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林业生态被破坏,此时就更加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继而使得林业资源处于不断缩减的状态。
        1病虫害给林业资源所带来的危害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已经达到了100余万种,危害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之中,导致林业病虫害这一问题日趋严重,抑制了我国林业的良好发展。当发生林业病虫害之后,林场中的野兔、田鼠等动物种类及数量会急剧上升,严重破坏了林场中的生态平衡,削弱了林业资源的数量,造成了林场经济效益的急剧下降。当前林业病虫害多发于林业事业高度发达的地区,由于这类地区有着众多的林木种类,较大的林场重视面积,较为复杂的生态环境,如若病虫害在这类地区中逐步扩大,那么会给整体经济效益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
        2森林病虫害防控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森林病虫害是林业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治理森林病虫害,就会出现森林大面积死亡,这对林业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防治森林病虫害是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关键,决定了林业发展的进程,为造林规划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满足经济建设需求的前提下,维持林业生态系统可持续促发展是林业新的发展方向。林业生态系统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林业资源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体现,森林资源本身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就具有观赏价值。因此可以被视为一种旅游资源,通过自身的观赏价值产生经济价值。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森林病虫防治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减少病虫害对林业资源造成的损失,让林业资源可以更好发挥出自身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另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维持林业生态环境平衡的有效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对森林所造成影响的范围和破坏性,为森林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对维持森林种群数量和规模有重要作用。
        3森林病虫害防治
        3.1促进防治喷淋技术的创新
        对于森林病虫害来说,发生的面积相对较大,因此提升了病虫害防治的困难性。在森林区域内难以实现精准的喷灌,因此应当不断对喷灌技术进行全新的创新,从而实现进一步的运用。当前我国许多邻居都采用了飞机喷淋技术,虽然说这样的方式在防治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但是成本较高,不适于大面积的发展。如果无人机的方式进行喷灌,不仅实现了喷灌效率的提升,同时还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成本。在创新应用喷灌技术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防治药物和配套技术进行融合,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实现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3.2完善护林管理制度体系
        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保障。

林业管理部门要积极构建完善的护林管理制度体系,尤其是建立病虫害防治工作制度。全面系统地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展开分析研究,管理制度体系需渗透到具体的环节和流程,为高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由于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整个护林工作,因而在完善制度体系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病虫害防治,而是要将其与护林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真正落实护林管理工作的各个流程,从而有效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在最初的营林规划阶段,从苗木选择、天然林与人造林比例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苗木培育、移植、检疫以及化学药剂使用等各个流程要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要求林业人员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开展护林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3.3建立科学合理的防治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机制,是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定期进行监控管理,做好预警,形成全方位监控网络,安排专业的林业人员到林区进行巡查,查看林木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林木病虫害现象,及时制定防治策略,迅速响应,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减少病虫害的威胁。最关键的是,要结合季节变化,进行周期性检查和监督,维护病虫害预防结构,强化病虫害防治的合理性。其次,做好林木检疫,对于从外地引进的林木,必须要做好检疫检查,确保引进林木安全、无病虫害,严禁从病虫害区域引进林木,提高林业防治水平。
        3.4正确看待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
        从宏观制度设计角度入手,将林业资源管理作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重要节点,在原本林业管理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设定专门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资金,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夯实的资金作为支撑;各级政府要正确看待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价值,将其与国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联起来,树立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在此基础上积极调查区域林业病虫害历史,了解其特点和属性,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结,组织专家和对应的检测队伍对实际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研判,确保可以依照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特点来优化设计各项制度,确保各项制度可以引导实际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在社会层次,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工作,确保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全面深刻地了解当前政策,在此基础上实现防治价值观的树立,这样可以便于后续公众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3.5加强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队伍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队伍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保护林业生态环境首先就要加强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队伍,通过提升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保障工作质量。在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做好防治队伍的定期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将其制度化,这样便可减少因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过低而造成的失误。通过对从事森林病虫害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对各虫种、病害的鉴别能力及防治措施的普及。工作人员正确、全面的掌握森林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通过工作实践积极探索创新的防治措施。另外,在实际林业工作中,还要增强对防治队伍的管理与监督,通过制定奖惩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有效的开展下去。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是生态文明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环节,也取得很多成就,但距离理想的效益还很远。因此,需围绕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应措施去改善,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和效益。当然在此过程中,仅仅依靠相关部门远远不够,还需政府在宏观制度设计方面和资源支撑方面投入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由此形成多元防治系统。
        参考文献
        [1]高志强.浅析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办法与对策[J].种子科技,2019,37(8):121-122.
        [2]林莉,程玉环.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的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11):103.
        [3]董玉龙.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