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主题园设计的文化途径——以巴山茶博园设计为例The Cultural Way of Theme Park Design: A Case Study on The Design of Bashan Tea Expo Park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9期(下)   作者:赵 梦
[导读] 分析了山地公园的设计特色,以文化为切入点,对山地主题公
        赵 梦
        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摘要:分析了山地公园的设计特色,以文化为切入点,对山地主题公园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文化解决思路。以巴山茶博园的设计为例,介绍了相关实践的途径和主要思路。
关键词:山地景观;文化途径;主题园;茶园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features of the mountain park, takes the cultur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puts forward a new cultural solution to the design of theme park. Taking the design of Bashan tea expo park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ways and main ideas of relevant project.
Keywords: Mountain Landscape; Cultural Way; Theme Garden; Tea Garden
        山地景观由于其复杂的地貌特点与视觉特征,相应的设计思路与传统园林有所不同,这些场所往往拥有着天然的生态优势。然而,由于山地环境的特殊性,在一些特定主题要求的山地公园设计过程中,自然之外的文化传达,往往是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山地资源与地方文化的整合
        本文案例(巴山茶博园)地处宣汉县樊哙镇北部,紧邻规划中的国家AAAA景区巴山大峡谷,规划中由达陕高速进入巴山大峡谷的快速通道紧邻场地南部经过,便捷的交通条件使这里成了未来进入巴山大峡谷景区的咽喉要道。场地地处樊哙镇花梨园村西侧,南面前江,背靠歇马台,距樊哙镇不足3公里。交通便利,场地条件极为优越。
        本案例的独特性在于:基地所在的樊哙镇北部,紧邻巴山大峡谷景区入口,未来是前往景区的必经之路;同时,区域周边有众多土家族聚居区,土家族种茶、采茶、制茶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但开发不足。
        基于对未来周边地区的影响与发展带动作用,考虑在项目所在的场地创建一处能够充分体现宣汉土家族文化与茶文化的乐活空间,实现景点可达性、社会和谐共生、未来项目的市场建设等多重目的。为此,项目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发展思路:游巴山大峡谷,品宣汉土家茶。
        这一思路旨在通过对巴山大峡谷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游客提供一处文化旅游目的地,使人们在领略自然美景之后,也能了解到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基于这一愿景,规划设计重点实现以下三大目标:
1.文化重启
        通过梳理、整合场地周边文化资源,将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文化类别诸如巴人文化、土家族文化等内容引入园区,与本地特有的富硒茶资源相融合,对外打造“土家古法酿制的灵茶”概念。以此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品的区域竞争力。同时,在每年的不同时期定时举办“巴山富硒茶”文化博览会,以及各种带有民俗风情的文化节(如土家茶歌会、巴蜀茶道小姐竞选、国际·巴山富硒茶文化节等),从而扩大园区在达州地区的文化影响力。
2.品牌打造
        调动宣汉县各级媒体对茶博园进行广泛宣传,介绍园区的公益性设施与游憩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帮助园区打造自有品牌,形成本地独有的“巴山灵茶”品牌,从市场渠道和公益渠道共同对其进行推广。
        巴山茶博园地处土家族聚居区,其建设发展在传播巴人土家族文化方面义不容辞。设计通过深入挖掘土家人从茶的种植、加工、食用到贡茶制作、到油茶汤、罐罐茶、三道茶乃至擂茶的发展,聘请土家族茶艺大师常驻景区现场表演,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向世人展示传统工艺,力求将土家文化与当地茶产业发扬光大。
3.旅游发展
        凭借巴山大峡谷景区的天然优势,在茶博园场地中设置必要的休闲游憩设施,通过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生态旅游项目聚集人气,让游客在这里停留下来,体验独特的茶文化休闲活动。
        规划茶文化观光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电瓶车游览整个茶园,切身体验茶叶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整个过程,领略本地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向游客提供可选的参与、体验机会,从而实现茶文化的科教、传播、推广等一系列社会价值。


二、山地主题园的分区与设计思路
        通过对现场环境进行GIS分析发现:基地山水环境优越,主要为山地丘陵,海拔高差比较悬殊——最高点为场地最北部边缘,高程761.42m;最低点为场地最南端台地,高程560.36m;台地地势平坦,可开发用地较多。适宜进行茶叶庄园种植及观光旅游开发。同时,场地基础条件较好,规划范围内坡度低于18%的适宜种植区占比超过整个场地的77%,且都集中在场地北部。坡度较大区域集中在场地南部。该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在必须改造的前提下,考虑对其进行土方调整,在这一区域广泛开展旅游活动。
        通过梳理、整合场地周边文化资源,将地方代表性的文化类别如巴人文化、土家族文化等内容引入园区,与富硒茶产业相融合,利用雕塑、标志系统、广告宣传设施、植物造型等手段展示给游客。并且在茶文化主题博览区修建一座综合服务、科教中心,其中除了提供基本的游客服务以外,还将有相应的文化科普宣教内容。
1.入口区
        社会车辆经过礼仪通道来到入口区,在西侧集中停放。场地特征偏向人工景观。停车位铺地采用嵌草砖形式,每三辆停车位之间种植常绿乔木以遮荫;同时,在停车场中分别规划有旅游大巴车位和私家车位。
2.游客服务区
        游客服务区主要提供基本的景区服务功能,包括有偿导游服务、纪念品售卖、指引服务、免费资料提供、医务站、治安管理室、信息中心等。此外,游客服务区内还有公厕一座、电话亭若干。从而满足景区游客的多种日常需求。
3.中央文化广场
        中央文化广场是茶博园传播、展示土家族民族风俗,介绍土家古法制茶技术,宣传当地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设计通过丰富的竖向变化,使人宛若穿梭在历史与现代之间,领略充满神秘色彩、又十分独特、珍贵的土家族古法茶艺。
4.茶文化古街
        茶文化古街的重点在于展示。和一般景区的商业步行街不同,这里的街道利用不同的、有限的建筑,向人们展示包括本地土家族的茶艺表演和少量其它类别茶道展示在内的特色茶艺活动。
5.茶叶博览区
        这里汇聚了各个国内地区诸多品种的茶叶产品,为生产企业提供展示、销售的平台。利用场地空间的营造、室内静态空间与室外动态空间的结合,令游客自由选择了解不同茶叶产品,并有机会在茶商会馆中与茶商做进一步的商贸交流。
6.生产加工体验区
        现有上山道路的中途有一片现存的房屋。可以对其中一处进行改造,在房屋与道路之间铺设广场,人们可以在这里进入庭院,按照既定路线或在园中停留,或直接穿宅过院,参与体验采茶后茶叶加工制作的生产工作。
7.土家茶艺体验广场
        在“巴山灵茶寻古之旅”的中途利用现有水面调整、开发,打造一个人工湿地空间,修建餐饮、接待建筑,为游客提供一处游憩、休闲、餐饮、住宿中心。该区域的特色餐饮产品均以园区自产巴山灵茶为主材加工而来,风格独特。
8.特色观光茶园
        茶田风光通过延展后的乡间小路展开在游客面前。沿途分布有多处文化、产业主题的景观节点。从可以向远处眺望、拍照留影的观景平台,到提供品茗小憩的土家茶园,直到道路终点,有一处樊哙将军雕像为中心的汉文化广场。
9.富硒茶田种植区
        山上是大面积的富硒茶田,这里的空间根据场地特征分成三部分,供企业种植使用。同时,鼓励企业修建比较的加工车间,雇用当地村民加工制作富硒茶产品,从而带动本地就业,实现场地开发利用的双赢。
三、结语
        以文化作为切入点,在山地环境中打造特定的主题公园,在满足基本游憩功能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也提供了特定的文化体验内容。这种设计思路,可以有效的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提高园区的综合价值。通过各种周边的活动、产品的深度开发,还能为园区带来持续的良性发展。
        在此思路指导下的巴山茶博园设计,充分体现了园区的文化特质,复兴了本地的民族文化产业,促进了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官钦水. 武夷山茶博园地域特色景观规划设计[J]. 现代园林, 2015(2): 134-138.
[2]张丽剑, 张娟. 论土家族茶俗及其民族文化内涵[J]. 农业考古, 2010(10): 135-139.
[3]李英良, 杨远庆. 山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探讨[J]. 贵州农业科学, 2013(7): 159-163.
赵 梦/1980年生/男/河南新乡市人/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研究方向为风景旅游规划与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