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海
湖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综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运营能力的集中体现。数据显示,在综合管廊前期策划、施工进度、设计以及全生命周期等方向,有大部分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综合管廊的运维管理也慢慢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将综合管廊PPP项目进行分类,并同时建立了适用于PPP项目的风险识别体系。2003年,首先指出综合管廊安全管理是综合管廊运维过程中的最重要因素。并同时将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色达法相结合运用于综合管廊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综合管廊瓦斯爆炸引起的火灾事故,并提出了综合管廊项目需要设置专业的安全措施要求。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运营阶段;风险评价;研究
引言
地下综合管廊在运营过程中易发生管线老化、泄漏及廊体沉降变形等病害,导致严重的运行及经济后果。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为运维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可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目前,建筑运维风险评价多以专家评分等静态数据为评价数据,结合故障树、多属性决策、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然而与传统建筑形式不同,管廊由多个独立运行的管线系统构成,其内部风险关系错综复杂,其次同一舱室内往往安置多种类型管线,管线间存在耦合风险,因此需要在风险评价之初针对风险类别和发生位置进行风险识别,以描述复杂风险关系。此外管廊运行状态变化尤为频繁,专家评价不利于及时反映风险状态,缺乏时效性,因此需要一个既能反映风险动态变化,也能较好处理风险关系的综合评价方法。
1管廊运营背景及风险分析
1)自然风险:因地下综合管廊的使用年限相当长,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破坏,其中,举出了对地下综合管廊影响较大的洪涝、暴雨、地震、泥石流、滑坡等风险因素。2)社会风险:建成管廊后,社会多方的各种决策也将影响运营期间的风险水准,本文将社会风险分成入廊、入廊收费、金融、需求、政治五个风险因素。3)管理风险:在运营管理期间,可能会由于事前未商榷的事情而导致管廊的股权变动,运营管理的不确定性增加,运营成本的提升,运营生产效率低下,维修成本提高。4)内在风险:对于管廊建设完成后,自身可能会遇到的管道破裂,墙体结构由于地下的不均匀沉降的破坏,管道破裂或是墙体受损所致的火灾或水灾,以及人为的有意无意的事故破坏。
2综合管廊项目运维阶段风险评估体系风险指标确定
(1)邀请综合管廊领域相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中总结出的风险因素进行一轮筛选;(2)对专家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处理,保留可用数据,去除明显不合理的问卷;(3)对专家进行问卷回访,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综合管廊运维阶段的风险应该分为管廊本体风险、入廊管线风险、设备风险、管理风险和环境风险5个准则层风险指标,同时将准则层指标再次分解为20个因素层指标。这20个指标基本已经包含了综合管廊运维阶段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因素,并且能够比较好的对综合管廊运维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3地下综合管廊运营阶段风险评价措施
3.1评价指标的筛选与构建
在分析文献研究成果和调研国内外类似项目案例的基础上,选取影响综合管廊施工安全的关键致险因素并分为管廊本体因素、人员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项准则层,且借鉴地铁隧道工程、综合管廊等有关地下施工安全评价研究成果综合选取安全指标。
3.2风险规避措施
1)自然风险:生产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突发诱变的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问题。在运营过程中,建立良好的预警体系来应对突发事件,对降雨量等有关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并进行发展趋势预测,做好紧急预案的各项方法,对各种不可预见灾难做好应对处理。同时,对项目设备做好检验工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发挥作用。2)社会风险:对于社会风险,管廊单位的建设和使用应当采用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PPP模式,这样可以分担部分风险。从社会经济角度,PPP模式的抗风险能力也是比单一国企高很多的。政府方面,协调好运营单位和管线单位间的责任和利益分配,制定合理的政策支持和鼓励。
金融风险中的利率问题,当变化比例超过一定上限时,政府和项目公司支付相应的补偿协议中的数额。3)管理风险:对于运营期间发生的股权变更等问题,政府应严格审查,防止不正常的资金流转,避免发生合同纠纷。在PPP模式前提下,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项目公司对管线单位收取政府管理部门核定的管廊入线费用。运营维修风险转移给工程公司和保险公司。4)内部风险:对于内部管道的风险规避措施,制定定期检查以及维修工作方案,以及人员管理规划大纲。对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安全教育,防止员工造成违规操作将设备损坏。对结构裂缝进行检测和记录,做好管廊内部管体的质量检查,以减轻风险。
3.3施工前进行现场交底监督检查。
交底前,明确施工组织方案中有关工艺、质量标准,对进场施工设备设施现场检查,保证机械设备的性能稳定性;针对施工全过程相关人员,开展全面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合理化和灵活化施工方案以保证工序正常运转。交底时,协同施工单位的技术、安全、作业、监护人员,对作业环境、内容、风险、施工方案及应急措施进行全面交底,最大程度确保综合管理作业的顺利开展。
3.4基于DEMATEL-TOPSIS法的综合管廊施工风险决策
1)通过采用DEMATEL方法确定风险指标权重,解决了人为因素的臆断和主观偏差造成数据信息的遗漏或丢失,保证风险评价及方案决策结果的全面准确.2)结合模糊TOPSIS法,对综合管廊不同施工方案的风险进行评价分析,计算指标贴近度值并对风险影响程度排列,确定施工方案优劣.3)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影响管廊施工的主要隐患为地质风险和技术风险,就总体风险影响而言,明挖现浇法是最优施工方案,同时对于盾构法和顶管法,技术和勘测方面需加强改善力度.
3.5传感监测的应用
在综合管廊领域引入传感监测动态数据作为风险评价数据,建立风险数据迭代方法,在实现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有效融合的基础上,以持续输入的动态数据迭代修正风险数据,将风险变化呈现在数据中,获得持续更新的动态风险评价数据,有效反应实时风险状态。同时,随着风险数据迭代,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风险状态的符合度将逐步提升。
3.6 GIS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地质、通信等学科开发的空间信息系统,可以针对地球面所在的区域空间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传送、数据表达等,涉及的数据包含物理特性、几何信息、地质状态等多方面。GIS技术应用广泛,在三维模型、数据库、管理平台等方面都有体现,南宁管廊通过GIS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地理信息在管廊工程领域的高效集成和数字化部署。GIS技术作为运维管理平台的核心技术,可应用于三维建模来实现模型定位功能和形成三维场景制作,实现管廊实地实体高度模拟。GIS技术与BIM技术融合应用于平台搭建时,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空间与建筑信息集成的优势,实现管理平台架构设计和辅助开发。
结束语
在项目运维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防范管廊本体风险以及入廊设备风险,同时引入全过程风险管理的理念。在前期策划阶段就应该充分调研整理相似项目的运维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防范。同时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已知风险,应加大专家论证的力度,保证项目完全可行。在施工阶段,应该较为妥善的达到设计拟定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在运维阶段,增加巡检以及监控力度,以保证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稳定的运行。形成了一套能较好的适用于综合管廊运维项目的风险因素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找到运维过程中权重占比最大的风险,以及最大的风险影响因素及其类别。方便项目管理者进行风险预防,找到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同时,为综合管廊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综合管廊运维阶段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朱景滟,温秀英,杨明.基于层次分析的综合管廊运营风险评价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02):179-180.
[2]陈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阶段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建筑电气,2019,10(01):48-52.
[3]刘玉梅.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运营风险评价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4]刘玉梅,郭海滨,张程城,孟霄,王雨.基于灰色聚类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运营风险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26):121-125.
[5]杨宗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