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
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 100071
摘要:首先阐述了新时代绿色交通理念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我国各地交通网络规划建设情况,分析了新时代绿色交通理念下城市交通体系的构建途径,最后结合某市生态新区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案例,对该市慢行交通道路、公共交通、道路网络的规划布置方法进行了详尽论述,总结出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改变传统、粗放的交通规划模式,以小单元、密网路替代宽主干、大道路,实现交通压力的均匀分布。
关键词:绿色交通;生态城市;城市规划;交通网络
绿色交通理念是现代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交通建设发展出现矛盾问题而衍生出的一种规划理念,该理念最早可溯源至上世纪90年代,最初是为指导城市根据机动车类型优化交通规划。现如今,绿色交通理念已经实现了和可持续发展观等理念的全面融合,主要是指:建设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在我国,新时代绿色交通理念具体表现为:以快速公交BRT、新能源公交、轨道交通为主体,步行道路、非机动车道路为辅助,结合新能源汽车等要素的综合交通体系。
1绿色交通视域下的城市交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当今的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与以往的社会存在较大差异,当今社会追求效率,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新形势的时代背景下,绿色交通视域下城市交通发展的研究非常具有必要性,与此同时,绿色交通视域下的城市交通发展工作自身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当前时代下,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市场经济正在逐渐被完善,在向更高一层的方向所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以往的经验,总结教训,逐渐规范城市交通发展工作,注重绿色交通。在某种程度上讲,对绿色交通视域下的城市交通发展工作加大重视程度,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现状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面,我国已经具有40年左右的实践,所以不管是在生态建设理念方面,还是建设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对城市发展特点的融合缺乏完善性,因地制宜原则未能严格落实,未能结合城市现状对国外经验进行按部就班的应用,城市内外区域盲目的过度开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较低以及各项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与应用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此外,部分城市受人口迁移和产业迁移的影响使得城市的功能分区无法实现互补目标。为此,城市要重视自身薄弱生态功能与服务设施的改进与完善,避免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势在必行。
3.在绿色交通理念下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途径
(一)对低碳生态规划指标进行科学树立
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主要是指构建绿色生态城市的评价系统,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低碳生态规划指标要以节能减排为基础,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生态城市的发展是以绿色为基本理念,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所以在规划设计工作中,会受到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制约与阻碍,而落实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不仅能保障生态环境发展与规划的可持续性,还有助于绿色交通理念的落实,增强城市功能建设的有效性与利用率。所以,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低碳生态规划指标的科学树立,积极的寻找与控制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与误差,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的引导与约束。
(二)对城市空间的提升路径进行科学的优化处理
在绿色交通理念下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要高度重视并有效落实城市空间提升路径的科学优化。
以遵循网络秩序为基础条件,在城市土地开发效率不断提升的作用下实现城市空间提升路径的优化处理,最终达到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根本目标。为此,相关部门要对空间增长作用而产生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进行全面统计与精准掌握,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式则是对节约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科学创新。例如,在城市道路与河流空间的规划设计中,传统的方式是采取树枝状的布局方式,虽然这能满足城市规划的相关目标,但是该类型的布局方式会使得大量的空间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并且城市的功能分区不明显,所以城市的功能板块无法实现紧密的联系,由此则会直接导致城市空间优化的目标无法顺利实现。此时则要利绿色交通理念,落实城市空间提升路径的优化处理,构建高密度的网格单元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空间的内涵,给城市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这样的设计模式能增强城市道路两侧联系的紧密性,增大城市通行与休憩的空间,降低城市发展的交通压力。
(三)重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湿地系统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对城市环境进行科学的调节,还能保护城市的土壤与水资源,为湿地植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基础条件。所以,在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重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在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需求与环境特点,利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城市的湿地系统进行科学的调整与有效的恢复,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升,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能够得到增强,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想的基础条件。
(四)提升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首先,在城市道路交通的材料选择方面,要保障材料的硬度,确保其能充分满足节能环保的相关要求。例如,在城市道路选材中,则可以使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材料,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以及橡胶沥青混凝土材料等等。而人行道路面则可以利用彩色沥青材料或吸水性环保砖等,同时利用科学先进的节能灯实现灯光亮化目标,从而提升对城市道路设计中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其次,在植物绿化方面,要选择具有足够抗性的树种,保障植物的吸尘效果与滞尘效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降低噪音与净化环境的双重目标。
(五)增强道路横断面设计的生态性
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设计要充分结合城市交通的实际需求,一方面要与车辆和行人的要求相一致,另一方面要为环境功能的发挥提供充分的条件。首先,提升中间隔离带的绿化性,增强生物的多样性特点,强化中间隔离带的生态效益。其次,在人行道方面,要对人行道的宽度进行合理的增加,利用开放式绿地与人行区域科学结合的模式,再根据现状采取对称布置方式或非对称布置等方式。第三,在道路材料方面与局部设计方面,要保障道路材料的透水性与吸水性,增强其环保与生态效果,以生态原理开展道路剖面设计,降低路面噪音,提升道路设计的生态性特点。
(六)强化交通线形设计的生态性
运输的便利性是城市交通设计的关键要点,同时还要确保道路能同周边的景观与环境和谐的连接,所以,要落实交通线形生态设计。首先,要对城市交通的整体环境进行改善与优化。其次,要将生态学理论科学的应用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中,根据城市地形地貌的实际特点,将实现经济与生态平衡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再次,要充分结合城市空间,保障各项比例和尺寸的合理性与精准性,例如坡道方面,落实边坡与路边排水等相关要求。
结语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改变传统的、粗放的交通规划模式,以小单元、密网路替代宽主干、大道路,实现交通压力的均匀分布,并根据区域的交通需求,合理规划设置慢速交通道路,优化交通体系,降低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奚雪松,谷博轩,殷明,等.基于居民偏好的城市中心地区非机动交通网络规划[J].规划师,2016,32(6):112-117.
[2]顾康康,朱鹏祥,宁杨,等.基于绿色出行理念的合肥市区空气污染分区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2019,39(8):1312-1320.
[3]王超深,陈坚,靳来勇.“收缩型规划”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策略探析——基于情景分析及动态规划理念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8):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