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文物古建筑修缮与保护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陈艳华
[导读] 基层文物古建筑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凝聚历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陈艳华
        杭州禾玺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基层文物古建筑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凝聚历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着强烈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修缮与保护基层文物古建筑对学术研究、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在充分了解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修缮与保护相关的各项策略,以便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保护
        引言: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时间的长河中祖先们筚路蓝缕,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建设了大量的建筑奇观,如故宫、八达岭古长城、敦煌莫高窟等。不过相对于著名的古建筑来说,基层文物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同样不容忽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今现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与日俱增,文化保护单位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理应受到妥善的修缮和保护,这样才能让后来人瞻仰民族文化的荣光。
        一、关于文物古建筑修缮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1.遵守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也在逐渐完善当中,为了保证文物修缮和保护行为的合理性,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者应当恪守修缮原则,严格遵守我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在操作规范和修缮标准的指引下优化修缮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如此方能保证修缮和保护行为的合理性、针对性。
        2.保持文物古建筑的原本面貌
        文物古建筑原本的面貌最能体现出其中的韵味,保持文物保护单位原本面貌是修缮工作的基本原则,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普遍很长,经过风霜雨雪的侵蚀,文物古建筑就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损伤。当然,保持文物古建筑的原貌绝非易事,因为很多文物古建筑都经历过多次的破坏和整修,再就是我国缺乏对历史信息的真实性鉴定,所以在多重历史信息的叠加作用下,保持文物保护单位原本面貌就显得尤为困难。就现代的文物古建筑修缮和保护来说,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需要面对极为复杂的修缮工作,工作人员在操作时需要依靠编号、拍照等方式记录原貌,然后在修缮完成后恢复建筑原样。不过在这项过程中还会造成一定的损坏,如彩绘掉落、磕碰等,这些都会对文物古建筑面貌复原产生阻碍。
        3.控制对文物古建筑的干预程度
        文物古建筑经历岁月的洗礼,难免会因为各种外因出现损伤,文物保护工作者在修缮和保护的过程中难免会进行各种工艺操作,然而必须认识到的是,过分干预可能会导致文物古建筑所处的环境、本体结构受到影响。所以,实际修缮中应当将“最小干预”当做原则,若是文物保护单位的损坏不严重,就可以采用加固、养护等方式对文物结构进行强化。修缮中比较难处理的当属木结构,工作人员既需要鉴定价值,也要考虑损坏程度,还需要修复彩绘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留存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二、基层文物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策略
        1.逐步完善基层文物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管理制度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维护,为了给文物保护单位提供长期有效的保护,相关单位应当构建完整的修缮管理制度。就目前来说,我国在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条例和规范的健全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对基层文物古建筑来说,很多地方管理部门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不重视,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这就导致大量的基层文物古建筑在自然、人为破坏中消亡。此外,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序极为繁琐,涉及的项目也比较多。在修缮文物古建筑时,需要对斗拱结构、木结构、墙体等部分进行修缮,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是没有修缮规范作为参照,就很容易出现修缮随意性的问题。因此,文物保护管理单位要技术出台保护管理制度,尽可能做到精准详细、全覆盖,将验收和施工等环节都纳入管理当中,用完整的管理体系给修缮工作提供指导,通过长期管理制度防止文物保护单位后期出现老化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文物保护单位。
        2.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文物古建筑修缮和保护中的作用
        除却兵马俑、三星堆等少数文物发掘现场处于室内保护中,绝大多数文物古建筑还是处于露天环境,所以文物古建筑必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尽管文物保护单位会兴建保护设施防止风蚀雨浸,但是意外性的因素同样会导致文物古建筑出现不可逆损伤。虽然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可以修缮受损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无法做到恢复文物原始面貌。因此,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遵从修缮原则,做到“恢复原貌”。为了实现这项目标,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将文物保护单位的信息记录在案,以便后续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展开。以古建筑文物档案来说,古建筑文物档案通常采用文字、图像等方式结合记录。对于文物价值比较突出的部分,还会进行放大处理。这些文物档案对文物修复工作有着指导作用工作人员可以直接获得文物保护单位原始状态的资料,这就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修缮和保护工作的质量。
        3.做可能保障原始风貌
        文物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正如修缮与保护原则中提出到,文物修缮和保护中要尽量维持原貌,减少外界干扰。所以说,文物保护单位有必要从这两点入手改善工作。在参考现行文物保护法律的基础上,文物保护单位有必要对古建筑等文物保护单位所处的环境进行优化。一是改善自然环境,很多地区因为无节制的开发导致环境破坏,文物古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变得恶劣起来,对文物古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做出优化治理以后,区域内的气候条件、温湿度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文物古建筑受到外界的影响也会减少;还有就是减少文物古建筑的所处区域的人类活动,这是因为人为活动会加重文物保护单位的损伤,尤其是在开发经济价值的时候,大量商家进驻就会增加能源使用、环境改造,这显然不利于保护文物古建筑的原始风貌。
        结束语:修缮与保护文物古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对基层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作出合理兼顾,指导地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有效管理,逐步优化修缮和保护行为,平衡好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对文物的保护力度,让文物古建筑能够产生多元化的价值,从而为地区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盛文. 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与保护[J]. 赤子(上中旬),2016(19):35.
        [2]伍鹏程. 文物建筑修缮中的因素分析与改善策略探究[D].湖南大学,2017.
        作者简介:陈艳华 女 1978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杭州禾玺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本科 高级工程师 建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