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排水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月11期   作者:余毕成
[导读]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余毕成
        深圳华粤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27
        摘 要: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道路路网日益丰富和完善。伴随着市政道路的建设,道路附属的排水设施建设需求亦逐年增加。排水沟因排水能力强、施工便捷且方便维修等优势,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市政道路排水设施。相应地,排水沟亦存在着易破损、易变形、易受地面垃圾影响而堵塞等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市政道路排水沟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排水沟;市政道路;排水沟的病害;应对策略
        引言
        地面水包括大气降水(雨和雪)以及海、河、湖、水渠及水库水。地面水对路基产生冲刷和渗透,可能造成路基整体稳定性受损害,形成水毁现象。因此对于地面水,必须采取可靠措施合理导排[1]。排水沟作为一种地面排水设施,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中国南方多雨地区,新建市政道路的建设大多先于周边地块的建设,在道路周边配套系统建设尚未完成时,排水沟能有效截排道路周边的雨水,对道路路基进行有效的防护。在挖方道路区域,道路两侧往往存在边坡,而边坡汇集的坡面径流若直接流向路面,则易引起路面的积水,给交通带来不便。此时,坡脚的排水沟则显得至关重要。因排水沟大多设置于路基外侧,往往与市政人行道毗邻,一旦出现破损或变形等病害,则易进一步导致沟壁失稳及倾倒,甚至造成行人跌落,带来安全隐患。
        1.排水沟病害分析
        市政道路的主排水系统主要采用埋地管涵结合路面排水口的型式,而排水沟大多作为一种辅助排水设施,常设置于市政道路边界之外,以阻断市政道路范围以外的地面水。因所处位置特殊,排水沟往往成为市政道路管养工作中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加之不利环境条件的不断影响,久而久之便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
        1.1水沟的开裂及倾倒
        市政道路排水沟的开裂及倾倒的现象时常出现。普通的开裂病害尚可以进行修复,而一旦发生倾倒,则基本上需要进行拆除重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排水沟临市政道路一侧一般紧邻路基,有时甚至充当路基防护结构的一部分,在行车及行人荷载的长期作用下,路基土逐渐产生压缩变形,对水沟沟壁形成一定的侧向土压力。而水沟的另一侧地面则一般为早期场平工程形成的空地或者自然空地。空地区域土层裸露,雨水期造成大量雨水下渗。若沟壁外的土层渗透性较高,则易造成土体饱和,并在沟壁外侧形成一定的水压力,且饱和的土体抗剪强度有所削弱,导致土压力上升。沟壁外侧因荷载或水的作用而产生的侧压力增加,是造成沟壁开裂及倾倒的主因。另外,养护不善或者人为的破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沟带来了不利影响。
        1.2水沟的堵塞
        水沟的堵塞是市政道路排水沟最常见的问题,水沟一旦发生堵塞,疏水功能将大大降低,造成排水不畅,甚至溢出沟外,给环境带来影响。水沟的堵塞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地面自然冲刷带来的泥沙及少量固体废弃物。因市政道路排水沟的纵坡一般与相邻道路的纵坡保持一致或接近,纵坡整体稍缓,水流流速较慢,在排水过程中,水流中的粗大颗粒如泥沙以及其他废弃物便逐渐沉淀并淤积,造成水沟的堵塞。二是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物的不合理排放。城市道路建设为节约成本,对排水沟大多采用明沟的设计型式,因此周边的垃圾物极易受风力及水力搬运而进入排水沟,造成堵塞。而市政道路养护部门在实际养护工作中往往更加关注行车道及人行道病害,却忽略了对水沟的定期清理及维修,管养的缺失是水沟堵塞的重要原因。


        2.应对策略
        市政道路排水沟各类问题的解决应遵循“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对水沟设计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实现水沟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年限。
        2.1针对水沟的开裂及倾倒的结构性病害,应采取对水沟的结构本体控制和周边环境控制的双重控制策略。所谓对水沟的结构本体控制,即在水沟的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强度大、防渗能力强的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材质。若为节约投资考虑而选择砖砌或石砌材质,则应尽可能增厚沟壁,并保证砌体砂浆饱满、勾缝严密。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若水沟的内部净高高于1米,则沟壁倾覆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因此,在场地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用宽而低的结构断面型式,或者将沟壁设计为向外倾斜的坡面型式,这样既能保证充足的过水能力,又能显著提高沟壁的抗倾覆安全系数。
        若遇砂性土等透水性强的地层,则可以考虑在水沟侧壁间隔设置一定数量的泄水孔。泄水孔能及时导排土体中的水,避免降雨期间下渗的雨水对沟壁形成持续的压力。对于较深的水沟,还可以在沟壁顶部或者中间适当的位置间隔设置横向支撑来提高沟壁的抗倾覆能力。
        所谓水沟的周边环境控制,即对水沟本体以外的土层、道路的荷载及排水、建(构)筑物、空地以及绿化情况的综合控制。水沟施工时,应在地面经过充分压实后再开挖沟槽,保证沟壁外侧土层的压实度,充分压实后的土抗剪强度提高、渗透性低,对减小沟壁侧向压力非常有利。水沟的结构型式应结合相邻道路的等级及荷载情况进行充分的比选论证,若道路为主干路,长期承受重型交通荷载,则应相应提高水沟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级别。保证道路排水系统的良好运行,也能随提升水沟的安全性。车行道多采用双坡排水的方式,利用车行道两侧安装的雨水口进行雨水的汇集及疏导[2]。道路排水系统的有效性,能保证路基的稳定,反之,则易引起路基病害,进而对水沟造成破坏。若水沟外存在闲置空地,则应对空地进行覆绿,在地面表层形成防水屏障,有效减少雨水的下渗,或者在水沟侧壁一定范围内的地面表层换填一定厚度的防水效果较好的粘性土,起到暴雨期间阻断雨水迅速下渗的作用。
        2.2对于水沟的堵塞问题的解决,则重在强化责任意识。管养部门应加强日常养护,勤巡视、勤疏通、勤维修。除此之外,通过对水沟周边环境的治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沟堵塞的问题。比如,水沟外空地的硬化或者覆绿处理能够有效固化表土,减少泥土的流失,降低水流中的泥沙含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明沟增设盖板,防止地面垃圾的进入。尤其对于紧邻人行道设置的排水沟,增设盖板还能起到保护行人安全的作用。另外,仿照雨水口的设计,在排水沟的上游设置拦污栅,从而有效地对流入水中的垃圾展开拦截[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排水沟作为市政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其结构的安全性和排水的通畅性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常见的排水沟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梳理和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提出一些常用并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得到市政道路设计相关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以期得到广大同行的反馈,进一步深入探讨,不断促进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167.
        [2]王军.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70.
        [3]田峰.雨季城市排水管道不畅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5(23):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