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
诸城市财政预算评审中心 邮编:262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工程造价的预算、计算和管理。项目成本是形成项目建设固定资金的关键因素,项目成本的合理性是通过成本管理来核算的。在建筑工程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发展,首先要处理好建筑成本预算与建筑成本之间的重要关系。对这两项内容的协调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关系
引言
在工业建筑空间平面设计中,不同空间设计在布置形式、层数、层高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空间平面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的数额。工业建筑工程建设中,工程造价和管理的不足逐渐成为制约工业建筑工程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工业建筑工程人工、原料等方面的成本日益走高,对建筑行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为了提升工业建筑工程效益,需要加强工业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工程造价的预结算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对于控制施工成本,保障施工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工程造价的预结算管理和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施工案例,分析预结算管理的现实意义,并且提出完善预结算管理的对策与方法,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探析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和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
①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建设前期,根据公司的定额对施工图进行概算,对投标报价进行评审,有效地实施了工程造价管理。审核预算时的一个重点是,将重点放在施工阶段,以避免漏水;另一个重点是,根据公司在施工行业的营业成本份额,重新计算施工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通过成本核算,编制工程预算,提出工程费用,分析工程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状况。②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监督,对工程项目的预算和成本核算要在适当的阶段进行审核,确保预算和会计账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通过对施工工艺的预测,实现了成本管理的有效监控。对项目建设的监督过程、预算监督制度的监督过程以及资金的建立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控制必要的费用。建设单位的预算是根据预算来预测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施工过程来调整,以避免浪费资金。
2协调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的策略
2.1强化预结算人员的业务能力
工程项目预结算管理对承包单位的成本管理、进度款支付、施工计划安排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而工程项目预结算报告编制的水平主要取决于预结算管理人员对定额套取、工程量核算以及各种费用计取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一旦预结算管理人员存在业务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或者经验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到预结算报告编制的水平。因此,相关单位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来不断提高预结算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在组织预结算管理的人员体系时应该优先考虑那些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技术骨干。同时,为了更好地锻炼新人,还需要这些预结算管理的骨干人才对这些新人进行细心的指导并使其快速形成经验和能力。
2.2完善预结算责任制与成本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为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和保障。首先,贯彻和落实成本管理制度。立足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企业要建立规范的成本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想要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利润,就要明确发展目标,建立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管理制度,保证施工成本管理体制的完整性与合理性,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使经营管理利润最大化。此外,成本管理制度要为施工管理提供参考。其次,完善企业预结算责任制。预结算责任制度的逐步完善发展能够给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助力,预结算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具体结合工程建设需求,责任落实过程中要保证每一项工作都纳入管理体系中。
比如,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围绕预结算责任组织会议活动,针对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管理制度完善,构建“集体承包,风险抵押”的管理模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对各项目实施单独的工程量计算,细化项目管理目标与任务。
2.3确定预结算责任制
有效的成本管理首先要靠完善的预算责任与管理,这就要求有关人员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工作,完善安全、科学的财务管理与会计制度,并按照既定的制度落实到有关人员身上,上一项建设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要召开会议,特别是研究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算与管理制度。该制度确立了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负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实行集中管理。
2.4加强预结算对施工成本控制的动态化指导和纠正
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施工环节中。如果施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频繁地出现材料浪费、质量整改、不必要的机械消耗或者物资的转运,就很容易导致其施工成本偏高。编制工程预算的目的是为了让施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根据预算报告清晰地掌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费用,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其管理行为和施工方法等进行充分地改进和优化。另外,对于那些投资金额大且工期长的项目一般会采用按月或者其他方式来支付进度款。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实际的工程量以及造价情况等进行严格的统计并形成支付的依据。施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实际的造价管理结果作为优化管理的数据样本。通过分析预结算报告来分析如何在后续的施工中降低相同施工内容的单位造价,进而实现提升企业的效益并降低成本。这种动态化的纠正过程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工程预结算管理对施工成本控制的作用。
2.5健全造价预结算和成本管理配比制度
建立和健全造价预结算与成本管理配比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对项目成本数据的审核,了解项目建设施工的具体费用、工程量和定额套现等问题,提升项目审查管理工作质量。控制项目预算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全面考虑现阶段的资金利用情况,保证预算数据真实、可靠,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遭遇变动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方案,则需要严格按照管理流程进行审批,通过审批之后才能够实施预算调整规划。预结算审查阶段,应该依据工程的实际施工成本数据开展工作,关注项目资金投入情况以外,还需要细化审核其它方面的成本控制方案,了解实际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状态,限定最终的工程成本浮动范围,保证参建各方的经济效益。
2.6加强建筑工程量审核
随着建筑工程量的不断增加,工程造价也会上涨,基于此,预结算审核人员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并严格遵循工程量计算规则,认真落实工程量方面的审核工作,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①需结合有关规定明确工程量的计算范围,并审核企业工程量签证的合理性及工程量计算方法的正确性。②审核工程量时,需要对计算单位进行统一,日常结算时,需要明确规定企业应用,以避免审核工程量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另外,需要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口径统一,并认真审核工程量计算过程,避免出现错算或漏算现象,以此有效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准度。
结语
工程项目预结算可以让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前后通过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核算来了解其施工成本。预结算管理中可以通过核算项目工程量、套取定额等综合性的手段来计算出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机械费用等。施工企业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掌握其各项成本支出并优化其施工管理过程。从预结算管理的角度来看,需要施工企业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重视审计和责任落实,然后借此来直接或者间接地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正海.建筑结构设计中工程造价控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129-130.
[2]方迪.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工程造价控制[J].价值工程,2018,37(11):63-64.
[3]梁娜.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39):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