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张祺
[导读] 水利工程建设在给社会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的时候,
        张祺
        贵州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81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在给社会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的时候,同时在影响着河道,尤其是生态平衡。从现在开始需要树立生态理念,河流河道的生态整治规划目的就在于不再使河道产生自然环境危害的基础上,规划和设计河道的工作需要用生态化的理念支持。防止城市发生洪灾。文章阐述现阶段在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生态水利理念在河道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提供科学的建议与指导,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
        引言
        现阶段,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都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探索绿色化、生态环保的发展道路。水利事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下,生态水利工程成为关键性的建设内容,要求在水利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要融入生态理念,尤其是在河道规划设计中,要彻底突破传统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思路,从生态角度提高河道的生态效益,使得在水利工程保持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能够尽量减小对区域生态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1现代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河道发展的特点
        当前的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河道主要介于天然河道与人工河道之间,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的特点。(1)河道对于人类长期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人们利用河道改造经验将河道改造得更加便利与顺畅。在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河道本身的建筑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少河道修筑也是以水泥或者石块对河岸进行堆砌,以强化河岸功能且便于后续的清淤及通航。但是这种做法较为传统,会破坏河道原本的生态环境,且水下没有了泥土垫层会削减水体本身的清洁功能,其中微生物、植物及鱼类都难以得到自然繁殖和生长的空间,生态体系会遭受破坏。同时,由于硬化岸边不能生长植物,没有树木或者草丛以供生物进行栖息,河道两岸的生态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会降低了河岸本身自洁功能,河岸抵御洪水的能力也会逐步丧失,造成周边环境系统的脆弱化。(2)由于当前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发展迅速,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热岛效应及雨岛效应会导致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温差提升且降雨量增加,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大部分以硬实地面为主进行铺设,本身的渗水能力及排水能力就会降低,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人工进行排水的压力就会不断提升,大部分的雨水排水都会流入河道之中,会提升河道流速及水体流量,当水量超越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排水功能后就可能造成城市内涝,使得城市防洪抗洪的压力骤然增加。
        2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原则
        2.1保障工程的科学合理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下的水利工程重点强调的是水利工程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通过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完善来辅助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难度大,因为要考虑水利与生态的融合,且融合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生态的水利工程规划方案,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2.2提升河流生物多样性原则
        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实施中,一系列的施工作业开展给区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区域生物多样性难以保持,而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要尽量保持河流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利用各种生物的作用来改善和调节局部生态。如果在水利工程区域的空间异质性比较高,通过各种小生物的创造,就可以大大完善区域的生态系统。当前的城市发展中,人们对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关注度,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城市内一切生产生活活动开展时,都会优先从生态性的角度考虑问题。

河道作为水利工程中的一部分,传统的设计理念下,过于强调河道功能的实现,对河道的过度开发导致河道环境存在严重的破坏,难以维持原貌,生态水利概念出现以后,在河道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利用天然河道,来营造兼具多重功能的河道,保持河流生物多样性。
        2.3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中,不可忽视景观整体性的考虑,无论是河流生态系统构建,还是河道景观设计,都要注重整体性的考虑,保持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性,营造更具特色的生态水利景观。
        3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
        3.1注重河道设计的整体性
        我国长期的水利工程河道建设中,存在着整体性不足的问题,当下的发展条件下,要完全改变这一局面,生态水利工程理念成为指导思想。在城市内部,已经形成的河道要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规划和建设,尽可能保留天然河道,形成相对完整的河道管理体系。河道规划设计要始终将整体性作为指导原则,遵循河道自然演变的规律,减少在河道利用和自然演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保障河道建设的合理性、生态性。每个城市的河道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在河道设计规划中,应以河道独特性作为基础,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比如,某城市西北河道建设中,由于该区域西北地区河道呈现出水少、沙多、比降陡、透水性强的特点,综合这一因素,从生态性的角度来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
        3.2建设美观实用的景观和水工建筑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工程的景观营造同样是其中的建设关键,专业人员必须要从根本性的角度,加强对各类景观的综合分析,使得景观建设可以区域生态保持平衡性、协调性,改善河道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通过完善的河道景观和水工建筑方案建设,处理好不同生态要素之间的良好关系。防洪蓄水是河道最为基础性的功能,为使得生态水利建设中可以达到功能和效益的统一,专业人员需根据河道的具体形态,建设新型水工建筑,通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来发挥水工建筑的生态功能与作用。生态理念下的水工建筑应符合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功能多样的特征。比如,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全年气候都相对干旱,特殊的气候条件下,使得处于该区域内的水利工程河道规划与其他地区的河道治理有所不同,在水利枢纽建设中,应统筹河道生态景观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满足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比景观营造前后的生态效益,形成特有的河道景观。
        3.3加强河道景观中对水面及河底的设计
        当前保障河流水体的质量最主要的就是保持河道生态环境,其中水面、水底及波光都是河道的自然景观,要充分利用光照映照出水面的自然景观,营造自然景观的亮点。要保障周边的植物不会对水体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在此前提下巩固河岸附近的土壤、保障水体自洁功能的提升、有效抑制暴雨形成的水土流失和保障地下水与河道水流之间的沟通,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的同时降低对水体清洁费用的投入。
        结束语
        城市建设是伴随着河道生态治理开展的,随着不断深入生态文明的建设的理念,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功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不仅关系到水利工程方面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平衡状况。当今社会中,人们对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要求均有大幅度发提升,因此相关部门人员应该做到自身对河道生态治理的工作有着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并且从实际出发,寻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做好,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河道的生态化治理。
        参考文献
        [1]许敏龙.中小河流生态河道设计探析[J].地下水,2020,42(3):237-238.
        [2]张志威.河道治理与生态型河道建设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3):228-229.
        [3]王荣宽.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J].河南科技,2020(22):79-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