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赵鹏飞
[导读] 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中被广泛应用,
        赵鹏飞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中被广泛应用,需要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增强可模性。施工人员需要正确认识到混凝土结构建设的重要性,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规定,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质量,发挥相关技术的重要作用,提升整个土木工程建筑效果。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城市化进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增加土木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对其建筑安全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增强混凝土强度管控力度,科学合理选择材料、浇筑方式、施工技术,进而有效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
        1土建混凝土结构工程阐述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科学合理的应用混凝土材料,建设建筑主体,施工技术是主要环节,应用集料通过多种胶凝材料进行胶结之后构成建筑项目材料,和钢筋等共同形成建筑钢筋混凝土,当作建筑物受力支撑的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包含应用水泥当作胶结的关键材料,主要集料是砂石,通过相应配比和添加剂进行搅拌形成[1]。该工程灵活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全面提升建筑整体防水等使用性能,多项施工环节需要混凝土技术的支持和保障。
        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制备质量对项目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在选择和配置材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关人员对混凝土选择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结构进行确定。工程现场环境条件对混凝土现场施工性能和工程安全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同时项目结构的不同位置需要多种混凝土类型,需要结合实际需求科学合理的配置相应的混凝土。另外,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是整个土建项目的主要内容。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需要保证项目结构中一次性浇筑完成。混凝土长时间在空气中暴露容易出现凝固现象,对建筑项目结构的强度产生直接影响,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正式进行浇筑之前,需要保持搅拌的状态,不能进行限制,防止出现凝固现象。同时,施工人员在土建工程中,在浇筑完成之后需要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应的保养工作,当其没有全部固化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浇水。混凝土产生裂缝现象的情况下,需要选择针对性策略有效解决问题。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材料选择处理技术
        混凝土材料包含水泥、骨料、防水剂、膨胀剂等多种添加剂。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水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混凝土材料,实现材料的优化。工作人员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采购过程中,更多关注材料质量和价格等多个方面,全面审查供货商产品的各方面信息。例如,工作人员选择水泥过程中,保证其具有较小的水化热反应、高标号;骨料选择要确保其整洁性、连续性,同时根据地下室施工情况增加高性能的添加剂。施工人员适当降低水泥、水的实际用量,增强材料的抗压、防水性能,提升混凝土的和易性,可以选择0-25MM连续级配的石子,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渗漏现象的几率[2]。工作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材料存放点,做好材料进场工作,保证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合理应用。工作人员对原材料进行正式使用之前,开展相应的实验工作,及时发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妥善处理,充分发挥原材料的实际使用效率,减少施工成本。另外,施工单位要对人员的招聘制定严格的要求,对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查,打造高素养、高技能的专业施工团队,同时对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对检查的项目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测,保证检测的质量。


        2.2混凝土配置、浇筑技术
        ①土木工程建筑项目混凝土结构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保证科学合理的配料比,规范搅拌和运输,为后续混凝土施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避免对项目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河砂开采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增长了其价格,造成市场上商品混凝土的价格在一定幅度上的增长。部分生产商为了自身获取较大的经济利润,在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经常增加其他相应的材料代替,造成混凝土的质量难以符合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对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对混凝土进行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的配比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同时详细严格检查各种材料的安全质量,保证材料合格,结合项目的实际需求,按照严格的配合比,同时进行均匀的搅拌。
        ②工作人员对混凝土进行拌合的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对其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在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自热环境因素等进行综合性的考量,提升混凝土整体的安全质量。检验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分布式检验方法,结合现实情况开展随机抽样调查,最大程度的降低质量检验对材料的质量影响。
        ③工作人员对混凝土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可以应用泵车、地泵将其向每个浇筑工作位置进行安全运输。部分地区自然气候炎热,对搅拌的混凝土材料产生一定影响,造成其浆料缺水,或者存在沉积不能正常顺利出料的现象,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全面重新拌合。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懒惰的工作心理,应用直接加水的方法进行搅拌,对其自身的水灰比造成一定转变,对整个混凝土的强度造成不利影响。
        ④混凝土浇筑是施工中重要环节。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过程中需要全面检验钢筋和模板,保证其符合施工安装方案的要求规范,同时结合浇筑构建类型、高度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浇筑层次、分层浇筑厚度等方法之后,开展浇筑工作,保证工作的持续性,满足浇筑速度需求,防止混凝土出现分成裂缝。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负责振捣,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振捣棒插到混凝土的下层,保证分层摊铺的混凝土全面有效结合,防止出现分层缝隙的现象[3]。另外,工作人员振捣时,需要对梁柱节点、异型结构、钢筋密集等相应位置,防止出现漏振、欠振情况。通常情况下,每个位置的具体振捣时间保持大约20秒,直到混凝土表面呈现出一层薄、均匀的泥浆最佳。
        2.3防裂、防水养护技术
        施工人员在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中采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需要关注防裂缝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延长使用年限,提高抗裂性能,在混凝土中增加添加剂,调节混凝土结构自缩性,适当采用有机和无机纤维等材料,增强结构整体的抗裂性。
        施工人员对混凝土养护的过程可以应用自然、高温高压、常压蒸汽等各种养护工作。我国积极倡导绿色环保施工,逐渐出现了各种新型的养护技术在混凝土表面上喷洒养护剂,阻隔空气,减缓水蒸发,充分发挥混凝土自身的养护性能。工作人员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过程中,一般要超过7天,保持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超过14天,部分大体积、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需要保持超过28天养护时间,增强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
        结束语: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实践应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提升项目整体施工质量,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建混凝土结构工程,分析了材料选择处理、混凝土配置、浇筑、防裂、防水养护等施工技术,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更加符合结构施工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静. 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 城镇建设, 2020, 000(005):107-147.
        [2]钱江.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 004(007):P.118-119.
        [3]盛杰.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绿色环保建材, 2019, 152(10):153-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