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翠翠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430000
摘要:我国的市政建设力度也在不断扩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相关问题,软土一般具有结构松散、较为潮湿的特征,在自身重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往往会对道路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进行道路规划与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根据软土的性质,采用合理的软基加固技术。改善公路建设质量,提高工程的实际效率。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加固;应用
引言
我国疆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地质类型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软土路基的处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沿海、内陆湖泊等软土地区,软基加固技术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在规划和建设市政道路时,为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道路因软土而出现地基沉陷现象,必须结合实际测量和场地条件,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
1软土地基性质与影响
1.1软土性质
软土地基是最常见的道路工程基础结构,在工程正式开始前,必须根据软土的性质进行设计。从软土的特征来说,如果处理不当,将提高路面塌陷的风险概率,甚至对路面造成严重破坏,给人们的正常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软土类型可分为:软黏性土质、淤泥与淤泥土质。高含水率、大孔隙、难于排水和易吸水是导致软土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在软土地质中构建地基下,往往难以满足道路建设的全部要求,因此,需结合地质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2软土地基影响
沉降对软基的影响最大,如果施工时出现地基不稳定或地基下沉的现象,往往会给工程带来巨大的成本损失。软土层是产生沉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软土地基材质强度较低,在经过路面车辆的长期碾压后,地基的不稳定现象会更加严重。造成结构不稳定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相关人员在选材时不考虑材料的配比,造成土壤硬化不均匀。由于地质不稳定,地质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化,随着材料配比的不合理,导致土层硬度不足。建筑材料往往会受到软土地基的侵蚀,其危害往往是非常严重的。同时,由于地表土壤含有大量软土,因此,有必要在处理软土时把水泥和沙子倒进地基中。因软土质地松软,施工材料在长期暴露的过程中,容易被雨水冲刷,最终影响材料的密封性能。对于松散度较大的边坡,,如不采取适当的加固和保护措施,整个边坡极易被雨水和地表水破坏。另外,软土本身极不稳定,与路面材料相互作用后,在导致路面硬化的同时,还会使得路面变化不均匀,降低道路的承载能力。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原料配比不足,更易发生这种现象。因此,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对软土路基的加固十分重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层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经济合理的软基层处理方法,以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表层软基的处理技术
2.1.换填技术
替换技术字面意思是在软地板的底层更换一个软地板组件。一般情况下,软土深度在4 m左右,如果施工土质含水率高,土质不符合路基建设要求,则需要对原土进行开挖后展开换填工作,在换填期间对这一层进行换填。在一过程中,一定要检查回填土的厚度,在对换填土进行压实前,还应保证换填土的厚度不超过40厘米,在压实过程中还应进行全面监督。为保证地基质量,施工时应严格按上述方法进行。当土壤含水率高且有水渗入基坑时,可用硬度高的材料对土质进行替代,然后在进行压实工作。
2.2土工编织物技术
简单地说,土工编织物技术是在地基表层铺设编织物,不仅起到一定的抗腐蚀作用,同时还具有灵活、美观等诸多优点。另外,土工编织物技术具有较高的抗拉性能和较强的耐蚀性。因此,这种方式得到业界普遍的使用,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的优势。
2.3使用添加剂
若粘土是构成软基层的基础,则需要通过添加剂来提升土质的强度。其工作原理是将熟石灰和生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添加剂,使添加剂剂与软土充分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加入添加剂还可降低软土的含水率,使土壤变为颗粒,提高软土的强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对用量进行控制,一般混合石灰比例不超过6-12,使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4浅层排水法
我国软土地质普遍含水率过高,使土质相对疏松,严重影响了地基的性能和质量。因此,可采用浅层排水法,在回填工作开始之前,对地表水进行排除,降低地基表面含水率,降低地基表面湿度,可增加地基稳定性。同时,要想进一步提高土壤硬度,增加土壤的承载力,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地表排水,通常采用砂砾垫技术,在就那些回填后,使均质土层充分满足预定的回填深度,并在软土表面铺一层约1 m厚的砂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避免基坑渗水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对底层软土的密度进行了增强,降低软土的吸水效率。使上层的素填土的回填达到可操作要求。最终达到路基可完成回填的目的。
3软基深层处理技术
3.1强夯技术
强夯技术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大型履带起重机,将一定重量的铁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形成对地面压力,以此来起到压实的效果。强夯对多种底土,如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效果明显,其操作设备简单,节省施工成本。但是,软土因其含水量高、渗透性差而不能迅速排出,因而导致孔隙中的水压急剧上升,使土体强度下降。所以,软土基层一般不采用强夯方法进行加固。此外,由于重物下落带来的冲击力较大,从高空落下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往往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由于土质的差异,其含水率也是不一样的,导致实施效果无法得到完全保障,所以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
3.2预压法技术
这类土壤一般具有含水量高、高压缩性、低渗性、强度低、厚度不均匀等特点,所以在对地基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现象,增加地基的承载力。预压法技术主要用于道路施工中,预压方式具有许多优点,例如成本低,效果明显等。预压技术的原理是根据最软土壤的渗透特性,通过重力作用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减少软土的含水率,增加软土硬度。尽管该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实施预压缩技术耗时较长,工作流程较为复杂。若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当,将导致土壤塌陷等不良后果。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道路施工领域很少采用预压技术。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由于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地质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加固技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每一项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才能使技术得到正确应用,使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犇.市政道路路基设计中的软基处理问题[J].门窗,2019(16):150.
[2]沈世鑫.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新型工业化,2020,10(06):150-151+157.
[3]王毅.市政道路中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5):101-102.
[4]毕小勇,李俊龙.市政道路路基设计及软基处理探讨[J].低碳世界,2021,11(03):193-194.
[5]周明亮.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15):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