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工艺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张杰
[导读] 随着我国现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
        张杰
        江苏筑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 213002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等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建筑工程的工期,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保证施工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对建设工程的建设效益和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数据化和技术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住宅建筑产品将由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向规模化、高质量、低污染方向发展。以往的施工方法已不能满足建筑产品的施工需要,建筑产业化是解决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现浇混凝土结构体系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给建筑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装配式建筑将在一定程度上由“建筑”向“制造”转变。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将建筑物分成各种构件(墙、柱、梁、板、楼梯等)的模块,这些构件在专门的工业生产工厂预制,然后以各种形式运输到现场吊装。
        1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
        将现有建筑的施工简化为预制和装配。2部分为预制房屋。预制是结合结构要求的一种预制建筑材料。装配是在指定位置装配预制构件。通用型和专用型是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上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两种主要类型。这两种结构型式具有不同的优点,适用于各种建筑工程的施工。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通用结构体系,而专用结构是在通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的。
        2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特点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预制建筑预制构件是由生产厂家提前用专业机械设备制造,保证标准化和质量,通过专业人员将预制构件运到施工现场,预制构件可以按照正确的拼装步骤在现场拼装。在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根据标准的安装工艺选择有针对性的施工工艺,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建设项目的工期。另外,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要选用专业的机械设备,这样才能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安装,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相对较少,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施工作业中人员、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减少了施工工作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3预制构件施工工艺
        3.1钢底模铺设
        一般来说,在预制构件建筑施工的前期,要做好钢底模的铺设工作。主要施工流程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台座上,按设计标准和要求进行钢底模板铺设,采用符合设计标准的角钢,并在龙骨上浇筑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待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钢板覆盖作业,一般采用8mm钢板。待钢板盖好后,还需要对钢板进行相关的精细处理,如用腻子找平并打磨钢板接缝,同时使表面平整,与底模接触光滑,一切安全可靠后才能进行后续施工。
        3.2钢模板制作
        钢模板是由型钢和钢板组成的预制构件施工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在混凝土施工中,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在侧模之间的接缝处固定销孔,并按定位点固定拼装模板。但应注意的是,同一组侧模可用于同一类型的预制构件。在后续施工中,有必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预制件的坯件和埋件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进行调整和优化。
        3.3钢骨架加工
        加工前应根据各种参数设计相应的保护层距离,然后按设计图纸完成加工。需要完成主筋和注浆套管的制作,利用卡环完成有效连接。

在钢架制造中,每个零件嵌入钢架时,必须准确设置零件和钢筋的位置和规格,零件的钢筋必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加固作业后,保护层的实际厚度必须与主筋的厚度一致。必须保证垫片具有均匀性,垫片间距必须保持在1米左右,这样既能保证主筋层的整体质量,又能避免影响后续施工作业。
        3.4埋件安装
        地下部分主要包括:永久性结构地下部分、临时吊装堆放地下部分、电气地下部分、给排水地下部分、燃气地下部分、地面地下部分。为了固定镶块,可以将动臂或镶块固定到下模上。虽然这种方法保证了埋件的准确定位,但将埋件插入模具侧板中可能会引起变形。这导致了埋葬地点的错位。因此,相关检查人员需要进行详细检查,以确保预制构件准确定位。同时,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构件的水平高度和垂直度(工作人员可在模板底部设置小凹槽供工作人员检查)。装配完成后,工人可以跟踪正确的轨迹,然后在内部引导装配。
        3.5预制构件的运输
        为了防止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断裂和变形,有必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龙门架。同时,预制构件的装卸必须由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必须在运输龙门和车辆之间进行,并用适当的缓冲材料。另外,选择合适的电线或夹具将预制构件固定到位,以避免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员工必须根据运输计划选择运输路线,确保运输平稳缓慢,尽量避免刹车。
        3.6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预制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前期,需要专业人员对工程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预埋件、预埋钢筋、预埋模板等,确保位置和尺寸精度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在全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预制混凝土构件时,要把握好几个重要细节。比如,混凝土的浇筑要牢固牢固。因此,在配制混凝土时要掌握原材料的配比,同时浇筑也要注意好时机和温度,避免在高温或雨季浇筑,浇筑后还需要做好养护等工作。在具体施工中,还需要边浇边夯处理。注意夯实的速度和方向,使快插慢拉,均匀对称。另外,夯实环节还需要控制距离,移动距离不能过大,不能出现振动问题,影响施工质量。浇筑完成后,要检查混凝土的严密性,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的连接处需要凿毛,并用适当的缓凝剂进一步处理,因为接头很容易损坏。在随后的冲洗之前,混凝土应使用4小时以上。整个施工过程中,应把握好预埋件的连接面、接触面等细节,确保这些部位干净光滑。因此,浇筑工作结束后,还需对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保证表面光滑,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平整度要求应符合设计标准,保持在3mm以内。
        3.7完成混凝土的后续养护
        预埋件的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养护,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有必要对混凝土进行相应的养护处理,以提高预制构件的强度,保证建筑质量。大量预埋构件将采用混凝土。混凝土初凝时,水泥发生热反应,混凝土内外温差明显,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问题,这将对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随时测量混凝土温差,温差较大时要降低温度,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另外,在施工环节,混凝土的周围温度相对较低,可以在构件中使用外部塑料袋来提高施工温度,提高混凝土质量。而待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还需要根据现场环境及时做养护处理,如在混凝土上定期洒水、覆盖、涂抹养护剂,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4结论
        在建筑业发展中,为了提高预制构件施工的整体质量,项目经理应充分认识预制构件施工的优势,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并进行施工方案的整合,以确保各组成部分在稳定的施工过程中提高保障房建设的整体质量。对于施工管理单位,应了解影响预制构件施工的相关因素,通过对这些制约性问题的分析,明确具体的施工方案,以确保预制构件安装和运输的安全,提高施工整体质量,避免施工和运输不安全,充分满足现代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凤仙.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5):182-184.
[2]李祥业,戴勇,邢佳嗣.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优势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4):3-4.
[3]刘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1):17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