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1,周沛婕2
1.浙江省金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 金华 321000;
2.金华市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中心,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 近年来,按照国、省有关部署要求,金华市聚焦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方面工作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金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问题,探究对策,从绿色发展、精准治理、数字赋能、全民参与等方面提出治理方案,以期为下一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借鉴。
关键词 污染防治攻坚战 问题 对策
一、现状背景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近年来,金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突破口,全方位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开展,取得积极成效。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生态空间格局逐步构建形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显著提高。2020年,金华市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8μg/m3,日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为92.6%,比2015年同期分别降低48.15%和提高19.3个百分点;各县(市、区)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地表水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为100%,比2015年提高33.3%;8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并优于Ⅱ类。
二、存在问题
尽管金华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绿色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市区域性、结构性污染问题仍然较为明显,污染防治难度较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资源环境压力仍处高位,节能降耗形势仍然严峻。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要求迫切,能源结构对煤炭依存度较高。交通运输结构仍以柴油货车公路运输为主,铁路、水路运输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绿色生活方式亟需推广。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仍不容忽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虽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复合型大气污染逐步显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加大,VOCs污染、秋冬季雾霾天气、春夏秋季臭氧(O3)污染问题突出,2018年以来,空气首要污染物由PM2.5转为O3,成为阻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瓶颈。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部分河道生态流量不足,水体自净能力不够,水生态系统仍较脆弱。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基础和技术力量均较为薄弱,管控和治理水平亟待提升。
三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尚待健全。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同机制仍需完善,各级各部门“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责任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生态环保工作仍然存在责任主体不明晰、职责交叉等问题。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数字化改革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需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感知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对策思考
"十四五"时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更高。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数量大、分布散、隐藏更深且更不易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锚定精准治污的要害,深刻把握"科学治污"内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形成科学治污新格局,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1〕。
(一)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2〕。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夯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政治担当,把生态环境保护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切实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能源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
(二)深入系统精准治理。针对当前攻坚阶段,充分认识污染防治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精准把握问题导向〔3〕。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深化蓝天行动,推进PM2.5和O3“双控双减”,强化VOCs和NOx协同控制。深化碧水行动,持续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质量,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和生态围堰建设、河湖缓冲带建设。深化净土清废行动,加强农用地详查数据应用,开展建设用地土壤分类管控;深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强化源头防控,强化全过程管控,强化尾端治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落实年度工作,强化部门协作,严格执法监管,强化考核督查,有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
(三)坚持数字赋能驱动。2021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用数字赋能环保生态,坚持“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建立“天空人地”一体的全维度生态环境感知网络,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信息化水平,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转型,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强化数字赋能,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四)坚持多元共治共享。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环境问题是民生问题,需强化区域生态环境共保共享,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有效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共治体系。持续提升全民生态自觉,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激发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形成美丽金华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出力、人人受益的浓厚社会环境。
四、结束语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只有在全过程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全要素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全方位改革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全社会共同参与其中,才能在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参考文献
〔1〕李海生. 从“坚决”到“深入”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J]. 中国环境监察,2021,5.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黄钦. 锚定目标任务夺取污染防治攻坚全胜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江南论坛,2020,4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