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娟
新疆绿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 要: 当前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由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很多问题备受关注,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土空间规划从战略全局出发,统一配置城乡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城乡的有机融合、均衡发展。文章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融合的目标,并提出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
引言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塑造新型城乡关系的关键举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全国共享。城乡发展不平衡,成为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土地是城乡发展的重要要素和空间载体。土地市场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重要渠道,也是连接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现行土地制度下,中国土地市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时,是实现了城乡土地要素的等价交换,有效促进了城乡发展一体化,还是进一步强化了城乡的价值剥夺?如何发挥土地市场的作用,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它已成为乡村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科学命题。
我国长期实施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导致了土地分割、人地分离、城乡分割等矛盾。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农村发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1978年至2012年,城乡要素市场扭曲导致要素收入从农村向城市转移32.08万亿元。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目标
1.1优质的生态空间
城乡生态系统的维护、维护和调整离不开生态空间的支撑,生态空间是城乡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的成效。生态空间根据敏感性可分为生态调节空间和生态调节空间。生态调节空间是指生态敏感性相对较低的植物所覆盖的区域。生态宜居是指城乡生态脆弱、敏感性高、难以恢复的地区。通过对城乡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生态空间主要包括生态涵养区、生态廊道、天然林地、景观绿化带、生态敏感区、公园绿地等,城乡生态空间优化属于城乡生态空间整合的目标。这一目标可以建立在支离破碎的生态空间格局、生态用地总量明显减少、生态产品供不应求、生态空间占用现状的基础上。明确生态零风险、高质量的价值取向,营造优美和谐的城乡生态空间格局。
1.2高效的生产空间
生产空间是城乡发展的主要载体。生产空间的合理安排和有针对性的优化布局,直接关系到城乡土地安全、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实现,也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的高效生产。所谓高效生产空间,是指可持续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城乡空间。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是其核心。为了创造一个高效的生产空间,我们需要逐步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的完整产业链。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空间要结合产业功能定位,有针对性,严格遵循高效开发、合理布局的原则。有序推进生产空间转移、基于价值链的科学分工和产业布局空间形态的科学优化也能顺利实现。基于现代农业生产区的建设不可忽视,要实现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发展,可以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可以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1.3宜居的生活空间
居住空间担负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功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消费、娱乐等需求。通过对现阶段城乡居住空间的分析,可以发现城镇居住空间形态较为有序。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普及,宜居城乡社会生活空间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改善人居环境,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提高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是保证人类生活可持续和谐发展的主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缩小城乡居民的差距,充分尊重地域文化。
此外,考虑到城乡居住空间的不断融合,城乡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形态也需要引起重视。农村不能用城市的方式盲目改变,这样才能保证彼此的文化特色。
2国土空间规划下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2.1城乡土地集约化利用
在土地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顺利实现,必须加强城乡土地的集约利用,科学规划。当前,城乡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和城市空间扩张占用农村土地上。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失和新宅基地建设的增加,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增加了农村建设用地数量和人均土地指数。城市发展也会压缩农村空间,因此城乡土地集约利用率不高。为了促进城乡的良好融合,根据土地空间规划的需要,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双向控制,使土地集约高效,进一步优化城乡土地空间。如土地整理,有针对性地整理城乡空间中的闲置土地、废弃宅基地、厂房,提高城乡空间的利用率。明确农民需求,提高农村闲置宅基地利用率,土地整理可以作为林地、耕地,满足土地空间规划的需要。对于城镇开发的国有土地,要考虑土地收益回馈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要科学控制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有效管理用地,避免农村粗放式扩张和空心化,优化城乡用地,确保农用地数量。
2.2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统筹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也十分重要。在土地空间规划方面,以城乡产业合作为基础,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形式。目前城乡一体化不到位,主要是由于城乡地位不同,双向循环不平衡,导致城乡资源差距逐步扩大。随着城镇产业转型和环境保护的推进,农村产业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城乡产业发展不平衡。要密切城乡合作,应从土地空间规划的角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合作机制的完善。根据城乡资源特点和空间布局,建立城乡产业合作体系,引导产业政策,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向中心城市方向发展,使中心城市产业更具创新活力,逐步向重点镇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中心城市产业功能平稳转变。对于次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加强与中心城市和农村的联系,有效衔接资源要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市场整体竞争力。对于集镇村,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实际,积极引导布局,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发展第二产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2.3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
保障城乡要素均衡双向流动,逐步完善交通网络体系。目前,仍有不少市县交通网络不发达。因此,必须加强城乡主干交通和集散枢纽建设,促进交通网络更加畅通高效,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多种交通方式并举的多元化交通方式。优化建立城乡交通网络和交通节点,确保城乡居民同时获得便捷的交通服务。城乡干道体系涉及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多个层次的体系,密切了城乡关系,增强了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城乡要素紧密有序、快速流动。重点建立城市客货运输枢纽,使城乡要素的集聚、停留、转换能够更加便捷高效。
3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注意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所涉及的城乡土地集约利用、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为了更好地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相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还需要注重乡村振兴格局的构建、差异化发展的探索、城乡规划一体化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陈小卉, 闾海.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下乡村空间规划探索: 以江苏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21(1):74-81.
[2]祖赤. 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J]. 农村实用技术,2021(1):31-32.
[3]牛晓春.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下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分析: 以山西朔州平鲁区为例[J]. 华北自然资源,2020(5):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