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规范及问题处理

发表时间:2021/8/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孙轩
[导读] 本文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必要性出发,
        孙轩
        32092519920904****

        摘要:本文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必要性出发, 分析了实际检测工作中一些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相关规范作了论述, 以及介绍了如何处理实施检测出现的检测不合格问题。以期加深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问题的认识, 通过有效的检测提高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质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检测;问题处理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钢筋与混凝土两者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成为现代建筑工程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但由于钢筋混凝土的使用量大,使用面积广,从目前建筑工程的监督现状来看,我国众多工程中经常出现由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不少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病害原因,实际使用寿命远少于设计年限。所以在建筑工程的监督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的监测无疑成为当今建筑工程发展的重点。下面对检测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1 箍筋的保护层问题
        
            对于梁柱中箍筋的保护层,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不小于15mm。但在实际施工中,人们对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重要性重视不够,经常发现或抽检到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箍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甚至在主体验收前就已出现锈蚀(迹):有的可从构件下部的锈迹处隐约见到箍筋位置。出现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该构件没有垫设保护层或垫设数量过少,同时导致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也不足。
        2 现浇板负弯矩筋检测的必要性
        
            在一些工程中,现浇板构件负弯矩钢筋质量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现浇板裂缝与负弯矩筋绑扎不到位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踩踏变形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检测板底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同时,也应按照一定比例对负弯矩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促进负弯矩筋“质量”的提高。
        
        3 对保护层厚度小于某一数值时的检测
        
            当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低于一定数值时,检测仪器便不显示实际值。如使用某种仪器检测,当实际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6mm时,仪器便显示“<6”,而不是真实数值,但记录要求是真实数值,而不能为“<6”。对于这种情况,检测者不应放弃对该构件的检测而另选构件,应利用标准垫板加在仪器探头与构件间进行检测, 测得数值减去垫板厚度即为实际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 主体分次验收时的保护层厚度检测
        
            对于一些多、高层建筑,其主体分部工程可能要分两次或两次以上验收, 以利于与装饰装修工程交叉进行。对此类情况,其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有两种方式:
        
            (1)仍按单位工程抽样计划进行检测,抽样比例分摊。如:一栋l0层楼的房屋,主体分两次验收,每次验收5层,则前5层验收前检测构件总数的1%,后5层结束时再抽检1%(两次抽检数量总计达到构件总数的2%),主体结束时,对两次抽检数量相加并计算最终合格率即为该单位工程的合格率。

        5 超出1.5倍允许偏差时的评定
        
            在实际检测中,如果出现一点1.5倍允许偏差,但总评合格率大于90% ,是直接判为不合格还是再进行二次抽样检验”的问题进行讨论,现提出以下建议:
        
            1.如果1.5倍允许偏差点不超过(不合格点)一定比例,则只视为“一般性超过允许偏差值”(超过规范中规定允许偏差值),即把“超出1.5倍允许偏差值”的数值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超出该范围,即使总评合格率大于90%亦应视为不合格,而不是规范中笼统规定的1.5倍的定义,这样将更加易于操作。
        
            2.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评定时去掉一个最大及最小值。
        
        6 对检测不合格问题的处理
        
        6.1 不合格现象的分析
        
            对参与评优的工程,按照《工程质量评价标准》,保护层检测不合格甚至达不到二档及其以上标准,则该工程不得参与评优,这也是对施工方的一种处罚。保护层不足将会影响构件的耐久性,所以工程不论是否参与评优,其不合格问题均不能轻易放过,应列入到质量问题的处理程序中来,而不是检测完了事。究竟如何处理, 目前还没有统一作法。在工程中有因混凝土强度不足导致的工程加固甚至返工的情况,但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合格而加固或返工的例子还不多。

在近几年的该项监督检测工作中,对抽取的现浇板构件也同时做了板厚的测量。结合板厚的检测,其保护层厚度不合格有以下几种情况:
        
            (1)板厚符合要求、保护层厚度偏薄。说明保护层垫置不到位或漏垫。
        
            (2)板厚符合要求、保护层厚度偏厚。说明受力筋上移,一方面过厚的保护层易引起构件底部混凝土的开裂;另一方面钢筋上移会减少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
        
           
        
        6.2 不合格情况的处理建议
        
            对保护层厚度不足的问题,一些施工方认为构件最终进行砂浆抹灰后会得到弥补, 即进行了抹灰就等于进行了处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其一、一般抹灰砂浆强度远达不到保护层混凝土的强度:其二、抹灰层不会像混凝土保护层那样与钢筋共同受力;其三、抹灰层易开裂、空鼓,与混凝土构件的粘接牢固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抹灰层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保护层。
        
            结构实体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的几种处理方式:
        
            (1)对保护层厚度不足的构件,进行构件表面抹灰处理,但不是以上所说的简单抹灰,而应该有特殊的抹灰处理方案。首先构件表面应进行打磨处理,即处理面应是粗糙面以便于粘接;其次应提高砂浆强度且不易开裂(必要时在砂浆中增加抗裂材料),同时也可在构件底部敷设钢丝网片以增强抗裂性。这是目前采取较多的处理方式。
        
            (2)考虑到与(保护层不足)构件的粘接性能或不便于抹灰处理的,采用高压设备对构件表面多遍喷射高强度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等材料。
        
            (3)对保护层厚度不足的构件,当设计吊顶隐蔽时,一般不采取抹灰处理,但能否考虑在构件表面涂刷一层防水涂膜或粘贴其它防水、防火材料以对保护层不足面进行封闭,减少与空气接触以延长混凝土的碳化时间,增加构件耐久性。这是笔者的初步设想。
        
        
            建议:对于偏厚导致的不合格及由此引起的构件有效截面减少,应由原结构设计人员进行严格验算。对不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的,应要求责任方进行加固甚至返工处理,不应迁就。特别对于一些重要构件,如悬挑构件负弯矩筋下移严重(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应超厚)的,更应严格对待。以上是对实际检测结果出现了全部“偏厚”或全部“偏薄”两个(不合格)极端情况进行了分析。但是如果在检测评定不合格的情况下, 发现不合格点中有近一半不合格点属超出正偏差的不合格、另一半则属超出负偏差的不合格,即不合格点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又该如何处理呢?这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一个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7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检测的精度问题
        
            目前各地多使用以电磁感应为原理的检测仪器,种类很多,功能不一。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以该仪器作为检测手段)检测技术规程情况下,加之对使用该仪器检测缺少相应的试验研究,面对不同构件内千差万别的钢筋位置(差异),该仪器究竟有怎样的适应性、在何种情况下易受到干扰而导致对检测结果的误判,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作为检测者亦应多积累经验,对于利用相关仪器检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善于判断、分析,必要时应进行破损检查验证。
        
        8 结束语
        
            通过工程施工监测实践证明,只有高度重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做到检测人员加强事前、事中的控制和监查,事后及时进行检测、分析、总结 ,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才能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福生,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9.03
        
        [2] 王书林,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保护层厚度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