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胜卓
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矛盾的是,用于保护的财政资源通常是稀缺的,而生态系统的恢复又异常昂贵。因此,在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实践时,精心细致的编制方法对于优化生态修复格局至关重要。生态修复在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土空间生态承载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广阔的潜力。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探析
引言
生态空间为人类的生存、发展直接或间接的提供产品和生态服务,其数量、质量关系到区域生态系统安全。随着资源约束趋紧、开发不合理、生态环境污染、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等现象的出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国土空间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进行综合整治、系统治理。现行生态保护类规划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未落实系统性保护的要求,忽视了生态全要素在生态系统中流动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从而导致重要生态空间要素之间缺少流通和连接的通道,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基于以上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探索能够落实生态空间“系统保护、整体修复”的方法尤为重要。
1 我国生态修复概况
我国生态修复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八大将生态修复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提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在生态建设和修复中以自然修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去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更加明确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实施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量水而行,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相较于传统生态修复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尺度。从区块尺度向全国、区域、地方、村庄、农田等多尺度全域治理。②多要素。从单一的要素修复转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全要素的系统治理。③多目标。从单一目标向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元目标协同治理。④多手段。从末端修复,结构调控向源头治理,过程耦合,物理、化学、生物技术集成应用发展。⑤多层级。从区域、部门自主治理走向国家顶层设计与多部门协同参与治理。
2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
2.1 做好国土生态空间评估工作
国土空间生态恢复规划更强调“山地、湖泊、草木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因此,规划时应以维护和完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核心,统筹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以保护水、气、土、生物元素管理为目的,保护其真实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平衡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关系。其中,这项工作的主要难点在于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恢复、区域总体规划和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的总体设计。同时,生态修复工程往往具有投资重、规模大等特点,因此,生态修复规划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协调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期,治理投资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选择。在国土生态空间评估工作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定量评价指定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并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模型,找出区域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构成,识别环境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确定生态压力因素和生态恢复的方向。
2.2 规划目标与指标
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设定要体现战略性与系统性,因此以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为总体目标,从“国土空间安全优质、生态系统健康有序、景观风貌美丽宜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4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体系。
国土空间安全要求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区、生态廊道等关键生态空间得到全面保护,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土壤污染、矿山污染环境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省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稳定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提升。生态系统健康有序要求大气、水、土壤以及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农田、湿地、河湖、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山体山脉、河湖流域、河口海湾等自然单元连通度得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景观风貌美丽宜人要求自然景观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生态廊道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特色风貌更加彰显,具有地方特色的魅力空间体系全面建立和完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景观风貌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祉得到整体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产品价值持续彰显,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基本绘就。4个维度目标循序渐进,互为补充,为构建安全、健康、美丽、和谐的高品质国土,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提供系统性支撑。
2.3 鼓励公众参与,积极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组织体系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修复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机耦合,既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需要基于社会、经济、生态综合角度考虑,积极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生态修复过程。因此,生态修复体系应该有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等不同主体参与,并通过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公德文化等共同约束,形成高效管理体系。例如,针对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资金来源单一、数量不足、渠道偏窄问题,要积极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修复机制,探索多种融资模式,激活社会资本,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入、社会参与、合作共赢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模式。完善以奖代补等措施,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为充分发挥专家专业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履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责的科学性,应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家库,明晰选拔和考核程序,调动科研力量积极参与国土空间修复工作。立足大数据,建立健全生态修复“前期科学规划、过程监测、修复效果后评估”全过程管理机制,量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2.4 保障高质量发展格局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不仅要关注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更要关注于融入社会经济要素的“社会—生态复合系统”;不仅要致力于提升生态系统自身稳定性,还要满足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诉求,为提升人类福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生态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还应该从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格局出发,将生态修复任务与工程各有侧重地布局在人地交互剧烈的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之上。
结语
目前我国有着游戏的国土生态修复规划概念框架和实践方法,生态修复事业有着广阔的未来,但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可以部分修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但生态修复不能替代保护,可恢复性也不能用来证明破坏或不可持续的使用是合理的。实际上,修复也不可能完全重建的本地物种多样性和原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因此,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加强生态修复更要注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以保护为主,修复为辅,更好的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1]王夏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探析[J].环境保护,2019,5(09):36-38.
[2]刘家铭.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的应用研究[J].砖瓦世界,2019,(16):294.
[3]旷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6):133-134.
[4]王威.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中国土地,2017,33(10):103-107.
[5]曹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概念思辨与理论认知.中国土地科学, 2016,23(8):29-36.
[6]傅强,顾朝林.基于生态网络的生态安全格局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7,28(3):1021-1029.
[7] 胡炳旭,汪东川,王志恒,等.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J].生态学报,2018,38(12):4383-4392.
[8]徐文彬.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南京都市区生态控制边界划定[J].生态学报,2017(12):4019-4028.
[9]殷炳超.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及应用研究[J].生态学报,2018,38(12):4373-4382.
[10]尹海伟.湖南省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生态学报,2010,31(10):2863-2874.